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直接投放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缓释固体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直接投放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缓释固体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含氮废料过渡使用,加之工业废水的违规排放使得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汇总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关于水中硝酸盐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其中生物脱氮修复技术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而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处理方法。生物脱氮过程中,反硝化菌以水中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目的。然而,多数情况下,地下水中溶解的有机碳含量并不充足,需要人为投加。常用的液态有机碳源如甲醇、乙醇等虽具有良好的供碳效果,但是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不足,甲醇的毒性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有研究者主张以水不溶性固态有机碳物质如棉花、秸秆等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缓释碳源,代表性技术如下:中国技术专利“缓释型复合碳源速分脱氮球”(申请号201721890309.8,公开日2018年11月9日)公开的缓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直接投放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缓释固体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固体碳源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包覆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而制成,其中,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用于直接包覆所述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的棉网和进一步覆盖在所述棉网上的可生物降解无纺布;所述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占所述缓释固体碳源总重量的90%以上;所述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包括60‑80重量份的碳源基质和10‑20重量份的粘结剂;所述碳源基质由10~30wt%短链碳源、40~60wt%纤维素材料、10~30wt%人造可降解纳米纤维纺丝、0.001‑0.5wt%微生物益生因子硫酸盐和0.001‑0.01wt%维生素复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直接投放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缓释固体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固体碳源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包覆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而制成,其中,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用于直接包覆所述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的棉网和进一步覆盖在所述棉网上的可生物降解无纺布;所述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占所述缓释固体碳源总重量的90%以上;所述可生物降解固体碳源包括60-80重量份的碳源基质和10-20重量份的粘结剂;所述碳源基质由10~30wt%短链碳源、40~60wt%纤维素材料、10~30wt%人造可降解纳米纤维纺丝、0.001-0.5wt%微生物益生因子硫酸盐和0.001-0.01wt%维生素复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固体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链碳源选自BioC-1M碳源、乙酸钠和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素材料选自木屑、稻壳屑、纸张屑、麦秆屑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作所述人造可降解纳米纤维纺丝的材料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脂肪族共聚酯、芳香族共聚酯、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B1和/或维生素B12,所述硫酸盐为硫酸镁和/或硫酸钾;所述粘结剂选自工业明胶、天然橡胶、淀粉、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固体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生物降解无纺布为聚乳酸无纺布、聚丙烯树脂无纺布、聚酯无纺布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固体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固体碳源外部还包覆镂空状填料外壳,所述填料外壳采用塑料、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固体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固体碳源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阳,汪翠萍,郑淑文,潘建通,陈凯华,迟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泰至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