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64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28
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包括套管和硬质柱塞,套管质软且韧,套管中间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接直径变小的大圆台,另一端向外突出一边沿,且边沿与圆柱体径向呈15°夹角,圆柱体上靠近边沿处向外突出一环形凸起,套管内开有连通的粗通孔和细通孔,粗通孔设在靠近边沿的一端,细通孔设在靠近大圆台的一端,所述柱塞包括大径端和最大直径处与柱塞直径等大的小圆台,大径端的一端固定连接小圆台最大直径处,小圆台的最小直径处小于粗通孔直径,大径端能套进粗通孔内且不会滑进细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扩张泪小点,避免单纯泪点扩张常常出现的泪点狭窄或闭塞的复发;避免目前的泪道引流管可能导致的泪道额外的损伤。

A lacrimal punctule dilatation draina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
技术介绍
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因为泪液不能通过泪小点进入泪道而最终引流进入鼻腔,在临床上表现出溢泪症状,从而对病人的生活造成影响。针对泪小点开口狭窄或者闭塞,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单纯泪小点扩张法、泪小点手术切开法[1]或激光泪小点成形术[2]、泪小点手术切开联合泪小管置管法或激光泪小点成形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法等[3]。然而以上治疗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单纯泪点扩张法往往不能保持长久的治疗效果,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泪点扩张,因而可能造成泪点的损伤而最终导致泪点闭塞。泪小点手术切开法虽然扩大了泪点,但同时也破坏了泪点周围的组织结构,使泪点舒缩功能减退或丧失,溢泪症状的改善往往不理想。激光泪小点成形术因激光参数选择不当及切除范围及深度掌握不当均易造成组织过度损伤,且价格相对昂贵[4]。目前也有人使用泪道引流管来扩张泪小点,但是泪道引流管需要放置于整个泪道中,因此可能造成泪小管及鼻泪管等部位的正常粘膜的损伤,使得病情更加复杂而导致泪道引流功能的丧失,且现行泪道置管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置管以及取出置管均需要手术医师具有较高的操作技巧,甚至有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手术而最终放弃治疗。因此,目前临床缺乏一种专门用于扩张泪小点且可以具备泪液引流功能的产品,这一背景是我们设计本泪小点扩张引流管的初始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改善因泪点狭窄所致的溢泪症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植入的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诊即能操作、简单快捷、经济美观的泪小点扩张引流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根据人体泪小点、泪囊及泪小管的解剖特点,设计了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包括套管和硬质柱塞,所述套管质软且韧,所述套管中间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接直径变小的大圆台,另一端向外突出一边沿,且边沿与圆柱体径向呈10°~20°夹角,圆柱体上靠近边沿处向外突出一环形凸起,所述套管内开有连通的粗通孔和细通孔,粗通孔设在靠近边沿的一端,细通孔设在靠近大圆台的一端,所述柱塞包括大径端和最大直径处与柱塞直径等大的小圆台,大径端的一端固定连接小圆台最大直径处,小圆台的最小直径处小于粗通孔直径大于细通孔直径,大径端较长至少与套管末端平齐。上述的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所述套管的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Ra不超过1.6μm。上述的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所述硬质柱塞大径端的另一端设一圆柱型手柄,手柄的直径大于硬质柱塞大径端的直径。上述的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所述手柄的直径为1.5mm,手柄的长度为100mm。使用本技术进行泪小点狭窄治疗,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1.有效扩张泪小点,避免单纯泪点扩张常常出现的泪点狭窄或闭塞的复发;2.在扩张泪小点的同时具备引流泪液的功能;3.避免目前临床使用的泪道引流管所可能导致的泪道额外的损伤;4.套管塞入泪小点的一端为大圆台型,既方便塞入,又方便扩张泪小点,还能避免损伤泪小点;5.套管外端的边沿与套管径向呈15°夹角,符合泪小管走行的生理学夹角,使眼表接触端平贴于眼睑,从而减少摩擦异物感;6.套管内有粗通孔和细通孔,细通孔能避免柱塞在植入时向前移位;7.