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直流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00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壳体、盖板及装于壳体中的电路板和电子元件,壳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依次层叠收容于第一区域,第三电路板与第二电子元件依次层叠收容于第二区域,第一电子元件收容于第三区域,第四电路板收容于第四区域,第五电路板盖于第一电路板、第二电子元件、第一电子元件和第四电路板上。盖板层叠于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上并固定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直流‑直流变换器尺寸较大,不利于多合一的电控设备方案设计的问题。

DC-DC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直流变换器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
技术介绍
直流-直流变换器通常放置于新能源汽车多合一的电控设备中,为了能够更合理摆放其他设备,节省空间,对直流-直流变换器模块的空间尺寸要求越来越严格。但现有设计中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内部元件的设计导致尺寸较大,不利于多合一的电控设备方案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解决了直流-直流变换器尺寸较大,不利于多合一的电控设备方案设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壳体、盖于所述壳体上的盖板及装于所述壳体中的电路板和电子元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四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电路板盖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四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与所述第四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盖板层叠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子元件上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相邻之间均通过隔板隔开。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为输入电路板,所述输入电路板包括输入端口,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输入端口相对的第一缺口,以便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的引线从所述第一缺口引出。其中,所述第四电路板为输出电路板,所述输出电路板包括输出端口,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口相对的第二缺口,以便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的引线从所述第二缺口引出。其中,所述第五电路板为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信号接口,所述信号接口位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壳体上相对于所述信号接口的位置设有第三缺口,以便所述信号接口与相关线路连接。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围绕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空腔,所述空腔被间隔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的容纳区域,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四电路板分别装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底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支撑体,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三支撑体,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体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体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体支撑所述第五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电子元件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第三电路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为电感组件,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为变压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五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性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四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电路板盖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四电路板上。通过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中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子元件合理布局,从而缩小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尺寸,能够实现多合一的电控设备方案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壳体10、盖于所述壳体10上的盖板20及装于所述壳体10中的电路板和电子元件,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第三区域13和第四区域14,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第三电路板33、第四电路板34和第五电路板35,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41和第二电子元件42。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2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一区域11,所述第三电路板33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2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1收容于所述第三区域13,所述第四电路板34收容于所述第四区域14,所述第五电路板35盖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1、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2、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1和所述第四电路板34上。所述盖板20层叠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子元件上并固定在所述壳体10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通过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中的所述第一电路板31、所述第二电路板32、所述第三电路板33、所述第四电路板34、所述第五电路板35、第一电子元件41和第二电子元件42合理层叠布局,节省壳体10长度方向的空间,从而大大缩小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尺寸,并且能够实现多合一的电控设备方案设计。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2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1与所述第四电路板34电连接,所述第五电路板35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第三电路板3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1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2设于所述第二区域12从而便于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1的第一电路板31和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13的第一电子元件41电连接。所述第五电路板35盖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1、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2上以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1和与所述第三电路板33电连接。这种排布方式给所述第二电子元件42和所述第五电路板35的电连接带来便利,距离近节省走线,防止缠绕,减少时间成本。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壳体10为长方形壳体,所述壳体10包括底壁15和围绕所述底壁15的侧壁16,所述侧壁16远离所述底壁15的端部形成开口,所述底壁15和所述侧壁16围成空腔,所述空腔被间隔成所述第一区域11、所述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三区域13和所述第四区域14的容纳区域。具体的,所述第一区域11、所述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三区域13和所述第四区域14相邻之间均通过隔板17隔开。所述第一电路板31、所述第三电路板33、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1和所述第四电路板34分别装于所述第一区域11、所述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三区域13和所述第四区域14的所述底壁1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31、所述第三电路板33、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1和所述第四电路板34均通过螺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壳体、盖于所述壳体上的盖板及装于所述壳体中的电路板和电子元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四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电路板盖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四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与所述第四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盖板层叠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子元件上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壳体、盖于所述壳体上的盖板及装于所述壳体中的电路板和电子元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依次层叠收容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四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电路板盖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四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与所述第四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盖板层叠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子元件上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相邻之间均通过隔板隔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为输入电路板,所述输入电路板包括输入端口,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输入端口相对的第一缺口,以便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的引线从所述第一缺口引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路板为输出电路板,所述输出电路板包括输出端口,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口相对的第二缺口,以便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的引线从所述第二缺口引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强李竹君江宝迪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