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厚飞专利>正文

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72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驱动件、一枢接在第一驱动件的连接件、一枢接在连接件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的第一、二驱动件上分别设有凹部。其中,第二驱动件的凹部与第一驱动件的凹部可减少第一、二驱动件运转时所产生的干涉,而使运转时更为顺畅。同时,并可增加第一、二驱动件运转时的容许工作角度。如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万向接头可达到较传统结构更广泛的工作角度,有效的克服传统结构运转时工作角度过小的缺失,为一相当好用与实用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接头,特别是指运转时具有较大的容许工作角度的万向 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6与图7,为第一种传统的万向接头90结构,其连接块91是设为 长方形块状,连接块91一端设有一第一销92而枢接一驱动头93,连接块91相 反于驱动头93的一端则设有一第二销94以枢接一套筒接头95。第一销92与第 二销94的轴心是相互垂直但不相交,如此使驱动头93与套筒接头95在手动操作 旋转时,容许的工作角度范围较大。但由于第一销92与第二销94的轴心不相交,故驱动头93与套筒接头95在 手动操作旋转时,会导致套筒接头95与第二销94的轴心交点01,与驱动头93 与第一销92的轴心交点02之间的距离Al不断的变化,造成套筒接头95不断的 上下抖动,为运转中的一大问题。故其仅可用在手动操作的低速旋转工作,无法 使用在动力工具所驱动的高速运转状态。而后有人设计出如图8与图9的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80结构,其连接块81 是设为正方形块状,连接块81枢设有一第一销82而枢接一驱动头83,连接块81 的二侧则分别枢设有一第二销84,以供枢接一套筒接头85。第一销82与二个第 二销84的轴心是相互垂直且相交,如此即可克服第一种万向接头90运转时会产 生抖动的问题,故其可应用在动力工具的高速运转状态。但是,第二种万向接头80仍有缺失存在,其最大的缺失在于,失去了有效的 工作角度。也就是说,第二种万向接头80在运转时的容许工作角度较第一种万向 接头90的容许工作角度范围更小,如图9所示,第二种万向接头80运转时的工 作角度仅为零度至二十七点五度。如此,第二种万向接头80虽然克服了运转中抖 动的问题,但也失去了有效的工作角度,影响万向接头80的工作能力,相当不好 用也不实用。除此之外,第一种万向接头80在长期经由动力工具运转的使用情况下,容易 导致第二销84与连接块81分离,因而造成套筒接头85与连接块81脱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改良结构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容许工作角 度较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更为广泛的万向接头结构,以及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运 转中抖动的万向接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其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 一第二驱动件与一连接件, 所述的二驱动件分别具有一结合端与一枢接端,所述的二驱动件的结合端是供连 结驱动物或被驱动物,所述的二驱动件的枢接端分别以一纵向轴与一横向轴枢设 在所述的连接件上,所述的纵向轴与横向轴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驱动件至少其中之一驱动件的枢接端相对于另一驱动件枢接端的底 面设有一凹部,当万向接头进行动力传递时,所述的驱动件的凹部可接受另一驱 动件的枢接端进入,以增加所述的二驱动件运动时两轴心夹角的角度,使得二驱 动件的枢摆可得到更大的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其中第二驱动件的凹部与第一驱动件的凹部可 减少第一、二驱动件运转时所产生的干涉,而使运转时更为顺畅,同时,并可增 加第一、二驱动件运转时的容许工作角度。2.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当动力工具凭借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一驱动件旋转时,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之间不但不会产生抖动的问题,还具有零度至五 十度的容许工作角度。3.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横向轴中段处凹设有二相对称的卡固部,所述的二枢轴分别凸设有一卡固端,所述的卡固端是卡固结合在所述的横 向轴的卡固部,防止枢轴相对于横向轴旋转动作。4. 