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捻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10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7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揉捻机组,包括安装于框架上的揉捻机,所述揉捻机具有第一弯梁、第二弯梁、导轴、压盘、气缸,其中所述气缸,其沿着揉捻机中第一弯梁向上安装,导轴,其沿着揉捻机中第二弯梁端部向第一弯梁延伸形成导向结构,第一弯梁连接有压盘;框架,其中设有多台揉捻机,沿着其框架的侧壁上排列有气管;沿着多台揉捻机的框架底侧铺设有输送部;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且稳定恒压的控制揉捻压力,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省却了操作人员凭经验手感操作加压,极大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加压压力设定的一致性,使机组内每台揉捻机的茶叶揉捻效果实现均衡,提高了茶叶揉捻品质。

Roll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揉捻机组
本申请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揉捻机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CN201210134740.5;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和揉筒,所述揉筒位于机架中部,所述揉筒下方安装压盘,所述揉筒上方设置压盖,所述压盖与用以驱动压盖上下运动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揉筒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铰接在拐臂上,所述拐臂与用于驱动拐臂旋转的揉捻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揉筒上方安装敞口式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上方设置顶部加料斗,所述顶部加料斗的出口位于敞口式进料斗的敞口的上方,所述顶部加料斗安装在机架顶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加工效率较高的茶叶揉捻机。上述文件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在具体的使用中,茶叶的揉捻需要在使用中不断的调整手摇柄,控制压盘对茶叶的揉捻压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使用中,需要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手感控制加压力度,对揉捻机组的操作人员来说,劳动强度很大;且在机组工作过程,揉桶是不停的在旋转运动,所以在揉捻的过程中进行加压调整,操作人员极不安全性。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揉捻机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揉捻机组。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揉捻机组,包括安装于框架上的揉捻机,所述揉捻机具有第一弯梁、第二弯梁、导轴、压盘、气缸,其中所述气缸,其沿着揉捻机中第一弯梁向上安装,导轴,其沿着揉捻机中第二弯梁端部向第一弯梁延伸形成导向结构,第一弯梁连接有压盘;框架,其中设有多台揉捻机,沿着其框架的侧壁上排列有气管;沿着多台揉捻机的框架底侧铺设有输送部。所述框架中的气管向外侧延伸并接入有气源,其用于提供稳定的压力的气体,可为稳压储气罐或气压机;沿着框架的侧壁上设有调节阀分别与揉捻机中的气缸连接。所述气缸向第二弯梁的中间位置延伸有气缸轴,其用于沿着竖直方向调整第二弯梁底部固定压盘的按压力;气缸轴与第二弯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万向节,其用于沿着水平方向平置或倾斜调整压盘的按压力。所述万向节具有一万向球,其呈类似球体状结构向上开口与气缸轴的底端固定;一万向套,其呈开口状结构,其内部空心与万向球外部轮廓配接,沿着其底部与第二弯梁的中间位置固定。所述第二弯梁的中间位置向下延伸有旋转轴,其沿着压盘的顶部中间位置可旋转的固定。所述第二弯梁的两侧向上分别延伸有可斜向支撑压盘的导轴,沿着导轴底部设有用于容纳其倾斜过渡的凹口。所述第一弯梁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气缸座,其沿着第一弯梁中间位置沿着呈空心柱状,气缸沿着其外侧固定、气缸轴沿着其内部贯通延伸至万向节中。所述导轴具有轴体,其柱状的本体用于插接于第一弯梁的第一导套中进行导向;凹口,其沿着轴体的底部布置,并容纳于第二弯梁的第二导套中,其与第二导套间形成可旋转及间隙活动的悬挂连接。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1、自动化程度较高且稳定恒压的控制揉捻压力,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省却了操作人员的手感操作,减少劳动强度,同时极大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中揉捻机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压盘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压盘的安装原理图。图4为本申请中压盘的三种实施状态图。图5为本申请中导轴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导轴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中槽的四种实施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申请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申请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下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形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申请的多个变型。