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74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裂缝传感器与所述CPU连接,CPU与报警电路连接,报警电路与报警器控制连接,电源模块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稳压模块连接,稳压模块与CPU供电连接,CPU通过RS‑232接口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天线与远程终端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STC芯片作为CPU,系统功耗低,宽电压供电,可方便各种不同类型电池和市电适配器;采用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裂缝传感器,提高检测精度;数字式裂缝计采集接口采用RS‑485串口,可接收多个、几十米距离的外部裂缝传感器数据;支持远程报警及本地报警两种功能;终端设计采用非接触式磁力电源开关,完全封闭,增强防水防爆性能。

A Simple Acquisition and Alarm Terminal for Crack Integ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
本技术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
技术介绍
裂缝监测用于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对其的长期安全运行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混凝土结构中防裂缝是施工的基本要求,混凝土裂缝超过0.2mm~0.4mm,就可能由于混凝土内部钢筋的腐蚀导致结构的使用寿命缩短,大到1mm~2mm宽的裂缝则可能由于长期过载直接导致结构严重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表明大型土木结构的裂缝监测必不可少。现有的裂缝监测其功能化不完善,缺少完整的报警结构设计,因此,设计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利用STC芯片作为CPU,系统功耗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包括CPU、裂缝传感器、报警电路、报警器、电源模块、稳压模块、天线及无线传输模块;裂缝传感器与所述CPU连接,CPU与报警电路连接,报警电路与报警器控制连接,电源模块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稳压模块连接,稳压模块与CPU供电连接,CPU通过RS-232接口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天线与远程终端信号连接。优选地,所述裂缝传感器包括数字式裂缝传感器及模拟式裂缝传感器,数字式裂缝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CPU连接,模拟式裂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所述CPU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市电适配器及电池,市电适配器和电池均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电源稳压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NPN三极管、PNP三极管、PMOS管及供电电源,供电电源通过第二电阻与PMOS管源极连接,第一电阻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CPU连接,CPU还通过第五电阻与NPN三极管基极连接,NPN三极管发射极接地,NPN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PNP三极管基极连接,PNP三极管发射极与PMOS管栅极连接,PMOS管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第四电阻,PMOS管漏极与报警器连接。优选地,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GPRS。优选地,所述RS-485接口设置有接口保护电路,所述接口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一、保险丝二、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稳压管一、稳压管二及稳压管三,信号输入一端通过保险丝一与第六电阻连接,信号输入另一端通过保险丝二与第七电阻连接,第八电阻一端与保险丝一连接,其另一端与保险丝二连接,稳压管一并联至RS-485接口芯片的信号接收引脚,RS-485接口芯片的一个信号接收引脚分别通过稳压管二、第九电阻接地,RS-485接口芯片的另一个信号接收引脚分别通过稳压管三、第十电阻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STC芯片作为CPU,系统功耗低,宽电压供电,即设备支持最高18V电压,最低5V,可方便各种不同类型电池和市电适配器;采用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裂缝传感器,提高检测精度;数字式裂缝计采集接口采用RS-485串口,可接收多个、几十米距离的外部裂缝传感器数据;支持远程报警及本地报警两种功能;终端设计采用非接触式磁力电源开关,完全封闭,增强防水防爆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报警电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接口保护电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Q1-NPN三极管,Q2-PNP三极管,Q3-PMOS管,VCC-供电电源,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F1-保险丝一,F2-保险丝二,D1-稳压管一,D2-稳压管二,D3-稳压管三,U1-RS-485接口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的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包括CPU、裂缝传感器、报警电路、报警器、电源模块、稳压模块、天线及无线传输模块;裂缝传感器与所述CPU连接,CPU与报警电路连接,报警电路与报警器控制连接,电源模块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稳压模块连接,稳压模块与CPU供电连接,CPU通过RS-232接口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天线与远程终端信号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CPU的型号STC15F260S2,裂缝传感器采集信号并与CPU内部Flash存储的阈值数据做比较,若采集信号大于阈值数据,则CPU发出控制指令至报警电路,使报警器工作,开始报警。其中,裂缝传感器包括数字式裂缝传感器及模拟式裂缝传感器,数字式裂缝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CPU连接,模拟式裂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所述CPU连接,CPU接收远程终端通过RS-232串行接口指令对裂缝数据来源进行选取,既可以选择数字式裂缝传感器的采集信号,也可选择模拟式裂缝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若选取为数字式裂缝传感器时,数字式裂缝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与CPU进行通信,数字式裂缝传感器的采集信号与CPU内部Flash存储的阈值数据做比较,若采集信号大于阈值数据,则CPU发出控制指令至报警电路,使报警器工作,开始报警;若选取为模拟式裂缝传感器时,数字式裂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将自身采集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再与CPU进行通信,模拟式裂缝传感器的采集信号与CPU内部Flash存储的阈值数据做比较,若采集信号大于阈值数据,则CPU发出控制指令至报警电路,使报警器工作,开始报警。报警方式有两种,既可以通过裂缝传感器的采集信号与阈值数据做比较,致使终端本身发出报警指令至报警器进行报警,也可以通过终端接收RS-232串口数据被动打开报警器进行报警。本终端可以接入远程终端,可将裂缝传感器的数据经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到互联网中固定IP,即可实现远程物联网在线监控,野外也可以实现监控,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后,即可在线进行预警分析,提前进行报警,尽快撤离人群,维护加固薄弱点等,其意义重大。其中,远程终端可以为DTU,DTU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CPU、裂缝传感器、报警电路、报警器、电源模块、稳压模块、天线及无线传输模块;裂缝传感器与所述CPU连接,CPU与报警电路连接,报警电路与报警器控制连接,电源模块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稳压模块连接,稳压模块与CPU供电连接,CPU通过RS‑232接口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天线与远程终端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CPU、裂缝传感器、报警电路、报警器、电源模块、稳压模块、天线及无线传输模块;裂缝传感器与所述CPU连接,CPU与报警电路连接,报警电路与报警器控制连接,电源模块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稳压模块连接,稳压模块与CPU供电连接,CPU通过RS-232接口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天线与远程终端信号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传感器包括数字式裂缝传感器及模拟式裂缝传感器,数字式裂缝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CPU连接,模拟式裂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所述CPU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市电适配器及电池,市电适配器和电池均通过非接触磁性电源开关与电源稳压模块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一体化简易采集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NPN三极管、PNP三极管、PMOS管及供电电源,供电电源通过第二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真林唐维王世敏章宗仁王鑫磊刘辉杨鑫张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