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77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坐垫,包括座椅、车体、上部连接件、固定件及下部连接件,上部连接件包括本体及两卡扣部,两卡扣部呈凸起状,卡扣部固定于本体;固定件包括连接柱及抵触部,抵触部螺接于连接柱,下部连接件设有导向孔及若干配合槽,配合槽与卡扣部相匹配,导向孔与连接柱相匹配;座椅固定于上部连接件,下部连接件固定于车体,连接柱一端固定于上部连接件,另一端通过导向孔与抵触部螺接,卡扣部卡扣于配合槽,抵触部抵触于下部连接件使座椅固定于车体。通过旋转抵触部从而调节抵触部与下部连接件的距离,可将卡扣部卡扣于不同的配合槽,从而调节座椅相对于车体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

Mobile seat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坐垫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坐垫。
技术介绍
目前,儿童玩具车多数带有遥控器,由于有包围式的座位,一般不容易从车上摔下来,1岁以上的可以独立乘坐但还不懂控制的儿童可以由家长使用遥控器进行控制,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但是,现有的童车存在以下缺陷:市面上的童车座椅一般位置固定,无法移动,无法同时满足不同身高的儿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坐垫,其能解决座椅位置固定、无法同时满足不同身高的儿童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移动坐垫,包括座椅、车体、上部连接件、固定件及下部连接件,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本体及两卡扣部,两所述卡扣部呈凸起状,所述卡扣部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柱及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螺接于所述连接柱,所述抵触部呈梅花状;所述下部连接件设有导向孔及若干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卡扣部相匹配,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连接柱相匹配;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所述下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车体,所述连接柱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另一端通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抵触部螺接,所述卡扣部卡扣于所述配合槽,所述抵触部抵触于所述下部连接件使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车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垂直于所述上部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垂直于所述下部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呈长方体。进一步地,所述配合槽的数量为6个。进一步地,所述配合槽平行于所述卡扣部。进一步地,所述上部连接件位于所述下部连接件中部。进一步地,所述下部连接件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座椅和所述下部连接件之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旋转所述抵触部从而调节所述抵触部与所述下部连接件的距离,可将所述卡扣部卡扣于不同的所述配合槽,从而调节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体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坐垫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坐垫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结构的另一分解图。图中:100、移动坐垫;10、座椅;20、车体;30、上部连接件;31、本体;32、卡扣部;40、固定件;41、连接柱;42、抵触部;50、下部连接件;51、导向孔;52、配合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4,一种移动坐垫100包括座椅10、车体20、上部连接件30、固定件40及下部连接件50。所述上部连接件30包括本体31及两卡扣部32,两所述卡扣部32呈凸起状,所述卡扣部32固定于所述本体31。所述固定件40包括连接柱41及抵触部42,所述抵触部42螺接于所述连接柱41,所述抵触部42呈梅花状。所述下部连接件50设有导向孔51及若干配合槽52,所述配合槽52与所述卡扣部32相匹配,所述导向孔51与所述连接柱41相匹配。组装所述移动坐垫100时,所述座椅10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30,所述下部连接件50固定于所述车体20,所述连接柱41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30,另一端通过所述导向孔51与所述抵触部42螺接,所述卡扣部32卡扣于所述配合槽52,所述抵触部42抵触于所述下部连接件50使所述座椅10固定于所述车体20。使用所述移动坐垫100时,通过旋转所述抵触部42从而调节所述抵触部42与所述下部连接件50的距离,可将所述卡扣部32卡扣于不同的所述配合槽52,从而调节所述座椅10相对于所述车体20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柱41垂直于所述上部连接件30,所述连接柱41垂直于所述下部连接件50,所述卡扣部32呈长方体,所述配合槽52的数量为6个,所述配合槽52平行于所述卡扣部32,所述上部连接件30位于所述下部连接件50中部,所述下部连接件50呈L型,所述本体31位于所述座椅10和所述下部连接件50之间。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车体、上部连接件、固定件及下部连接件,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本体及两卡扣部,两所述卡扣部呈凸起状,所述卡扣部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柱及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螺接于所述连接柱,所述抵触部呈梅花状;所述下部连接件设有导向孔及若干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卡扣部相匹配,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连接柱相匹配;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所述下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车体,所述连接柱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另一端通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抵触部螺接,所述卡扣部卡扣于所述配合槽,所述抵触部抵触于所述下部连接件使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车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车体、上部连接件、固定件及下部连接件,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本体及两卡扣部,两所述卡扣部呈凸起状,所述卡扣部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柱及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螺接于所述连接柱,所述抵触部呈梅花状;所述下部连接件设有导向孔及若干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卡扣部相匹配,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连接柱相匹配;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所述下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车体,所述连接柱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另一端通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抵触部螺接,所述卡扣部卡扣于所述配合槽,所述抵触部抵触于所述下部连接件使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车体。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佳童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