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早郁专利>正文

一种拳击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810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拳击训练器,包括:硅胶拳击手套、钢管和石墨铜套;硅胶拳击手套与钢管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钢管上套有石墨铜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拳击训练器采用硅胶拳击手套,手感和弹性达到仿真效果;通过设置减震弹簧,在打击到训练者头部或腹部时可减轻击打力度;使用时,教练左手持石墨铜套,只需右手上下滑动钢管,节省运动体力,同时左手不动提高打击精准度;训练者反击打到硅胶拳击手套的反作用力,由减震弹簧化解,不会全部传导至教练的手腕,减少运动损伤。

A Boxing Tr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拳击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训练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拳击训练器。
技术介绍
拳击训练器是针对拳击运动员及初学者研发的训练辅助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训练拳手的反应能力及反击意识,从而达到实战的训练效果,是发展青少年学习拳击、推广拳击运动的助燃器。现有的训练器存在的缺点为:1、现有训练器在打击训练者时如训练者没有成功躲闪,打击到头部或腹部会很痛;2、现有训练器教练手持打击时需要双臂同时向前或向后运动,导致体力消耗大,同时打击的精准度又不高;3、现有训练器前端设计是球状,不逼真,同时训练器自身很沉重;4、训练者反击时打到球状体产生的反击力给到训练器时,教练手握反作用力大时容易使手腕部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拳击训练器。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拳击训练器,包括:硅胶拳击手套、钢管和石墨铜套;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与钢管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钢管上套有石墨铜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中设有预埋件,所述减震弹簧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钢管上,另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预埋件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件为T型钢管,所述T型钢管的横管和一部分竖管置于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中,所述T型钢管的另一部分竖管伸出所述硅胶拳击手套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件为T型钢管,所述竖管的轴线与所述钢管的轴线相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墨铜套上设有橡胶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的另一端设有橡胶手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弹簧上套有PU套,所述PU套的两端开口处均设有魔术公贴和与所述魔术公贴相贴合的魔术母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拳击训练器通过设置减震弹簧,在打击到训练者头部或腹部时可减轻击打力度;2、本技术的拳击训练器使用时,教练左手持石墨铜套,只需右手上下滑动钢管,节省运动体力,同时左手不动提高打击精准度;3、本技术的拳击训练器前端采用硅胶拳击手套,手感和弹性达到仿真效果;4、本技术的拳击训练器使用时,训练者反击打到硅胶拳击手套的反作用力,由减震弹簧化解,不会全部传导至教练的手腕,减少运动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拳击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PU套的结构图。图中:1、硅胶拳击手套;2、减震弹簧;3、钢管;4、石墨铜套;5、橡胶手柄;6、预埋件;7、PU套;8、魔术公贴;9、魔术母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拳击训练器,包括:硅胶拳击手套1、减震弹簧2、钢管3、石墨铜套4、橡胶手柄5和预埋件6;其中:本技术的硅胶拳击手套1是由硅胶注塑成型的拳击手套结构,使其手感和弹性达到仿真效果。本技术的硅胶拳击手套1与钢管3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2,通过设置减震弹簧2,在打击到训练者头部或腹部时可减轻击打力度;通过设置减震弹簧2,训练者反击打到硅胶拳击手套的反作用力,由减震弹簧化解,不会全部传导至教练的手腕,减少运动损伤。具体的:硅胶拳击手套1在注塑成型时在硅胶拳击手套中设有预埋件6,预埋件6可采用T型钢管,T型钢管的横管和一部分竖管置于硅胶拳击手套1中,T型钢管的设计保证T型钢管的竖管在训练者反击打到硅胶拳击手套的反作用力下不会穿破硅胶拳击手套1,T型钢管的另一部分竖管伸出硅胶拳击手套外,其用于使减震弹簧2的一端套入其中,并使伸出硅胶拳击手套外的竖管与减震弹簧2的一端焊接固定;减震弹簧2的另一端套在钢管3上且与钢管3焊接固定。进一步,T型钢管的竖管的轴线与钢管3的轴线相重合。本技术的钢管3上套有用于导向钢管3的石墨铜套4,石墨铜套4起到滑滑道的作用;使用时,教练左手持石墨铜套4,只需右手上下滑动钢管3使硅胶拳击手套1出拳或收拳,节省运动体力,同时教练的左手不动课提高打击精准度。进一步,石墨铜套4上套有橡胶套(图中未示出),便于教练左手握持;钢管3的另一端设有橡胶手柄5,便于教练右手握持以及封堵钢管尾部。本技术的减震弹簧2上套有PU套7,PU套7的长度与减震弹簧2的长度一致或略长于减震弹簧2,PU套7的两端设有束口结构,保证PU套7可稳固套在减震弹簧2上,实现对减震弹簧2的保护,同时可避免减震弹簧剐蹭使用者。PU套7的两端的束口结构可采用魔术贴形式,魔术贴的魔术公贴8缝制或粘贴在PU套7端口的一条松紧带或柔性带上,魔术贴的魔术母贴9缝制或粘贴在PU套7端口的另一条松紧带或柔性带上,根据魔术公贴8与魔术母贴9贴合的位置实现PU套7两端口松紧的调节。本技术的拳击训练器的总长为180cm,硅胶拳击手套1的长度为30cm,减震弹簧2长度为10cm,钢管3的长度为140cm,石墨铜套4和橡胶手柄5的长度为10cm。本技术使用时:拳击教练右手持训练器的橡胶手柄5,左手握石墨铜套4上的橡胶套,右手上下滑动,用前端硅胶拳击手套1对准拳击训练者打击其头部,模仿拳击比赛中的直拳模式,被打击者躲闪来提高反应,也可躲闪后用拳反击拳击手套模型,拳击训练器也可打击训练者腹部,让训练者可以通过步伐,躲避打击,也可用于手臂划解或手臂格挡。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拳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拳击手套、钢管和石墨铜套;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与钢管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钢管上套有石墨铜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拳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拳击手套、钢管和石墨铜套;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与钢管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钢管上套有石墨铜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拳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中设有预埋件,所述减震弹簧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钢管上,另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预埋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拳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T型钢管,所述T型钢管的横管和一部分竖管置于所述硅胶拳击手套中,所述T型钢管的另一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早郁
申请(专利权)人:杨早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