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地复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和表土剥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剥离区,在剥离区内设置表土堆放场位置;B、确定表土剥离厚度;C、确定表土堆放场高度;D、将表土堆放场分为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和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并对表土堆放场剥离区进行剥离;E、对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进行表土剥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原理简单、效率高,大大降低表土剥离量及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相关测算工作的复杂度和软硬件要求,不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硬件设备,非常适用于单位的一线生产。
A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Area of Surface Soil Stacking Sit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urface Soil Pee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和表土剥离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地复垦
,具体涉及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和表土剥离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大量建设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占用一定耕地,为能够减少适宜农业耕种的土壤资源流失,在进行土地复垦时需要进行表土剥离与表土堆放工程设计,以便准确测算工程量,确保土地复垦工程费用的精确度。一般规划设计单位因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费用低以及人员技术条件限制,表土剥离与表土堆放方案设计及其工程量测算,都难以满足上述对精确度的技术要求。现有地方性的表土剥离与表土堆放政策依据相对薄弱,仅从工作指导意见等宏观层面给予指导,如广西区域表土剥离的重点区域是对8等以上水田和9等以上旱地实施耕作层剥离,剥离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剥离储存及利用区域、土方量平衡计算、土方剥离利用安排、投资估算、施工计划等内容。但工程应用中,表土剥离方案不统一,剥离方法与程序设计模糊,工程量测算不精准,施工步骤不清晰,不适宜国土管理部门和施工作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要求。文献:“黄舒,周洁,阳凤.北方土石山区某抽水蓄能电站表土剥离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1):179-182”中公开了一种表土剥离设计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划分剥离地块;放线,表明剥离范围;清障,清除土层中的石块、树根等异物;剥离,分地块分层剥离并记录剥离量;临时堆放。申请号为CN201210586279.7“土地整治工程表土剥离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表土剥离方法,主要步骤为:将待剥离表土的田块分成若干条带,将首条带的表土剥离存放,对无表土的首条带进行土地平整;将次条带的表土剥离到平整后的首条带,对次条带进行土地平整;将第三条带的表土剥离到平整后的次条带,对第三条带进行土地平整;以上方法虽然可以实现表土剥离与堆放设计测算等问题,但存在如下缺点和不足:1.缺乏表土剥离量测算过程,或是剥离量测算精确度较低。2.表土堆放位置与表土剥离范围的逻辑关系模糊不清,方案设计粗糙,具体实施精确度难以掌握。3.通用性和易用性较差,一般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和表土剥离的施工方法,通过标准化与通用化的设计与推算方法,实现表土剥离与表土堆放工程量的高精度设计与计算,解决以往表土剥离方案复杂,剥离的表土存放还占用剥离区以外的土地的问题,另外,实施该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投入成本低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定义剥离区的面积为Z,并测量Z;步骤S2:选定表土堆放场位于所述剥离区内的位置,设表土堆放场的面积为M;步骤S3:根据步骤S1和步骤S2所述,在剥离区内,则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为Z-M;步骤S4:将表土堆放场分为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和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定义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的面积为X,表土堆放场剥离区的面积为Y;根据步骤S2,得出X+Y=M;步骤S5:剥离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剥离厚度为h,此部分的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为,剥离的表土存放在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堆放高度为H,且满足剥离量按照设定的堆放高度H堆放于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据此得出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占地面积X与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占地面积Y的公式关系如下,步骤S6: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剥离完成后作为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的剥离量存放区,此时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已经下挖了h深度,则此表土堆放场剥离区作为堆放场的表土堆放高度为H-h;步骤S7:结合步骤S6,在剥离区内,对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表土进行剥离,此部分的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为,剥离量存放在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内,剥离量按照设定得出的表土堆放高度H-h全部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内;步骤S8:在剥离区内,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区域,定义其面积为N,根据步骤S1-步骤S4得出:N=Z-X-Y或N=Z-M,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的剥离量,定义其剥离量为A,即为:A=(Z-X-Y)×h或A=N×h,步骤S9:根据步骤S5-S8得出关系式:(Z-X-Y)×h-X×H=Y×(H-h)或(Z-X-Y)×h=Y×H,并结合步骤S7中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整理计算公式为:整理该公式得出:依据步骤S5中公式和②公式,进行推算整理,得到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占地面积Y的计算公式,即为:依据步骤S5中公式和③公式,进行推算整理,得到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占地面积X的计算公式,即为:其中,h,H的单位为m,M,N,X,Y,Z的单位为m2,A的单位为m3。优选的,根据步骤S1-S4得出,表土剥离的面积为int(Z-X),表土堆放场占地的面积为int(X+Y);测算表土剥离工程量,定义其值为G,其测算公式为:G=int[(Z-X)*h],X,Y,Z的单位为m2,G的单位为m3。优选的,所述步骤S1-S9的式子中需满足:Z>M>Y>X,H>h。