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77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是将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合并为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对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减少占地面积15%,减少运行及检修工作量,还能提高运行稳定性,提高对悬浮物的处理效果。

A advection sedimentation tank for leachate treatment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预处理部分,可将本专利技术的平流沉淀池替代原工艺预处理部分的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固定为:格栅+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池(含加药装置)+沉淀池+加温池+厌氧池+厌氧沉淀池+A/O池+外置式超滤+纳滤+反渗透。该处理工艺存在流程过长,运行管理工作量大,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具体描述如下:格栅+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SS和调节水质、水量。其中格栅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大块的杂质,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沉淀易沉淀SS,调节池的作用是调节水质、水量,混凝池通过加药絮凝作用将难沉淀的SS会聚成颗粒较大的SS,随后在沉淀池进行沉淀。实际运行中,初沉池的沉淀效果往往不佳,而调节池体积大,停留时间长,实际上起到了沉淀池的作用。同时混凝池一般是不加药的,所以后续的沉淀池也起不到沉淀作用。为调节水质,调节池往往设置潜水搅拌机,对渗滤液进行均质。如果启动潜水搅拌机,那么调节池就没有沉淀效果,未充分沉淀的SS会对后续生化工艺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不启动搅拌机,调节池会沉淀大量的SS,由于没有排泥设置,需要定期清空调节池,清理底部积泥。不仅增加了检修工作量,而且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以简化工艺流程,节约占地,提高处理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是将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合并为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进一步的,平流沉淀池并联设2-4座,采用多斗排泥,提升泵出水。进一步的,平流沉淀池采用间歇运行,依次进水、依次出水,同一座平流沉淀池不同时进、出水。平流沉淀池的运行方法,1#平流沉淀池50和2#平流沉淀池60依次运行:当1#平流沉淀池50只进水不出水,液位不断升高,2#平流沉淀池60只出水不进水,液位不断降低;待2#平流沉淀池60液位降至最低,则改由2#平流沉淀池60只进水不出水,1#平流沉淀池50只出水不进水;待1#平流沉淀池50液位降至最低,再改由则改由1#平流沉淀池50只进水不出水,2#平流沉淀池60只出水不进水,以此循环。当采用三个平流沉淀池并联运行时,则第一平流沉淀池只进水,第二平流沉淀池只出水,第三平流沉淀池静置,依次循环。由于调节池尺寸与平流沉淀池相近,所以改造后的沉淀池采用平流沉淀池的形式。为避免进水冲击影响沉淀效果,平流沉淀池的进水采用溢流堰的形式。由于平流沉淀池要同时起到调节池的作用,所以其液位是变化的,普通平流沉淀池常用的溢流出水的方式不再适用。所以平流沉淀池采用提升泵出水,提升泵进水管的入口要略高于储泥斗的上沿。由于垃圾渗滤液原液具有恶臭,所以调节池需要密闭,如果设置刮泥机,那么只能设置在平流沉淀池内部。由于垃圾渗滤液原液腐蚀性强,刮泥机极易被腐蚀,运行管理及检修困难。考虑到渗滤液原液中溢出的易燃、易爆气体,运行电气设备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平流沉淀池不设刮泥机,将其底部布满储泥斗,每个污泥斗配排泥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占地面积约15%。以原预处理工艺设计的处理量600t/d的渗滤液处理站为例,调节池占地面积为670m2,预沉池和沉淀池各设2座,每座占地面积为30m2,混凝池设置在二层,不占用占地面积,合计占地面积为790m2.采用平流沉淀池后,占地面积为670m2,减少占地面积约15%;2、减少运行及检修工作量,提高运行稳定性;3、提高沉淀效果,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流沉淀池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流沉淀池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平流沉淀池结构B-B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设备名称:10、出水提升泵20、排泥泵30、阀门40、管道50、1#平流沉淀池60、2#平流沉淀池70、进水溢流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即将原工艺段中的“格栅+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改为“格栅+平流沉淀池”。参见图1、图2、图3所示,平流沉淀池为改进型,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实际运行中,平流沉淀池50和平流沉淀池60依次运行,典型的运行方式如下:平流沉淀池50只进水不出水,液位不断升高,平流沉淀池60只出水不进水,液位不断降低。待平流沉淀池60液位降至最低,则改由平流沉淀池60只进水不出水,平流沉淀池50只出水不进水。待平流沉淀池50液位降至最低,再改由则改由平流沉淀池50只进水不出水,平流沉淀池60只出水不进水,以此循环。运行的关键在于避免同一平流沉淀池同时进、出水,以获得最佳的沉淀效果。如果设计三个平流沉淀池并联运行,则一个平流沉淀池只进水,一个平流沉淀池只出水,一个平流沉淀池静置,依次循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例如储泥斗、排泥管、进水布水装置及出水集水装置的不同形式,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应包括所有采用平流沉淀池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并且平流沉淀池设2-4座,采用多斗排泥,提升泵出水。采用间歇运行,依次进水、依次出水,同一平流沉淀池避免同时进、出水。本专利技术将原调节池改造为沉淀池,同时起到调节水量和沉淀SS的作用,将初沉池、混凝池(含加药装置)、沉淀池略去。需要说明的是:平流沉淀池对水质的调节作用会弱于启动潜水搅拌机的调节池。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渗滤液原液的水质是比较稳定的,对调节水质的要求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是将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合并为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是将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合并为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平流沉淀池并联设2-4座,采用多斗排泥,提升泵出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平流沉淀池采用间歇运行,依次进水、依次出水,同一座平流沉淀池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兆舟张东华许力宗海峰李贝甘雨何势闵涛黄祎晨费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