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01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装置本体、支撑板、隔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表面的左右两端,且支撑板与装置本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且隔板与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块呈矩形排列方式在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处,且安装块与隔板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防水汽侵蚀功能,避免光伏太阳能板受损,并且不宜生锈,维修更换拆卸时较为方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装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A Water Photovoltaic Suppor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渔光互补”是利用广阔的鱼塘水域,通过光伏支架组件在水面上安装光伏太阳能板用来发电,使之形成下层用于水产养殖,上层用于光伏发电的产业结构,其渔光互补、一地两用的特点,充分增加水面资源利用率。但是目前常用的水上光伏支架组件还存在因直接将光伏太阳能板安装在其支撑架体上,导致水面产生的水汽长期侵蚀太阳能板的底面以及底面的接线盒,极易造成光伏太阳能板出现短路或损坏,同时金属组件过多,导致长期使用极易生锈,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且维修更换时拆卸极其不便等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用的水上光伏支架组件还存在因直接将光伏太阳能板安装在其支撑架体上,导致水面产生的水汽长期侵蚀太阳能板的底面以及底面的接线盒,极易造成光伏太阳能板出现短路或损坏,同时金属组件过多,导致长期使用极易生锈,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且维修更换时拆卸极其不便等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装置本体、吊耳、左连接块、右连接块、前连接块、后连接块、支撑板、隔板、安装块;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呈矩形排列方式设置有四处吊耳,且装置本体与吊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左连接块位于装置本体左端的上部位置,且左连接块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连接块位于装置本体右端的下部位置,且右连接块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前连接块位于装置本体前端中间的下部位置,且前连接块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连接块位于装置本体后端中间的上部位置,且后连接块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板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表面的左右两端,且支撑板与装置本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且隔板与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块呈矩形排列方式在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处,且安装块与隔板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所述装置本体呈H形,且装置本体内部呈中空结构,并装置本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塑料通过注塑制备装置一体式注模成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所述左连接块与前连接块均为实心长方体结构,且左连接块与前连接块的内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两处螺栓穿接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所述右连接块与后连接块均为实心长方体结构,右连接块与后连接块的内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两处内螺纹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所述支撑板为上端面呈十五度倾斜坡面设置的矩形状结构,且支撑板的上端面内呈横向排列方式设置有三处内螺纹盲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所述隔板采用高分子聚乙烯塑料制成的实心矩形状结构,且隔板在支撑板的上端面呈十五度倾斜固定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所述安装块为实心长方体结构,且安装块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内螺纹盲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通过设置隔板可以保护光伏太阳能板的底面以及安装在底面的接线盒免受水汽侵蚀,从而解决了光伏太阳能板因长期遭受水汽侵蚀所造成的短路及损坏问题。2、本技术水上光伏支架组件,通过将该装置的所有结构组件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可以避免该装置因长期受水汽侵蚀,导致生锈,影响使用寿命,以及生锈组件在维修更换时不宜拆卸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防水汽侵蚀功能,避免光伏太阳能板受损,并且不宜生锈,维修更换拆卸时较为方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吊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隔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图中:装置本体1、吊耳2、左连接块3、右连接块4、前连接块5、后连接块6、支撑板7、隔板8、安装块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装置本体1、吊耳2、左连接块3、右连接块4、前连接块5、后连接块6、支撑板7、隔板8、安装块9;装置本体1的底部呈矩形排列方式设置有四处吊耳2,且装置本体1与吊耳2为一体式结构;左连接块3位于装置本体1左端的上部位置,且左连接块3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右连接块4位于装置本体1右端的下部位置,且右连接块4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前连接块5位于装置本体1前端中间的下部位置,且前连接块5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后连接块6位于装置本体1后端中间的上部位置,且后连接块6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支撑板7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端,且支撑板7与装置本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隔板8设置在支撑板7的上表面,且隔板8与支撑板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安装块9呈矩形排列方式在隔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处,且安装块9与隔板8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左连接块3设置在右连接块4的上部,且左连接块3与右连接块4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为装置本体1的横向拼接装置。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前连接块5设置在后连接块6的上部,且前连接块5与后连接块6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为装置本体1的竖向拼接装置。具体的,支撑板7采用高分子聚乙烯塑料制成。具体实施步骤:首先将光伏太阳能板利用螺栓安装在安装块9上,然后将装置本体1通过左连接块3与右连接块4利用螺栓呈横向距离拼接至合适长度,再通过前连接块5与后连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装置本体(1)、吊耳(2)、左连接块(3)、右连接块(4)、前连接块(5)、后连接块(6)、支撑板(7)、隔板(8)、安装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呈矩形排列方式设置有四处吊耳(2),且装置本体(1)与吊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左连接块(3)位于装置本体(1)左端的上部位置,且左连接块(3)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连接块(4)位于装置本体(1)右端的下部位置,且右连接块(4)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前连接块(5)位于装置本体(1)前端中间的下部位置,且前连接块(5)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连接块(6)位于装置本体(1)后端中间的上部位置,且后连接块(6)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板(7)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端,且支撑板(7)与装置本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8)设置在支撑板(7)的上表面,且隔板(8)与支撑板(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块(9)呈矩形排列方式在隔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处,且安装块(9)与隔板(8)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装置本体(1)、吊耳(2)、左连接块(3)、右连接块(4)、前连接块(5)、后连接块(6)、支撑板(7)、隔板(8)、安装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呈矩形排列方式设置有四处吊耳(2),且装置本体(1)与吊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左连接块(3)位于装置本体(1)左端的上部位置,且左连接块(3)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连接块(4)位于装置本体(1)右端的下部位置,且右连接块(4)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前连接块(5)位于装置本体(1)前端中间的下部位置,且前连接块(5)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连接块(6)位于装置本体(1)后端中间的上部位置,且后连接块(6)与装置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板(7)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端,且支撑板(7)与装置本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8)设置在支撑板(7)的上表面,且隔板(8)与支撑板(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块(9)呈矩形排列方式在隔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处,且安装块(9)与隔板(8)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五奎刘强雷晓全李文江彭栋赵鹏党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澄城县力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