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表土剥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某地区内选定一块剥离区并测量其面积为Z,在所述剥离区内选定表土堆放场的位置,并将所述表土堆放场分为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和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根据所述的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测算出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的面积X和表土堆放场剥离区的面积Y,在剥离区内,表土剥离区的面积为除所述表土堆放场外的面积与所述表土推放场剥离区的面积之和;步骤B、根据施工规范确定表土剥离区的剥离厚度;步骤C、根据施工规范确定表土堆放场的堆放高度;步骤D、对所述表土堆放场剥离区进行剥离,将剥离的土堆放在所述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步骤E、进行步骤D完成后,在剥离区内,对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表土进行剥离,将剥离的土堆放在所述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内。优选的,所述表土堆放场内边界设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的高度大于所述表土堆放场的堆放高度。优选的,所述表土堆放场的底面形状与堆放后土堆的顶部形状相同。优选的,所述表土剥离区的剥离厚度按照当地地区土地复垦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和当地地区土地整治办法等技术规范与政策要求,结合剥离区土壤厚度、肥力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所述表土堆放场的堆放高度按照当地地区土地复垦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和当地地区土地整治办法等技术规范与政策要求来确定。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和表土剥离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中所涉及的表土剥离堆放场面积及工程量测算方法和表土堆放工程设计。本专利技术通过表土剥离量的等量关系,计算出表土剥离过程的表土堆放场的面积;确定剥离区的面积后,根据当地土地的有关政策规定确定表土的剥离厚度和堆放高度,进而得出表土堆放场、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和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往后项目施工节省很多规划、测算等工作,提升项目的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表土剥离工作与表土堆放工作相结合,确定了表土剥离范围与表土堆放的空间位置逻辑关系,划定了表土堆放场剥离区与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明确了表土剥离的施工顺序,即为先进行表土堆放场剥离区的剥离工作,将剥离的表土堆放于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完成第一阶段的剥离工作;再进行表土堆放场外的剥离面积进行剥离工作,将表土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内已完成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定义剥离区的面积为Z,并测量Z;步骤S2:选定表土堆放场位于所述剥离区内的位置,设表土堆放场的面积为M;步骤S3:根据步骤S1和步骤S2所述,在剥离区内,则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为Z‑M;步骤S4:将表土堆放场分为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和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定义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的面积为X,表土堆放场剥离区的面积为Y;根据步骤S2,得出X+Y=M;步骤S5:剥离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剥离厚度为h,此部分的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为,剥离的表土存放在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堆放高度为H,且满足剥离量按照设定的堆放高度H堆放于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据此得出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占地面积X与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占地面积Y的公式关系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土堆放场面积的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定义剥离区的面积为Z,并测量Z;步骤S2:选定表土堆放场位于所述剥离区内的位置,设表土堆放场的面积为M;步骤S3:根据步骤S1和步骤S2所述,在剥离区内,则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为Z-M;步骤S4:将表土堆放场分为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和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定义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的面积为X,表土堆放场剥离区的面积为Y;根据步骤S2,得出X+Y=M;步骤S5:剥离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剥离厚度为h,此部分的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为,剥离的表土存放在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堆放高度为H,且满足剥离量按照设定的堆放高度H堆放于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内,据此得出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占地面积X与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占地面积Y的公式关系如下,步骤S6: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剥离完成后作为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的剥离量存放区,此时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已经下挖了h深度,则此表土堆放场剥离区作为堆放场的表土堆放高度为H-h;步骤S7:结合步骤S6,在剥离区内,对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表土进行剥离,此部分的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为,剥离量存放在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内,剥离量按照设定得出的表土堆放高度H-h全部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内;步骤S8:在剥离区内,除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区域,定义其面积为N,根据步骤S1-步骤S4得出:N=Z-X-Y或N=Z-M,表土堆放场以外的剥离面积的剥离量,定义其剥离量为A,即为:A=(Z-X-Y)×h或A=N×h,步骤S9:根据步骤S5-S8得出关系式:(Z-X-Y)×h-X×H=Y×(H-h)或(Z-X-Y)×h=Y×H,并结合步骤S7中剥离方法与设计原则,整理计算公式为,整理该公式得出,依据步骤S5中公式和②公式,进行推算整理,得到表土堆放场剥离区占地面积Y的计算公式,即为:依据步骤S5中公式和③公式,进行推算整理,得到表土堆放场不剥离区占地面积X的计算公式,即为:其中,h,H的单位为m,M,N,X,Y,Z的单位为m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秋,劳燕玲,胡宝清,韦金洪,赵保华,吴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