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横向轴中段处开设有一贯孔,所述的二枢轴内开设有一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贯孔,所述的横向轴与所述的二枢轴的贯 孔是供枢设所述的轴杆,所述的轴杆的两端是固定在所述的二枢轴,防止二枢轴 脱出第二驱动件的枢孔。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的外观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万向接头的分解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沿剖面线3-3所取的剖面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万向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万向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分解图; 图7:为第一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外观图; 图8:为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剖面图; 图9:为第二种传统万向接头结构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90-万向接头;91-连接块;92-第一销;93-驱动头;94-第二 销;95-套筒接头;Al-距离;Ol-交点;02-交点;80-万向接头;81-连接块;82-第一销;83-驱动头;84-第二销;85-套筒接头;lO-第一驱动件;ll-结合端;12-枢接端;13-内面;14-底面;15-侧面;16-凹部;17-枢孔;20-横向轴;21-卡固部;22-内平面;23-贯孔;30-连接件;31-穿孔;32-通孔;40-第二驱动件;41-结合端;42-枢接端;43-内面;44-底面;45-侧面;46-凹部;47-轴孔;50-纵向轴;51-卡固端;52-外平面;53-贯孔;54-容槽;55-枢轴;56-轴杆;57-平头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的万向接头包括一第一驱动件10、 一枢接在第一驱 动件10的连接件30、 一枢接在连接件30的第二驱动件40。其中,第一、二驱动 件10、 40上设有可减少运转干涉的凹部16、 46。第一驱动件IO—端设有方头形态的结合端11,用以连结驱动物或被驱动物。 而第一驱动件IO相反于结合端11的一端则设有一枢接端12。其中,第一驱动件 10的结合端11也可以设为套筒形态的结构,此变化为本
中的人所能轻易完成o第一驱动件10的枢接端12是呈枢耳的形状且分别设有一枢孔17,此枢孔17 是供枢设一横向轴20。第一驱动件10的枢接端12分别形成有相对的内面13,而 :—:内面13之间是以一底面14相连接,如图3。枢接端12二侧分别形成一与内面 13相邻的侧面15,而枢接端12的内面13与相邻的侧面15之间分别设有一凹部16。以图2来看,此凹部16是设在枢孔17的轴心与底面14之间。如此,当万向 接头进行动力传递时,第一驱动件10的凹部16可接受第二驱动件40的一部份进 入,以增加所述的二驱动件10、 40运动时两轴心的夹角。横向轴20的两端是分别枢设在第一驱动件10的二枢孔17内,且横向轴20 中段处凹设有二相对称的卡固部21,图2中仅视得其一。此卡固部21具有二内 平面22。横向轴20中段处并开设有一贯穿二卡固部21的贯孔23。连接件30是枢设在横向轴20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IO枢摆动作。连 接件30开设有一横向延伸的穿孔31,此穿孔31是供横向轴20枢设在内。横向 轴20是依序穿过第一驱动件10的枢孔17、连接件30的穿孔31,最后枢设在第 一驱动件10的另一枢孔17中,而将连接件30与第一驱动件10枢接在一起。连接件30并开设有一纵向延伸且连通穿孔31的通孔32,此通孔32的轴心 是与穿孔31的轴心彼此在同一平面上且呈直交(正交),也即通孔32的轴心与 穿孔31的轴心彼此垂直并相交。第二驱动件40是枢设在连接件30的通孔32中,并产生相对的枢摆动作。第 二驱动件40—端设有套筒形态的结合端41,用以连结驱动物或被驱动物。而第 二驱动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接头改良结构,其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与一连接件,所述的二驱动件分别具有一结合端与一枢接端,所述的二驱动件的结合端是供连结驱动物或被驱动物,所述的二驱动件的枢接端分别以一纵向轴与一横向轴枢设在所述的连接件上,所述的纵向轴与横向轴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驱动件至少其中之一驱动件的枢接端相对于另一驱动件枢接端的底面设有一凹部,当万向接头进行动力传递时,所述的驱动件的凹部可接受另一驱动件的枢接端进入,以增加所述的二驱动件运动时两轴心夹角的角度,使得二驱动件的枢摆可得到更大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飞
申请(专利权)人:胡厚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