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17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铆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铆压上模装置,包括:铆压座、上模组件、驱动器以及传动机构。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上模头活动连接第一侧板;驱动器用于驱动上模头沿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驱动器连接第二侧板;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传动轮转接上模头的上端,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驱动器,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传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过滤驱动器的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从而提高铆压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 Riveting Die Upper Device and Automatic Riveting Assembly Machine for Automotive Relay Spr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铆压
,尤其涉及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设备上所用的铆压上模装置,其动力源(如气缸)直接驱动上模头。但是,这种动力源直接驱动上模头的方式,容易使铆压过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气缸的气压不稳定时,容易造成被铆压产品的铆压位置深浅不一致,从而导致产品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压上模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铆压上模装置铆压过程平稳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铆压上模装置,用于对两上下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包括:铆压座,所述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所述上模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前设置的板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头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后设置的板面;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其中,所述传动轮转接所述上模头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供所述传动杆穿过的过孔。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连接段、压合于所述传动轮上方的平面段以及用于顶推所述传动轮的弧面段,所述弧面段位于所述平面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弧面段的弧面的曲率中心与所述传动轮的轮心位于所述传动杆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铆压上模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传动杆上方且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盖板、连接所述盖板且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且一侧连接所述传动杆的第一滑块,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传动杆从上往下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槽形状,所述第一导向件穿过所述过孔。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且具有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一侧连接所述上模头的第二滑块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传动轮的连接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一端的端面,所述传动轮转接于所述转动槽的槽壁。进一步地,所述铆压上模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复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间隔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滑块位于两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两所述第一弹性件均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槽形状。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以及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的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连接所述下模座且用于固定两金属工件的下模台以及位于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下模台之间并用于缓冲外力冲击的第二弹性件。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传动杆一端连接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杆的另一端顶推传动轮。传动杆呈水平布置。驱动器水平驱动传动杆,传动杆一端顶推传动轮的轮面,传动轮带动上模头沿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向下运动,从而对工件进行铆压。通过将驱动器间接连接上模头,并通过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这样有利于传动机构过滤驱动器的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从而提高了铆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产品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铆压上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第一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下模组件的爆炸图。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100、铆压上模装置;10、铆压座;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底板;14、盖板;20、驱动器;30、传动机构;31、传动杆;32、传动轮;41、第一导向件;42、第一滑块;55、连接块;54、第一弹性件;53、第二滑块;51、上模头;52、第二导向件;60、支撑台;311、平面段;312、弧面段;313、连接段;3121、顶推弧面;3111、引导平面;111、过孔;411、第一导向槽;471、转动槽;101、下模组件;102、下模座;50、上模组件;103、下模台;104、第二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压上模装置100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包括铆压上模装置100以及与铆压上模装置100配合的下模组件101。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用于对两个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进行铆压,以使两金属工件铆接在一起。具体地,两金属工件是用于汽车继电器中的两金属弹片。铆压上模装置100用于对固定在下模组件101上的两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其包括:铆压座10、上模组件50、驱动器20以及传动机构30。铆压座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底板13。可选地,底板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均为金属板,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前后相对设置且下端均连接平铺设置的底板13。具体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底板13。上模组件50包括用于铆压工件的上模头51,上模头51活动连接第一侧板11的朝前设置的板面,即上模头51可以沿第一侧板11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对层叠设置的两金属工件进行铆压冲击,从而铆接两金属工件。驱动器20用于驱动上模头51朝工件移动且连接第二侧板12的朝后设置的板面。可选地,本实施例中驱动器20为气缸,气缸具有操作方便,安装简单、输出动力大,可适用于不同温度的环境,还具有防水和防尘的性能。请参阅图1至图3,传动机构30用于将驱动器20的动力传递至上模头51且包括传动轮32和传动杆31。传动机构30使气缸活塞杆所水平输出的动力,转换成驱动上模头51朝下移动的动力。具体地,传动轮32活动转接上模头51的上端。传动杆31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传动杆31的一端连接驱动器20的活塞杆,传动杆3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板11并朝前顶推且朝下推动传动轮32,传动轮32带动上模头51朝下移动。第一侧板11开设有供传动杆31穿过的过孔111,过孔111可以为方形孔或圆形孔。传动杆31一端连接驱动器20的输出轴,传动杆31的另一端顶推传动轮32。传动杆31呈水平布置。驱动器20水平驱动传动杆31,传动杆31一端顶推传动轮32的轮面,传动轮32带动上模头51沿第一侧板11的高度方向向下运动,从而对工件进行铆压。通过将驱动器20间接连接上模头51,并通过传动机构30进行传动,这样有利于传动机构30过滤驱动器20的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从而提高了铆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产品不良。请参阅图1至图3,传动杆31包括连接驱动器20的连接段313、压合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压上模装置,用于对两上下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座,所述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所述上模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前设置的板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头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后设置的板面;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其中,所述传动轮转接所述上模头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供所述传动杆穿过的过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压上模装置,用于对两上下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座,所述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所述上模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前设置的板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头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后设置的板面;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其中,所述传动轮转接所述上模头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供所述传动杆穿过的过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连接段、压合于所述传动轮上方的平面段以及用于顶推所述传动轮的弧面段,所述弧面段位于所述平面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段的弧面的曲率中心与所述传动轮的轮心位于所述传动杆的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上模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传动杆上方且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盖板、连接所述盖板且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且一侧连接所述传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道传余家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翰精密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