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属于室内装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装修主要通过腻子粉和胶水的混合来实现对墙面的找平,再将墙面打磨后进行喷漆或粘贴墙纸的方式实现墙面的装饰,为保证墙体长时间不易损坏变形,往往采用直接通过水泥砂浆和胶水的混合来贴墙砖。同时房屋内的吊顶采用石膏板和木材的结合实现,而厨房和卫生间则需要插接式的吊顶板和龙骨等实现,上述不管墙面和吊顶均采用固定式连接,不能拆装。当需要整体移动装修结构如搬家时,不能将现有装修结构整体搬至另一房屋内,重新装修会带来较高的装修成本和装修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原有的装修结构会遭到破坏,造成装修废渣污染,同时现有的装修方式花费的时间较多,且在装修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墙面和吊顶不能像其他家具整体移动,造成装修材料的浪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包括找平龙骨、木墙板、阴角线、装饰板、踢脚线、连接条、吊顶龙骨和吊顶板;所述找平龙骨竖直间隔设置在墙面上,并与墙面可拆卸连 ...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找平龙骨(1)、木墙板(2)、阴角线(3)、装饰板(6)、踢脚线(9)、连接条(5)、吊顶龙骨(13)和吊顶板(7);所述找平龙骨(1)竖直间隔设置在墙面上,并与墙面可拆卸连接,木墙板(2)设置在找平龙骨(1)上下两端,且与找平龙骨(1)可拆卸连接,吊顶板(7)通过吊顶龙骨(13)平行设置在楼顶板下方;装饰板(6)上下端通过连接条(5)分别与上下木墙板(2)连接,所述踢脚线(9)与下方木墙板(2)的下部可拆卸连接,阴角线(3)位于吊顶板(7)的下方,且与上方木墙板(2)上端可拆卸连接,阴角线(3)上方可与吊顶板(7)下方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找平龙骨(1)、木墙板(2)、阴角线(3)、装饰板(6)、踢脚线(9)、连接条(5)、吊顶龙骨(13)和吊顶板(7);所述找平龙骨(1)竖直间隔设置在墙面上,并与墙面可拆卸连接,木墙板(2)设置在找平龙骨(1)上下两端,且与找平龙骨(1)可拆卸连接,吊顶板(7)通过吊顶龙骨(13)平行设置在楼顶板下方;装饰板(6)上下端通过连接条(5)分别与上下木墙板(2)连接,所述踢脚线(9)与下方木墙板(2)的下部可拆卸连接,阴角线(3)位于吊顶板(7)的下方,且与上方木墙板(2)上端可拆卸连接,阴角线(3)上方可与吊顶板(7)下方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墙板(2)和找平龙骨(1)之间、阴角线(3)与木墙板(2)之间、连接条(5)与木墙板(2)之间以及踢脚线(9)与木墙板(2)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方木墙板(2)的上部通过螺钉与找平龙骨(1)连接,下方木墙板(2)的下部通过螺钉与找平龙骨(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5)包括卡接部(51)和卡板槽(52),卡接部(51)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且卡接部(51)右侧端部向外翻边形成卡接口,卡板槽(52)截面为下端开口的“8”字框形结构,卡接部(51)左下端与卡板槽(52)的右上端连接,使得连接处为L形结构,装饰板(6)的上或下端置于连接处,螺钉穿过卡接部(51)中部再与装饰板(6)连接,木墙板(2)远离螺钉一端可卡入卡板槽(52)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槽(52)的开口端的一侧壁下端为撕口二(522),另一侧壁下端垂直设置有撕口一(5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及墙面可拆卸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卡扣条(4),所述遮挡卡扣条(4)为拱形结构,且开口端向内侧翻边形成卡接母扣,使得遮挡卡扣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玖典装配式装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