【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智能控温定时的养生即食杯,它是基于一套中医养生的饮食药用服务系统,旨在促进现代上班族的健康饮食管理的目的,属于智能生活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各类生理和心理疾病频发,慢性病和亚健康的状况尤甚,所以关注健康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其中药膳食补以简便、适口、廉价、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各类羹、汤、茶、药的的制作繁琐、耗时耗力。而市面上售卖的食饮器具大致分为三类:一、保温焖烧杯类:功能单一,没有外部热源,加热效率低时间长,食物长时间放置容易滋生细菌;二、养生壶类:使用场所比较固定,体积和容量太大,加热少量饮品时很不方便;三、蒸炖杯类: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过于零碎,适合于正餐蒸煮,携带不方便,不适用于大部分的办公场合。现在市面上的针对单人少量的加热便携食饮器具很少,而专门为食饮养生需求设计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本专利技术的这款基于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单人食饮杯,控温定时、温药煮汤、一人即食、迷你便携,适用于办公和居家空间,更好助力健康饮食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一种中医养生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其特征在于:包含杯盖A、杯体B、底座C、充电器D;杯盖A与杯体B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杯体B和底座C通过环氧树脂胶粘连接,杯盖A、杯体B和底座C三者是一体式结构组成食饮杯主体;将底座C的底部放置在充电器D上,充电器通电后食饮杯便可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其特征在于:包含杯盖A、杯体B、底座C、充电器D;杯盖A与杯体B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杯体B和底座C通过环氧树脂胶粘连接,杯盖A、杯体B和底座C三者是一体式结构组成食饮杯主体;将底座C的底部放置在充电器D上,充电器通电后食饮杯便可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其特征在于:杯盖A包括盖体(1)、翻盖(2)、转动机构(3)、隔板(4)、折叠勺(5)和外螺纹(6);所述翻盖(2)通过一转动机构(3)安装在盖体(1)上,所述转动机构(3)上设有一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设有一个弹性胶件;弹性胶件的一端固定在盖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翻盖(2)上;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盖体(1)上的转座及至少一组设置在翻盖(2)上的转臂部,所述转臂部与转座相对应,且在转臂部与转座上分别开设有与弹性胶件对应的孔或槽,所述弹性胶件能够分别的固定在所述转臂部与转座的孔或槽内;靠近开口处的翻盖(2)外壁上设有拨片;所述隔板(4)的边沿设有卡点用以对接盖体(1)上的卡孔,隔板(4)上有勺子凹槽,勺子凹槽内放置折叠勺(5);所述盖体(1)的底部设有外螺纹(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其特征在于:杯体B包括内螺纹(7)、双层玻璃杯壁(8)、杯环(9)和滤网(10);所述双层玻璃杯壁(8)的内壁顶部设有内螺纹(7),防烫杯环套在双层玻璃杯壁(8)的外壁上,滤网(10)竖直插设于所述双层玻璃杯壁(8)的杯腔内,所述滤网(10)的两侧与所述双层玻璃杯壁(8)的内壁相匹配;所述滤网的两侧壁顶部均设有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卡条,所述卡条的开口与所述杯体的杯口处厚度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0)分为上下两层滤网,上层滤网一半设有滤网孔,另一半不开网孔,下层滤网为半圆形不锈钢片,两层滤网通过中心轴承连接,所述中心轴承内插设有支撑轴,支撑轴的底部固定在上层滤网的上表面中心,支撑轴的顶部固定在下层滤网的下表面中心;旋转下层滤网,当下层滤网和上层滤网的设有滤网孔部分完全重合时,当容器使用,当下层滤网和上层滤网的设有滤网孔部分不完全重合时,当茶漏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饮食养生服务的智能即食杯,其特征在于:底座C包括顶盖(11)、温度传感器(12)、加热继电器(13)、集成电路板(14)、电池模块(15)、接触环(16)、密封底环(17)、显示屏(18)和按键(19);顶盖(11)的顶部与杯体B的底部通过胶粘连接,顶盖(11)的底座上粘合有温度传感器(12)和加热继电器(13),底座中间放置集成电路板(14),所述集成电路板(14)的内部安装主控芯片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模块输出端与温控模块、电源电路模块、按键电路模块、继电器加热模块、屏幕显温模块、定时计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集成电路板(14)用螺丝固定在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