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汉忠专利>正文

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05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包括控制器和LED光源模组,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电平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设置有输出接口,LED光源模组包括模组接口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负载回路,模组接口电路设置有I/O连接端子,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以I/O总线方式连接LED光源模组的I/O连接端子,使得控制器可同时对多个LED光源模组的亮度和色温进行调控,并让受控的LED光源模组保持色温以及亮度的同步,不限于LED光源模组的设计功率、数量以及体积,控制器与光源模组的插拔式I/O端子连接方式能让LED模组灯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变得极其方便,若任一光源模组出现故障,均不影响其他模组的正常工作。

A Composite Structure of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特别是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大功率LED灯具是由多个LED单元灯板组合构成,同时,对于此类的LED灯具,都会要求灯具本身具备亮度以及色温调控功能,在某些环境场合下,更要求多个灯具能够同步调控,其色温和亮度要求一致,因其严苛的要求,使得此类灯具的方案设计会变得较为困难,也会导致灯具的造价相应提高,在公开号为CN20725196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LED模组灯”,包括控制器、LED光源模组和端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遥控模块,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端子连接线连接LED光源模组,LED光源模组与LED光源模组间通过端子连接线连接,这类光源模组间的相互组合以及控制器总控光源模组的结构方式虽然具备了色温与亮度调控功能,但其控制方法是通过两路MOS功率开关,直接控制LED模组的两路电源总线而实现对负载电流的调控,属于电流控制型的控制结构,多个光源模组的总功率受限于MOS功率开关的带载能力,在设计控制器时,必须根据需要的最大功率来配套相应的功率开关和相关的散热部件,成本较高,另外,光源模组与光源模组之间的连接端子,其连接方向需要一致,否则,会造成模组的LED颜色出错,容错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高、便于维护的LED模组灯及控制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包括控制器和LED光源模组,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有主控模块、电平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接口电路,所述输出接口电路设置有若干输出接口,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依次电有连接模组接口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负载回路,所述模组接口电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格相同的I/O连接端子,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以I/O总线方式电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的I/O连接端子。所述恒流驱动电路设置有恒流驱动芯片,所述恒流驱动芯片设置有外部调光控制接口引脚。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遥控接收模块。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稳压二极管DZ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MOS管Q2的漏极分两路,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4和电阻R2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6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MOS管Q2的源极分三路,一路接所述主控模块,第二路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三路接地;所述三极管Q4与所述电阻R6的节点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所述MOS管Q1的栅极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分两路,一路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3接所述电阻R6与所述电阻R4的节点;所述三接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接管Q3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5接所述电阻R3与所述R6的节点;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一端接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4的节点,另一路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主控模块的节点。所述模组接口电路包括I/O连接端子1A和I/O连接端子1B;所述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11、电阻RCS11、电阻RCS12、MOS管T1和MOS管T2;所述负载回路包括LED灯串1B和LED灯串1A;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1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11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4后分别接所述I/O连接端子1A的1引脚和I/O连接端子1B的1引脚;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5后分别接所述I/O连接端子1A的2引脚和I/O连接端子1B的2引脚;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3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6后分别接所述I/O连接端子1A的3引脚和I/O连接端子1B的3引脚;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4引脚接地;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5引脚接所述MOS管T2的栅极;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6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CS12接地,另一路接所述MOS管T2的源极;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7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CS11接地,另一路接所述MOS管T1的源极;所述恒流驱动芯片的8引脚接所述MOS管T1的栅极;所述MOS管T1和MOS管T1的漏极分别接所述LED灯串1B和LED灯串1A的负极;所述LED灯串1B的正极分两路,一路接所述LED灯串1A的正极,另一路接所述电阻R4与所述I/O连接端子1A的节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以I/O总线方式电连接LED光源模组的I/O连接端子,LED光源模组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任意的LED光源模组扩充,控制器可同时对多个LED光源模组的亮度和色温进行调控,同时使受控的所有LED光源模组的色温以及亮度保持同步,控制器采用电平信号控制方式控制LED光源模组,其输出的信号是电平信号,能以极小的电流控制功率较大的负载,使得LED光源模组可扩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且不需要额外安装功率驱动器件,能极大地节省成本的同时不限于LED光源模组的设计功率、数量以及体积,可让多种功率规格的模组混合使用,驱动任意数量的光源模组,控制器与光源模组的插拔式I/O端子连接方式,能让LED模组灯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极其方便,若任一光源模组出现故障,均不影响其他模组的正常工作,使产品的终端装配工作及维护更加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另外,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遥控接收模块,可嵌入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各种红外遥控器以及2.4G无线遥控器,以实现灯具的智能化控制,具有结构简洁、造价低廉、可靠性高和便于维护的优点,也不存在LED光源模组连接端子的插接安装方向问题,容错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2是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控制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控制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LED光源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6是LED光源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包括控制器和LED光源模组,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主控模块、电平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接口电路,所述输出接口电路设置有若干输出接口,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模组接口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负载回路,所述模组接口电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格相同的I/O连接端子,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以I/O总线方式电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的I/O连接端子。参照图2,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遥控接收模块,图2的方框A部分为电平转换电路,方框B部分为输出接口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稳压二极管DZ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MOS管Q2的漏极分两路,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4和电阻R2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6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MOS管Q2的源极分三路,一路接所述主控模块,第二路接所述三极管Q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主控模块、电平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接口电路,所述输出接口电路设置有若干输出接口,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模组接口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负载回路,所述模组接口电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格相同的I/O连接端子,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以I/O总线方式电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的I/O连接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主控模块、电平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接口电路,所述输出接口电路设置有若干输出接口,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模组接口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负载回路,所述模组接口电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格相同的I/O连接端子,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以I/O总线方式电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的I/O连接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驱动电路设置有恒流驱动芯片,所述恒流驱动芯片设置有外部调光控制接口引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遥控接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模组与控制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稳压二极管DZ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MOS管Q2的漏极分两路,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4和电阻R2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6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MOS管Q2的源极分三路,一路接所述主控模块,第二路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三路接地;所述三极管Q4与所述电阻R6的节点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所述MOS管Q1的栅极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分两路,一路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3接所述电阻R6与所述电阻R4的节点;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忠
申请(专利权)人:王汉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