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7265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包括:一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用于产生窄线宽激光;二锁相环电路,用于锁定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中二激光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二RF参考源,分别为二锁相环电路提供参考信号;一电流驱动温控电路,用于接收锁相环电路的电信号,对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的输出进行调控;以及一保偏准直器光纤,用于输出由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产生的窄线宽激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将整个系统封装在单个紧凑的模块内,提高了激光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并能够为光纤陀螺提供高稳定高效率高可靠的窄线宽激光。

Hybrid Integrated Narrow Linewidth Laser System for High Precision Fiber Optic Gyr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
技术介绍
回顾近年来光子技术的发展,其革命性突破已使集成光子材料、器件乃至系统的应用成为可能。纷繁多样且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材料、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吸引着全世界科学研究者的目光,集成光学陀螺的研究应运而生。随着导航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要求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光学陀螺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光纤陀螺高精度的需求要求为其提供光源的激光器能够提供高稳定高效率高可靠的窄线宽激光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获得高稳定高效率高可靠的窄线宽激光输出。(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光锁相环的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包括:一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用于产生窄线宽激光;二锁相环电路,用于锁定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中二激光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二RF参考源,分别为二锁相环电路提供参考信号;一电流驱动温控电路,用于接收锁相环电路的电信号,对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的输出进行调控;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一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用于产生窄线宽激光;二锁相环电路,用于锁定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中二激光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二RF参考源,分别为二锁相环电路提供参考信号;一电流驱动温控电路,用于接收锁相环电路的电信号,对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的输出进行调控;以及一保偏准直器光纤,用于输出由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产生的窄线宽激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混合集成窄线宽激光器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一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用于产生窄线宽激光;二锁相环电路,用于锁定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中二激光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二RF参考源,分别为二锁相环电路提供参考信号;一电流驱动温控电路,用于接收锁相环电路的电信号,对集成激光光源模块的输出进行调控;以及一保偏准直器光纤,用于输出由集成激光光源模块产生的窄线宽激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激光光源模块包括:三窄线宽激光芯片,用于发射窄线宽激光;一透镜阵列(4),用于接收窄线宽激光器芯片发射的激光,并将激光信号耦合进入一分束合束器(5);一分束合束器(5),用于对经过透镜阵列后的光信号进行分束、合束,并输出分束、合束后的光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4)包括第一透镜(4-1)、第二透镜(4-2)和第三透镜(4-3),所述透镜阵列(4)的波长是1520nm-156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线宽激光芯片包括:第一窄线宽激光芯片(1),用于发射第一激光信号(S1),通过第一透镜(4-1)耦合进入分束合束器(5);第二窄线宽激光芯片(2),用于发射第二激光信号(S2),通过第二透镜(4-2)耦合进入分束合束器(5);第三窄线宽激光芯片(3),用于发射第三激光信号(S3),通过第三透镜(4-3)耦合进入分束合束器(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窄线宽激光芯片(1)、第二窄线宽激光芯片(2)和第三窄线宽激光芯片(3)输出窄线宽单频连续激光;所述窄线宽单频连续激光的波长为1520nm-1560nm;光谱线宽小于20kHz;边模抑制比大于35dB;输出功率大于10mW。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合束器(5)包括第一分束器(5-1)、第二分束器(5-2)、第三分束器(5-3)、第一合束器(5-4)以及第二合束器(5-5),对第一激光信号(S1)、第二激光信号(S2)和第三激光信号(S3)进行分束、合束后,输出第四光信号(6-1)、第五光信号(6-2)、第六光信号(6-3)、第七光信号(6-4)和第八光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锦锦刘建国于海洋彭寄望张志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