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及独塔斜拉桥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02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包括:模型单元,包括所述独塔斜拉桥的模型主塔、模型主梁和模型过渡墩;第一阻尼模块和第二阻尼模块,分别设置在模型主塔与模型主梁之间、以及模型过渡墩与模型主梁之间。由此,通过独塔斜拉桥的模型,可以选择合适的第一阻尼模块和第二阻尼模块,从而应用在独塔斜拉桥上,能够大幅减小独塔斜拉桥的地震内力响应,同时还能控制位移响应在合理范围内。

Installations for Improving Transvers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and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及独塔斜拉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及独塔斜拉桥。
技术介绍
斜拉桥属于大跨度桥梁,其模型主塔较高,项目投资额度大,一旦桥塔在地震下出现非线性破坏,修复比较困难,而且费用昂贵。例如我国台湾集鹿大桥,在1999年地震中,其受到的震害破坏非常严重,震害形式主要为:横桥向塔梁连接处桥塔的损伤、辅助墩和模型主梁连接处支承连接构件(支座、挡块、剪力键等)的损伤,以及主桥和引桥之间过大的相对位移。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大跨桥梁在横桥向往往都需要满足抗风要求,结构上通常采用抗风固定支座。但塔、梁与墩、梁固结的约束体系,显著增加了桥梁横桥向的整体刚度,导致其基频可能位于地震能量较丰富的频段,造成的结果是整个结构在横桥向的地震惯性力增加,这一点对于边墩的影响更明显。如果采用塔、梁与墩、梁自由放开的约束体系,则模型主梁与塔、墩的相对位移过大,模型主梁将可能会与模型主塔产生碰撞。横桥向引入弹塑性钢阻尼器装置却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及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包括:模型单元,包括所述独塔斜拉桥的模型主塔、模型主梁和模型过渡墩;第一阻尼模块和第二阻尼模块,分别设置在模型主塔与模型主梁之间、以及模型过渡墩与模型主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包括:模型单元,包括所述独塔斜拉桥的模型主塔、模型主梁和模型过渡墩;第一阻尼模块和第二阻尼模块,分别设置在模型主塔与模型主梁之间、以及模型过渡墩与模型主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阻尼模块包括弹塑性钢阻尼器、软钢阻尼器和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阻尼模块包括弹塑性钢阻尼器、软钢阻尼器和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阻尼模块与第二阻尼模块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阻尼模块和第二阻尼模块包括偶数个阻尼器,且第一阻尼模块或第二阻尼模块中的偶数个阻尼器横向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独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型主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甦刘闯吴敬武孙平宽于德恩吕晓宇王成斌李兆鹏潘德雄阳振中李邦武张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