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65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在手术时,负压吸引器与手柄体内的第二吸引通道连通,通过针体的上端面的引口吸引出血,医生可在手术切割操作时边切割边吸引,始终保持术野清晰,同时刀体的下端通过转动轴与针体的上端转动连接,可转动绕线轮拉动拉线,拉线的上端与刀体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上端与下端之间,使得拉线拉紧刀体绕转动轴转动,拉线的上部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刀体的侧壁面和固定块的上壁面抵接,弹簧对刀体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绕转动轴往外张开,在手柄体与绕线轮之间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锁紧绕线轮的转动,从而固定刀体与针体的延长线之间的角度,实现刀刃角度的自由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耳内镜手术。

An Attractive Tool with Adjustable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
技术介绍
耳内镜手术是通过自然外耳道孔径进行手术,在狭长的外耳道中进行操作,处理出血是影响手术进程的重要步骤。在现有技术中,手术时一旦出现术野不清晰就要立即更换吸引器进行吸引,直至恢复术野清晰后再换切割器具继续手术,因此医生需要一只手持吸引器吸引渗血,另一只手持切割器具,但是双手同时操作很难达到良好的双手配合,也难以保证把持的力度一致,易造成皮肤鼓膜瓣撕裂等危险的现象;同时现有的切割器具的刀刃的角度是固定,医生根据不同病人耳道孔径,需要经常更换不同角度刀刃的切割器具,不仅手术操作繁复,而且手术时间会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刀具,并可自由调节刀刃的角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包括呈竖向设置针体,所述的针体为管状结构,所述的针体的上端连接有刀体,所述的针体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吸引通道,所述的针体的上端面设有吸引口,所述的第一吸引通道的上端与吸引口连通,所述的针体的下端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手柄体,所述的手柄体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吸引通道,所述的第二吸引通道的上端与第一吸引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的针体的上端面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设置在吸引口的旁侧,所述的刀体为扁状,所述的刀体的下端通过转动轴与针体转动连接,在吸引口内设有与针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呈横向设置,所述的固定块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套装有拉线,所述的拉线的上端与刀体的侧壁面连接,所述的拉线的上端与刀体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上端与下端之间,所述的拉线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刀体的侧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上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对刀体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绕转动轴往外张开,所述的手柄体的上部设有镂空部,所述的镂空部贯通第二吸引通道与手柄体的外侧,所述的镂空部套装有绕线轮,所述的绕线轮与手柄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拉线的下端与绕线轮连接,在手柄体与绕线轮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可锁紧绕线轮的转动,所述的刀体的上端设有刀刃。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体上部的外侧壁上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与手柄体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的绕线轮的侧壁面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定位槽绕绕线轮的轴线呈圆周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定位块可伸进定位槽内,从而实现绕线轮的锁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手柄体上部的外侧壁设有呈竖向设置滑道,所述的滑道设置在镂空部的下方,所述的定位块与滑道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定位块的上端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的定位块呈倾斜设置的上端面与定位槽的槽壁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手柄体的下端面连接有连接套,所述的第二吸引通道的下端与连接套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刀刃呈弧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手术时,负压吸引器与手柄体内的第二吸引通道连通,通过针体的上端面的吸引口吸引出血,医生可在手术切割操作时边切割边吸引,始终保持术野清晰,同时刀体的下端通过转动轴与针体的上端转动连接,可转动绕线轮拉动拉线,拉线的上端与刀体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上端与下端之间,使得拉线拉紧刀体绕转动轴转动,拉线的上部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刀体的侧壁面和固定块的上壁面抵接,弹簧对刀体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绕转动轴往外张开,在手柄体与绕线轮之间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锁紧绕线轮的转动,从而固定刀体与针体的延长线之间的角度,医生单手操作时,用拇指来滚动绕线轮,从而可自由调节刀刃的角度,满足不同切割的需求,增大了手术操作范围,使操作更加简便。本技术用于耳内镜手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针体上端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镂空部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包括呈竖向设置针体1,所述的针体1为管状结构,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连接有刀体2,所述的针体1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吸引通道11,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面设有吸引口12,所述的第一吸引通道11的上端与吸引口12连通,所述的针体1的下端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手柄体3,所述的手柄体3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吸引通道31,所述的第二吸引通道31的上端与第一吸引通道11的下端连通,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面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转动轴13,所述的转动轴13设置在吸引口