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19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听力保护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为耳机的安全使用时间,使用耳机连续时长达到安全听音时间δ不会引起听力损伤;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通过对耳机的使用时长进行计时,当耳机使用时长超过设定的安全听音时间δ时,对耳机用户作出提醒,提示用户作出休息,避免了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忽略了使用时长而导致用耳时间过长而引起听力受损。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Hearing Damage Applied to Headpho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听力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噪声作用下引起听力的不可恢复的损伤,称永久性听力阈移(noise-inducedpermanentthresholdshift,NIPTS或PTS),也叫永久性听力损失(permanenthearingloss)。暂时性阈移(noise-inducedtemporarythresholdshift,NITTS或TTS),即通常所说的暂时性听力损失(temporaryhearingloss)。工业噪声引起的PTS大多由TTS发展而来,有一个慢性发展过程,在听力图上形成3000~6000Hz处的V字形或U字形听力下降,即所谓4000Hz听谷(dip)。高频“听谷”是职业性噪声致听力损失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噪声聋的前期信号。当前的青少年使用耳机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过于频繁的使用耳机会导致人耳过度疲劳,造成听力损伤,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据央视2016年6月《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报道的《耳机质量调查》,表示高校有近30%的大学生存在听力受损情况。报告显示,在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耳机使用率高达99.8%,已经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1000人,占比接近30%。连续四年的风险监测中,听力损伤的程度逐年上升,耳机使用不当造成听力伤害不可逆转。如果能够在听力造成暂时性听力损失之前就进行恢复治疗,听力可以恢复。调查发现,用户在主观上非常容易忽视耳机使用时长以及耳机使用音量,具体的,用户在使用耳机听音时,往往会忽视使用时间,大部分人都存在在网络游戏或者听音乐时间过长的情况,有时候耳机使用时长可长达5小时甚至更多,而且在长时间使用耳机下,也会忽视耳机的音量,例如,用户在网络游戏中或者在听音乐时,经常会选择高音量,长时间忽略高音量的危害而对听力造成损伤。市场上现有的耳机,只有声音调节,而没有听力损伤预防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就是提醒用户,在控制适当的响度下、使用耳机超过一定时间限长需要休息或做些耳部运动,并且对听力损伤及时给出警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及装置,其优点是在用户使用耳机产品时,当听音时间过长时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忽视了用耳时长的问题,从而避免用户因使用耳机时间过长而引起听力损伤。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为耳机的安全使用时间,使用耳机连续时长达到安全听音时间δ不会引起听力损伤;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过耳机提醒用户为通过耳机播放一段提醒音乐,所述提醒音乐在先设定或由用户自主设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包括:预先根据耳机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听音时间δ;判断耳机类型并选择对应的安全听音时间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耳机类型包括耳罩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判断耳机类型为根据耳机发音口到内耳距离判断出耳机类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设置最佳听音响度d;当耳机使用响度大于最佳听音响度d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声音过大。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安全听音时间δ;时间计数器,用于计数耳机听音时间;距离检测器,用于检测耳机发音口到内耳距离;处理器,用于数据处理;所述存储器、时间计数器和距离检测器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与耳机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器为单片机,所述时间计数器为单片机内内置的时间计数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距离检测器为安装在耳机内的红外传感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通过对耳机的使用时长进行计时,当耳机使用时长超过设定的安全听音时间δ时,对耳机用户作出提醒,提示用户作出休息,避免了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忽略了使用时长而导致用耳时间过长而引起听力受损;2.将耳机类型分为耳罩式和耳塞式,并通过耳机到内耳的距离来判断耳机类型,根据耳机类型分别预设安全听音时间δ,实现了对不同耳机的处理;3.通过对耳机的听音响度进行检测,当耳机响度超过设定的最佳听音响度d时,提醒用户音量过大,避免了用户在使用耳机时耳机音量过大而造成的听力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中的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的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为耳机的安全使用时间,使用耳机连续时长达到安全听音时间δ不会引起听力损伤;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由用户自主设定,例如,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将安全听音时间δ设置为δ1,通常,安全听音时间δ的取值范围为100-200分钟。步骤12: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步骤13:设置最佳听音响度d;最佳听音响度d由用户自主设定或预设。步骤14:当耳机使用响度大于最佳听音响度d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声音过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包括: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为耳机的安全使用时间,使用耳机连续时长达到安全听音时间δ不会引起听力损伤;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由用户自主设定,例如,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将安全听音时间δ设置为δ1,通常,安全听音时间δ的取值范围为100-200分钟;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设置最佳听音响度d;最佳听音响度d由用户自主设定或预设;当耳机使用响度大于最佳听音响度d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声音过大。与传统耳机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在用户使用耳机时长过长或者耳机音量过大时提醒用户,减少了使用耳机时间过长或音量过大而造成的听力损伤。实施例二: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参考图1和图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包括:步骤111:预先根据耳机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听音时间δ。耳机类型包括耳罩式和耳塞式两种,耳塞式耳机的发音口到内耳距离小于耳罩式耳机,耳罩式耳机对应的安全听音时间δ为δ1,耳塞式耳机对应的安全听音时间δ为δ2,对应的,δ1大于δ2。步骤112:判断耳机类型并选择对应的安全听音时间δ。通过耳机类型来选择安全听音时间δ,当耳机为耳罩式耳机时,安全听音时间δ选择δ1,当耳机为耳塞式耳机时,安全听音时间δ选择δ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包括:预先根据耳机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听音时间δ;判断耳机类型并选择对应的安全听音时间δ;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设置最佳听音响度d;最佳听音响度d由用户自主设定或预设;当耳机使用响度大于最佳听音响度d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为耳机的安全使用时间,使用耳机连续时长达到安全听音时间δ不会引起听力损伤;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为耳机的安全使用时间,使用耳机连续时长达到安全听音时间δ不会引起听力损伤;当使用耳机时间超过所述安全听音时间δ时通过耳机提醒用户并切断耳机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耳机提醒用户为通过耳机播放一段提醒音乐,所述提醒音乐在先设定或由用户自主设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安全听音时间δ包括:预先根据耳机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听音时间δ;判断耳机类型并选择对应的安全听音时间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听力损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类型包括耳罩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耳机的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照锋金明聂佰玲莫丹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