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17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铆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铆压上模装置,包括:铆压座、上模组件、驱动器以及传动机构。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上模头活动连接第一侧板;驱动器用于驱动上模头沿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驱动器连接第二侧板;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传动轮转接上模头的上端,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驱动器,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传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过滤驱动器的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从而提高铆压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 Riveting Die Upper Device and Automatic Riveting Assembly Machine for Automotive Relay Spr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铆压
,尤其涉及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设备上所用的铆压上模装置,其动力源(如气缸)直接驱动上模头。但是,这种动力源直接驱动上模头的方式,容易使铆压过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气缸的气压不稳定时,容易造成被铆压产品的铆压位置深浅不一致,从而导致产品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压上模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铆压上模装置铆压过程平稳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铆压上模装置,用于对两上下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包括:铆压座,所述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所述上模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前设置的板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头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后设置的板面;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其中,所述传动轮转接所述上模头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压上模装置,用于对两上下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座,所述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所述上模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前设置的板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头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后设置的板面;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其中,所述传动轮转接所述上模头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所述传动轮,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压上模装置,用于对两上下层叠设置的金属工件施加铆压力,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压座,所述铆压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两金属工件的上模头,所述上模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前设置的板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头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并朝两金属工件移动,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后设置的板面;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上模头且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其中,所述传动轮转接所述上模头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朝前顶推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供所述传动杆穿过的过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连接段、压合于所述传动轮上方的平面段以及用于顶推所述传动轮的弧面段,所述弧面段位于所述平面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段的弧面的曲率中心与所述传动轮的轮心位于所述传动杆的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上模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传动杆上方且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盖板、连接所述盖板且具有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且一侧连接所述传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道传余家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翰精密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