12的旁侧,所述的刀体2为扁状,所述的刀体2的下端通过转动轴13与针体1转动连接,在吸引口12内设有与针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4,所述的固定块14呈横向设置,所述的固定块14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孔15,所述的导向孔15套装有拉线16,所述的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连接,所述的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2上端与下端之间,所述的拉线16的上部套装有弹簧17,所述的弹簧17的一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17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4的上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17对刀体2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2绕转动轴13往外张开,所述的手柄体3的上部设有镂空部32,所述的镂空部32贯通第二吸引通道31与手柄体3的外侧,所述的镂空部32套装有绕线轮33,所述的绕线轮33与手柄体3转动连接,所述的拉线16的下端与绕线轮33连接,在手柄体3与绕线轮33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可锁紧绕线轮33的转动,所述的刀体2的上端设有刀刃21。在手术时,负压吸引器与手柄体3内的第二吸引通道31连通,通过针体1的上端面的吸引口12吸引出血,医生可在手术切割操作时边切割边吸引,始终保持术野清晰,同时刀体2的下端通过转动轴13与针体1的上端转动连接,可转动绕线轮33拉动拉线16,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2上端与下端之间,使得拉线16拉紧刀体2绕转动轴13转动,拉线16的上部的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刀体2的侧壁面和固定块14的上壁面抵接,弹簧17对刀体2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2绕转动轴13往外张开,在手柄体3与绕线轮33之间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锁紧绕线轮33的转动,从而固定刀体2与针体1的延长线之间的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包括呈竖向设置针体(1),所述的针体(1)为管状结构,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连接有刀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1)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吸引通道(11),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面设有吸引口(12),所述的第一吸引通道(11)的上端与吸引口(12)连通,所述的针体(1)的下端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手柄体(3),所述的手柄体(3)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吸引通道(31),所述的第二吸引通道(31)的上端与第一吸引通道(11)的下端连通,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面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转动轴(13),所述的转动轴(13)设置在吸引口(12)的旁侧,所述的刀体(2)为扁状,所述的刀体(2)的下端通过转动轴(13)与针体(1)转动连接,在吸引口(12)内设有与针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4),所述的固定块(14)呈横向设置,所述的固定块(14)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孔(15),所述的导向孔(15)套装有拉线(16),所述的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连接,所述的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2)上端与下端之间,所述的拉线(16)的上部套装有弹簧(17),所述的弹簧(17)的一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17)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4)的上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17)对刀体(2)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2)绕转动轴(13)往外张开,所述的手柄体(3)的上部设有镂空部(32),所述的镂空部(32)贯通第二吸引通道(31) 与手柄体(3)的外侧,所述的镂空部(32)套装有绕线轮(33),所述的绕线轮(33)与手柄体(3)转动连接,所述的拉线(16)的下端与绕线轮(33)连接,在手柄体(3)与绕线轮(33)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可锁紧绕线轮(33)的转动,所述的刀体(2)的上端设有刀刃(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角度的吸引刀具,包括呈竖向设置针体(1),所述的针体(1)为管状结构,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连接有刀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1)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吸引通道(11),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面设有吸引口(12),所述的第一吸引通道(11)的上端与吸引口(12)连通,所述的针体(1)的下端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手柄体(3),所述的手柄体(3)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吸引通道(31),所述的第二吸引通道(31)的上端与第一吸引通道(11)的下端连通,所述的针体(1)的上端面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转动轴(13),所述的转动轴(13)设置在吸引口(12)的旁侧,所述的刀体(2)为扁状,所述的刀体(2)的下端通过转动轴(13)与针体(1)转动连接,在吸引口(12)内设有与针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4),所述的固定块(14)呈横向设置,所述的固定块(14)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孔(15),所述的导向孔(15)套装有拉线(16),所述的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连接,所述的拉线(16)的上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在刀体(2)上端与下端之间,所述的拉线(16)的上部套装有弹簧(17),所述的弹簧(17)的一端与刀体(2)的侧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17)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4)的上壁面抵接,所述的弹簧(17)对刀体(2)提供一个推力,使得刀体(2)绕转动轴(13)往外张开,所述的手柄体(3)的上部设有镂空部(32),所述的镂空部(32)贯通第二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团明陈俊明陈抗松刘秋玲周晓娓孙恺王博琛杨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