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31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可逆热敏涂层和第二可逆热敏涂层;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垂直设置于底壁的四周,所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低于第二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包埋模具上涂布可逆热敏涂层,在包埋时可直观提示包埋模具的所处的温度范围,可作为是否选用该模具为后续工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组织切片样本的制作质量,且有利于后期的自动化仪器发展,达到减少人工的目的。

A Medical Thermosensitive Embedd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
技术介绍
通常来说,活体组织检查过程包含:(1)组织处理过程:将用于检查的组织放置于包埋盒中且用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组织,使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尽可能保持原有状态,再根据物质相似相容以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利用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熔融石蜡浸蜡,最终将组织细胞内部的液体置换成石蜡;(2)包埋过程:将经处理组织放置于包埋模具中,随后将包埋盒安放于包埋模具上,再将适量的熔融石蜡溶液通过包埋盒注入到包埋模具中,以便将包埋模具填充且与组织、包埋盒一起凝固、铸型成为石蜡组织包埋块,便于后续的组织切片;(3)切片过程:将已完全凝固的石蜡组织包埋块固定到石蜡切片机,以便将石蜡组织包埋块切片为预定厚度的石蜡组织薄片并将其贴附于载玻片上;(4)染色过程:溶解载玻片上的石蜡、水化组织薄片并对其进行染色、再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组织薄片;(4)镜检过程:其中对已染色的组织薄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给出相应的结果。由于上述包埋过程是手动进行的,且包埋模具多为金属制品与高温熔融(大约65℃或更高温度)的石蜡溶液存在一定程度的温差,当包埋模具在常温下与高温熔融(大约65℃或更高温度)的石蜡溶液存在较大的温差时,石蜡溶液注入到包埋模具中约不到1秒钟就已经出现明显的凝固层,而组织还尚未放置到包埋模具中,此时则需要将填充有部分石蜡的包埋模具和组织一起移至高温热源处(大约65℃或更高温度),对包埋模具底部加温通过金属导热熔融石蜡已凝固层,调整组织在包埋模具中适当的位置,使组织定位、定向贴近包埋模具的底面部,而后将填充有石蜡及组织的包埋模具移至冷却设备加速石蜡凝固,固定组织在石蜡层中的相对位置,因此在单位时间内耗时较长且所述操作较为烦琐;当包埋模具通过加温预热可缩小与高温熔融(大约65℃或更高温度)的石蜡溶液两者之间的温差,但是包埋模具加温、加热至何种程度,无法直接预测;若包埋模具加温过度,温度过高,操作人员在使用包埋模具时,易受到高温危害造成其皮肤损伤。此外,预热后的包埋模具与高温熔融(大约65℃或更高温度)的石蜡溶液两者之间温差值过小,则不仅会延长石蜡凝固的时间,而且会造成石蜡溶液溢出至包埋盒的外侧表面上。因此,用于活组织检查的常规包埋组合件不可直接用于后续的切片过程,即对石蜡包埋组织块进行切片的过程,而需要从包埋盒的侧表面移除凝固石蜡的额外操作。通常,包埋选用熔点约在58℃~60℃范围的石蜡,而为了确保组织样品的所有侧面都可被熔融的石蜡溶液所包绕,熔融石蜡的温度则会比所用石蜡的熔点高5℃~7℃。例如,包埋选用熔点为58℃的石蜡,则熔融石蜡的温度应调至63℃~65℃。有研究表明,人体皮肤温觉的温度为20℃~47℃之间,当温度在35℃左右,人体皮肤产生温觉;当温度超过45℃时,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当温度达到47℃时,有烫伤痛感;当温度大于50℃时就会烫伤形成水疱;如果60℃接触人体皮肤一分钟,就会造成Ⅲ度烫伤。国内公开号为CN104870976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活组织检查的包埋匣,且所述包埋匣用于当所述包埋匣耦合到包埋模具时,在所述包埋模具中形成能够在其中容纳组织的空间,且用于在所述包埋匣耦合到所述包埋模具的状态中包埋容纳于所述包埋模具中的组织,所述包埋匣包括:主体,其具有连接到耦合的包埋模具的容纳空间的空间,且当进行包埋工作时注入的石蜡溶液可在所述空间中固化;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下表面的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石蜡分隔凹槽,其中当通过耦合到包埋模具而进行包埋工作时,注入的石蜡溶液通过流入所述至少一个石蜡分隔凹槽而形成分隔,进而防止石蜡溶液通过包埋模具流出。该专利技术仅起到了防止石蜡溶液溢出的作用,并无对防止操作人员烫伤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直观预测操作温度范围以及防止高温损伤的组织包埋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可逆热敏涂层和第二可逆热敏涂层;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垂直设置于底壁的四周,所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低于第二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其中,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为四碘合汞酸银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为四碘合汞酸铜涂层。其中,所述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垂直投影0°-2°的拔模角。其中,所述侧壁的顶面的外沿均设有保护凹槽,所述保护凹槽制成弧形,所述保护凹槽的表面均设有防滑凸点。其中,所述保护凹槽采用耐高温硅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包埋模具上涂布可逆热敏涂层,在包埋时可直观提示包埋模具的所处的温度范围,可作为是否选用该模具为后续工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组织切片样本的制作质量,且有利于后期的自动化仪器发展,达到减少人工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医用热敏包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医用热敏包埋模具的正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医用热敏包埋模具的侧视图;标号说明:1、模具本体;11、底壁;12、侧壁;121、保护凹槽;2、第一可逆热敏涂层;3、第二可逆热敏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包埋模具上涂布可逆热敏涂层,在包埋时可直观提示包埋模具的所处的温度范围。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第一可逆热敏涂层2和第二可逆热敏涂层3;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底壁11和多个侧壁12;多个所述侧壁12垂直设置于底壁11的四周,所述侧壁12和底壁11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2设置于侧壁12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2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3设置于侧壁12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3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2的变色温度低于第二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上述医用热敏包埋模具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当包埋模具的温度达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2的变色温度时,所述第一可逆热热敏涂层的颜色由常温下的颜色变为警示颜色,对操作者提出警示,此时操作者最好暂停使用该包埋模具,待其降温到常温再使用;当包埋模具的温度继续升高达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3的变色温度时,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3的颜色由常温颜色变为警示颜色,此时操作者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该包埋模具,将模具至于通风地方,待其降温到室温再使用。由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包埋模具上涂布可逆热敏涂层,在包埋时可直观提示包埋模具的所处的温度范围,可作为是否选用该模具为后续工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组织切片样本的制作质量,且有利于后期的自动化仪器发展,达到减少人工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2为四碘合汞酸银涂层。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四碘合汞酸银涂层的设置,四碘合汞酸银(Ag2[HgI4])是黄色粉状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可逆热敏涂层和第二可逆热敏涂层;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垂直设置于底壁的四周,所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低于第二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可逆热敏涂层和第二可逆热敏涂层;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垂直设置于底壁的四周,所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设置于侧壁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可逆热敏涂层的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改变颜色;所述第一可逆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低于第二热敏涂层的变色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热敏包埋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在增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研究所福建省癌症防治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