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揉捻机组,包括安装于框架2上的揉捻机100,所述揉捻机100具有第一弯梁31、第二弯梁32、导轴33、压盘34、气缸35,其中所述气缸35,其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一弯梁31向上安装,导轴33,其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二弯梁32端部向第一弯梁31延伸形成导向结构,第一弯梁31连接有压盘34;框架2,其中设有多台揉捻机100,沿着其框架2的侧壁上排列有气管6;沿着多台揉捻机100的框架底侧铺设有输送部5;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且稳定恒压的控制揉捻压力,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省却了操作人员的手感操作,达到减少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操作安全性的效果。参见图1至图7中所示,本申请揉捻机组的实施例1中,一种揉捻机组,包括安装于框架2上的揉捻机100,所述揉捻机100具有第一弯梁31、第二弯梁32、导轴33、压盘34、气缸35,其中所述框架2类似长方体框架结构,利用其整体形成的框架2安装多台揉捻机100进行统一揉捻,其中,现有技术中的揉捻机采用手摇柄与齿轮及大小弯梁结合的方式,对压盘的压力进行调节,而且揉捻压力的调节是在机器运行的状态下进行调整的。极为不安全,在具体的使用中也由机器将气缸设置于揉捻机中,但是仅仅能够单独的使用,无法实现批量化的对茶叶进行揉捻。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气缸35安装于揉茶机的第一弯梁31上,采用直接结合的方式,简化现有技术中复杂的安装结构,精简结构,利于降低成本。其中,气缸35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一弯梁31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并形成安装,沿着气缸35为中心,其两侧对称的设有两根导轴33。导轴33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二弯梁32端部向第一弯梁31延伸形成导向结构,在压盘34的受力过程中,通过其顶部中间位置与第一弯梁31中间位置结合,形成稳定的中心结构。利用中间位置形成第一弯梁31受力连接的中心与压盘34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整体。框架2中设有多台揉捻机100,具体是设置有3台揉捻机100,当然也可以排列2台或4台或5台,根据揉茶产量的大小,对揉捻机的数量进行控制。其中,沿着框架2的侧壁上固定排列有气管6,并分别形成一一对应的揉捻效果。其中,沿着多台揉捻机100的框架2底侧铺设有输送部5,即输送带或输送链条或输送槽,在茶叶揉捻结束后,输送出。本申请揉捻机组的实施例2中,所述框架2中的气管6向外侧延伸并接入有气源1,其用于提供稳定的压力的气体,可为稳压储气罐或气压机;利用气源1外接口插接多根气管6分别连接至每台揉捻机100。分别利用调节阀7控制揉捻机100中的气缸35压力,即可实现与气缸35连接的压盘34的按压力始终均匀。其中,沿着框架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调节阀7,多个调节阀7分别与揉捻机100中的气缸35分别连接,可以实现一调节阀7对一气缸35的连接方式,沿着框架2或机器外部的气源1对压力进行调节,彻底避免了现有操作中手摇柄操作导致的不安全性。本申请揉捻机结构中压盘竖向及横向调整实施例1中,一种揉捻机组,包括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一弯梁31上安装的气缸35,以及沿着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二弯梁32端部向第一弯梁31延伸的导轴33,其中所述气缸35向第二弯梁32的中间位置延伸有气缸轴351,沿着中间位置设置气缸即沿着或连接压盘34的中心位置对压力进行控制,可以实现稳定的调节及受力均匀的效果。气缸轴351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安装,便于其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揉捻机组,包括安装于框架(2)上的揉捻机(100),所述揉捻机(100)具有第一弯梁(31)、第二弯梁(32)、导轴(33)、压盘(34)、气缸(3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5),其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一弯梁(31)向上安装,导轴(33),其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二弯梁(32)端部向第一弯梁(31)延伸形成导向结构,第一弯梁(31)连接有压盘(34);框架(2),其中设有多台揉捻机(100),沿着其框架(2)的侧壁上排列有气管(6);沿着多台揉捻机(100)的框架底侧铺设有输送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揉捻机组,包括安装于框架(2)上的揉捻机(100),所述揉捻机(100)具有第一弯梁(31)、第二弯梁(32)、导轴(33)、压盘(34)、气缸(3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5),其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一弯梁(31)向上安装,导轴(33),其沿着揉捻机(100)中第二弯梁(32)端部向第一弯梁(31)延伸形成导向结构,第一弯梁(31)连接有压盘(34);框架(2),其中设有多台揉捻机(100),沿着其框架(2)的侧壁上排列有气管(6);沿着多台揉捻机(100)的框架底侧铺设有输送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揉捻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中的气管(6)向外侧延伸并接入有气源(1),其用于提供稳定的压力的气体,可为稳压储气罐或气压机;沿着框架(2)的侧壁上设有调节阀(7)分别与揉捻机(100)中的气缸(3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揉捻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5)向第二弯梁(32)的中间位置延伸有气缸轴(351),其用于沿着竖直方向调整第二弯梁(32)底部固定压盘(34)的按压力;气缸轴(351)与第二弯梁(32)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万向节(36),其用于沿着水平方向平置或倾斜调整压盘(34)的按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揉捻机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林业周王一新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武义增荣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