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7050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叠合板,叠合板的两侧与结合梁连接;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上开设有中间槽,左右两侧侧面上开设有侧边槽,侧边槽的宽度大于中间槽;叠合板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叠合板龙骨和叠合板预埋件;结合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主梁间设置有承接梁,主梁与侧边槽相连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梁。施工方法包括浇筑结合梁并静养,浇筑叠合板,然后与结合梁拼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地震中容易出现塑性形变和结构破坏的问题,成本低、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Wal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ssembled Composit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及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各类装配式组合结构建筑等。与现浇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这类装配式结构在保证延性和耗能能力的情况下,在地震下容易出现较大的塑性形变和结构破坏,难以修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墙体结构地震中容易出现塑性形变和结构破坏的问题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叠合板,叠合板的两侧与结合梁连接;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上开设有中间槽,左右两侧侧面上开设有侧边槽,侧边槽的宽度大于中间槽;叠合板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叠合板龙骨和叠合板预埋件;结合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主梁间设置有承接梁,主梁与侧边槽相连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梁。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叠合板龙骨包括邻近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位置处的端面龙骨,端面龙骨间相互平行,端面龙骨间通过连接钢筋相互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端面龙骨间至少有两个连接钢筋,且连接钢筋间呈固定夹角。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叠合板预埋件包括与端面龙骨固定连接的固定套,固定套内套接有平衡杆,平衡杆两端分别与定位片铰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定位片位于邻近叠合板前后侧端面位置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梁内设置有支撑龙骨,支撑龙骨间通过横向龙骨连接,横向龙骨位于承接梁内。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横向龙骨两端通过定位套与支撑龙骨间隙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限位梁内设置有设置有限位钢筋,限位钢筋呈弧形,限位钢筋的两端分别通过抵接套与支撑龙骨紧密连接,限位钢筋上端的抵接套的上端与限位钢筋上方的定位套的下端抵接,限位钢筋下端的抵接套的下端与限位钢筋下方的定位套的上端抵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浇筑结合梁并静养,等待结合梁达到拔钎硬度;S2、将叠合板龙骨与叠合板预埋件相互连接;S3、将叠合板龙骨插入模具车中,然后浇筑混凝土,经过设定温度和时间的静养,形成叠合板坯体;S4、达到拔钎硬度后进行拔钎,并翻转脱模进行切割,得到叠合板,并运至现场等待装配;S5、将叠合板与结合梁拼装。进一步地,浇筑结合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基座上安装支撑龙骨;S2、在支撑龙骨上交叉安装横向龙骨和限位钢筋;S3、在基座外侧安装模具套板;S4、在模具套板内浇筑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叠合板上设置中间槽,使叠合板在遭受地震能力时通过叠合板上下端部的振动,消耗和削弱地震能量;通过在叠合板内设置于叠合板预埋件,防止叠合板在传递地震能量时不发生结构破坏;通过设置侧边槽和限位梁,防止工件在承受水平方向振动能量时,发生位移,造成整体结构形变。通过在主梁间设置承接梁,提高结合梁承受地震能量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安装叠合板龙骨和叠合板预埋件,提前浇筑叠合板,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预先浇筑结合梁,保证整体安装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结合梁的强度;通过将叠合板与结合梁拼装,相对与将叠合板与结合梁通过混凝土连接,减少工序,同时由于叠合板与结合梁未浇筑或安装成一体化结构,使得叠合板与结合梁间在地震时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提高承载地震能量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叠合板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叠合板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叠合板的俯视图。图6是结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定位套与抵接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8是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俯视图。其中,1、叠合板,11、中间槽,12、侧边槽,2、叠合板龙骨,21、端面龙骨,22、连接钢筋,3、叠合板预埋件、31、固定套,32、平衡杆,33、定位片,4、结合梁,41、主梁,411、支撑龙骨,42、承接梁,421、横向龙骨,422、定位套,43、限位梁,431、限位钢筋,432、抵接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叠合板1,叠合板1的两侧与结合梁4连接,如图8所示;叠合板1上下两端面上开设有中间槽11,左右两侧侧面上开设有侧边槽12,侧边槽12的宽度大于中间槽11,如图2和图5所示;叠合板1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叠合板龙骨2和叠合板预埋件3,如图3所示。具体的,叠合板龙骨2包括邻近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位置处的端面龙骨21,端面龙骨21间相互平行且邻近端面中部,以支撑叠合板整体结构,防止因地震能量发生整体结构破坏;端面龙骨21间通过连接钢筋22相互连接。端面龙骨21间至少有两个连接钢筋22,且连接钢筋22间呈固定夹角。叠合板预埋件3包括与端面龙骨21固定连接的固定套31,固定套31内套接有平衡杆32,平衡杆32两端分别与定位片33铰接。定位片33位于邻近叠合板1前后侧端面位置处。通过平衡杆32与定位片33配合,当地震能量使叠合板1端部发生微小形变时,通过定位片33保持整体结构固定,通过平衡杆32传递和消耗横向振动能量;通过平衡杆32和固定套31配合,使平衡杆32相对固定套31移动,同样起到消耗振动能量的作用。如图6所示,结合梁4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41,主梁41间设置有承接梁42,主梁41与侧边槽12相连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梁43。具体的,主梁41内设置有支撑龙骨411,支撑龙骨411间通过横向龙骨421连接,横向龙骨421位于承接梁42内。横向龙骨421两端通过定位套422与支撑龙骨411间隙配合。限位梁43内设置有设置有限位钢筋431,限位钢筋431呈弧形,限位钢筋431的两端分别通过抵接套432与支撑龙骨411紧密连接,限位钢筋431上端的抵接套432的上端与限位钢筋431上方的定位套422的下端抵接,限位钢筋431下端的抵接套432的下端与限位钢筋431下方的定位套422的上端抵接。如图7所示,通过抵接套432与定位套422配合,对限位钢筋431和横向龙骨431定位,同时使得支撑龙骨411间具有间隙余量,在地震中,主梁41间具有相互微小形变以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下面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上述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浇筑结合梁并静养,等待结合梁达到拔钎硬度。进一步地,浇筑结合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在基座上安装支撑龙骨411。S1-2、在支撑龙骨411上交叉安装横向龙骨421和限位钢筋431。依次将定位套422、同一限位钢筋上的两个抵接套432套接在支撑龙骨411上,通过定位套422保证横向龙骨421相对于支撑龙骨411的间隙余量,通过抵接套432对限位钢筋431和横向龙骨421定位。S1-3、在基座外侧安装模具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叠合板,叠合板的两侧与结合梁连接;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上开设有中间槽,左右两侧侧面上开设有侧边槽,所述侧边槽的宽度大于中间槽;叠合板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叠合板龙骨和叠合板预埋件;结合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主梁间设置有承接梁,主梁与侧边槽相连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叠合板,叠合板的两侧与结合梁连接;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上开设有中间槽,左右两侧侧面上开设有侧边槽,所述侧边槽的宽度大于中间槽;叠合板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叠合板龙骨和叠合板预埋件;结合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主梁间设置有承接梁,主梁与侧边槽相连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龙骨包括邻近叠合板上下两端面位置处的端面龙骨,端面龙骨间相互平行,端面龙骨间通过连接钢筋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龙骨间至少有两个连接钢筋,且连接钢筋间呈固定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预埋件包括与端面龙骨固定连接的固定套,固定套内套接有平衡杆,平衡杆两端分别与定位片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位于邻近叠合板前后侧端面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内设置有支撑龙骨,支撑龙骨间通过横向龙骨连接,横向龙骨位于承接梁内。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瀚徐建骁邓安康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