环形凸起方便将引流管固定在泪小管内而无法向泪小点外脱出;8.柱塞插入套管内的一端为小圆台,方便柱塞插入套管;9.柱塞的手柄方便手持,降低操作难度;10.操作简单,过程迅速,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训;11.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工艺制备图;图3为本技术内置柱塞工艺制备图;图4为本技术套管、柱塞装配示意图。图中1、圆柱体,2、大圆台,3、边沿,4、环形凸起,5、粗通孔,6、细通孔,7、大径端,8、小圆台,9、手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包括套管和硬质柱塞,套管质软且韧,套管中间为圆柱体1,圆柱体1的一端接直径变小的大圆台2,另一端向外突出一边沿3,且边沿3与圆柱体1径向呈10°~20°夹角,最优地,边沿3与圆柱体1径向呈15°夹角,圆柱体1上靠近边沿处向外突出一环形凸起4,所述套管内开有连通的粗通孔5和细通孔6,粗通孔5设在靠近边沿3的一端,细通孔6设在靠近大圆台2的一端,所述柱塞包括大径端7和最大直径处与柱塞直径等大的小圆台8,大径端7的一端固定连接小圆台8最大直径处,小圆台8的最小直径处小于粗通孔5直径大于细通孔直径,使大径端7能套进粗通孔内且不会滑进细通孔6内,大径端较长至少与套管末端平齐。硬质柱塞大径端表面光滑,使柱塞能够塞进套管内。【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优选地,所述硬质柱塞大径端7的另一端设一圆柱型手柄9,手柄9的直径大于硬质柱塞大径端7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套管的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表面粗糙度Ra不超过1.6μm,因其外表面要与人体接触,应该尽量光滑,防止组织损伤,硅胶套管内表面即与柱塞的接触面,大径端、小圆台这些部位需要选取合适的Ra值,让柱塞能够插入套管内,且能顺利将套管推入泪小点内,所述圆柱体的外径为1mm,内径为0.5mm,所述大圆台的最大处直径为1mm,大圆台的最小处直径为0.7mm,大圆台高0.7mm,环形凸起的外径为1.5mm,所述边沿的外径为1.5mm,所述粗通孔的直径为0.5mm,所述细通孔的直径为0.2mm,所述边沿最低端到大圆台最小直径处的长度为5mm,所述粗通孔从边沿最低端到粗通孔末端的长度为4mm,所述细通孔的长度为1mm,所述硬质柱塞大径端外径为0.5mm,小圆台最小直径处的直径为0.4mm,硬质柱塞大径端和小圆台的整体长度为4.5mm,小圆台的高度为0.3mm,所述手柄的直径为1.5mm,手柄的长度为100mm,优选地,柱塞的表面除了手柄外,其余部分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等,粗糙度Ra不超过1.6μm。手柄的表面做防滑处理,比如,可刻螺旋型防滑纹。手柄与大径端连接处边缘设倒角,倒角R为0.1mm。粗通孔末端也设倒角,倒角R为0.1mm。当然,各个部位的尺寸还可以是其它数值,只要满足实施例1的要求和泪小点泪小管的实际尺寸即可。使用前,两者组装配套,通过手持硬质柱塞,在扩张泪小点后将硅胶套管顺着泪小点开口处塞入,使硅胶套管沿泪小管走行直至泪囊处,因为设计有一小段膨大的管壁,即环形凸起,可使引流管固定于泪小管内而无法向泪小点外脱出,而硅胶套管增大的边沿能保证硅胶套管不会全部滑入泪小管内,且边沿与硅胶套管径向呈15度夹角,符合泪小管走行的生理学夹角,使眼表接触端平贴于眼睑,从而减少摩擦异物感。该扩张引流管内部从粗通孔变化为细通孔,用于阻止硬质柱塞在植入时向前移位,便于该泪小点扩张引流管植入泪小管,但设计收窄的细通孔仍能起到泪液引流的功能。硅胶套管塞入泪道内预定位置后,拔出内部的柱塞,使硅胶套管单独留存于体内,从而扩张泪小点,并形成一个人工的泪液通道。留置人体内、用于扩张泪小点并形成人为通道的套管使用医用硅胶材料,质软却韧,富有弹性,光滑且无尖角毛刺。而内置于硅胶套管内、用于放置硅胶套管进行操作的柱塞使用医用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包括套管和硬质柱塞,所述套管质软且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中间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接直径变小的大圆台,另一端向外突出一边沿,且边沿与圆柱体径向呈10°~20°夹角,圆柱体上靠近边沿处向外突出一环形凸起,所述套管内开有连通的粗通孔和细通孔,粗通孔设在靠近边沿的一端,细通孔设在靠近大圆台的一端,所述柱塞包括大径端和最大直径处与柱塞直径等大的小圆台,大径端的一端固定连接小圆台最大直径处,小圆台的最小直径处小于粗通孔直径大于细通孔直径,大径端较长至少与套管末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泪小点扩张引流管,包括套管和硬质柱塞,所述套管质软且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中间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接直径变小的大圆台,另一端向外突出一边沿,且边沿与圆柱体径向呈10°~20°夹角,圆柱体上靠近边沿处向外突出一环形凸起,所述套管内开有连通的粗通孔和细通孔,粗通孔设在靠近边沿的一端,细通孔设在靠近大圆台的一端,所述柱塞包括大径端和最大直径处与柱塞直径等大的小圆台,大径端的一端固定连接小圆台最大直径处,小圆台的最小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涛罗晋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