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60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针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针尾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两者适配达成可拆卸连接,可便利地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和拆卸;其中,建立于针头组件的内部介质通路与针尾组件的内部介质通路连通,介质回路的介质进回流口集成位于针尾组件,由此可经由针尾组件与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可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的成本消耗,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消融手术的耗材成本,确保患者就医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另外,相应管路集成于针尾部件,术中病人身体上的关联管路得以有效管理,由此更加利于医生临床操作,从而提升医生和患者的用户体验。

Separate connection of cryoablation needle and its needle assembly and tai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
技术介绍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应用冷冻消除靶组织的外科医疗技术,术中需利用消融针向患者的患部输送低温介质,以通过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破坏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现有主流的冷冻消融针为一体式结构,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每次手术后均需更换新的冷冻消融针,浪费较为严重。为克服该缺陷,提出了一种分体针的设计构思,其针头部分直接作用于人体,其针尾部分用于连接进行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然而,该分体消融针的进流管和回流管分别独立设置在针尾部分和针头部分,术中病人身体上的关联管路过多,且不便于医生操作;此外,回流管与针头部分同为一次性耗材,手术成本相对较高。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冷冻消融针进行优化设计,以在满足治疗过程中换热需求的基础上,可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的成本消耗,并有效提升医生和患者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利用分体式设计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实现针头与针尾的分离,同时通过回流管和进流管集成,以有效降低消融手术的耗材成本,合理控制术中病人身体上关联管路的数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头组件,可与针尾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头组件包括具有介质进流口和介质回流口的介质进回流端,及自所述介质进流口、针尖部至所述介质回流口的第一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进回流端配置有第一外层真空管,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的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内部介质通路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与所述介质进回流端间端部密封。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真空基体罩,构建所述第一内部介质通路的第一内层进流管和第一外层回流管自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穿出后与具有所述针尖部的针体相连;套装于所述第一内层进流管和第一外层回流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连接在所述针尖部与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之间;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和所述介质进回流端之间。优选地,所述真空绝热外管的管端延伸至所述真空基体罩的内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尾组件,可与针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尾组件包括具有介质输出口和介质回收口的介质输送端,及连通所述介质输送端与主机设备的第二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输送端设置有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二外层真空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介质通路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真空管与所述介质输送端间端部密封。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真空基体罩;三通连接件,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构建所述第二内部介质通路的第二内层进流管和第二外层回流管,所述第二内层进流管插装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并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所述第二外层回流管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回流通路连通;介质回流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回流口与所述回流通路连通;所述第二外层真空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二真空基体罩和所述介质输送端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波纹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二真空基体罩和所述第二外层真空管之间。优选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层进流管外侧的第三外层真空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真空基体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层进流管的端部密封连接;套设于所述介质回流管外侧的第四外层真空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真空基体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管的端部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如前所述的针头组件和如前所述的针尾组件;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所述介质进流口和所述介质输出口连通,所述介质回流口和所述介质回收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中,两者或其中一者上设置有适配密封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部介质通路与所述第二内部介质通路同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与所述第二外层真空管同轴相对设置。针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另辟蹊径地提出了冷冻消融针的分体连接方案。具体地,内部介质通路建立于针头组件,并与针尾组件的内部介质通路连通,形成介质进回流口集成位于针尾组件的介质回路,由此经由针尾组件与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连接;其中,针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针尾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两者适配达成可拆卸连接,可便利地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和拆卸。实际使用时,制冷介质经由针尾组件流入针头组件,并经内部介质通路到达针尖部实现患处组织消融,完成热交换的制冷介质经由针尾组件回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首先,每次手术后仅需更换针头组件即可满足安全无菌需求,与主机设备建立连接的进流管和回流管均位于针尾组件,经消毒后均能够重复使用,利于节省原料,避免浪费;在满足治疗过程中换热需求的基础上,本方案可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的成本消耗,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消融手术的耗材成本,确保患者就医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另外,相应管路集成于针尾部件,术中病人身体上的关联管路得以有效管理,由此更加利于医生临床操作,从而提升了医生和患者的用户体验。其次,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针头组件及针尾组件均具有独立的三层结构,依次形成进流层、回流层和真空层,实际应用时,介质自构建进流层的内层进流管进入消融针,到达针尖治疗部位后,经构建回流层的外层回流管实现回流,构建真空层的外层真空管与外界真空密封。如此设置,除了满足手术过程中患者病灶处组织的低温要求之外,同时大大降低了人体其他正常组织被冻伤的风险,此外,还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冷却介质在管路中流动时冻管的现象。再次,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内部介质通路及外层真空管均采用同轴结构设置,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生产工艺性,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进一步控制患者就医成本提供了良好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针头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针尾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示三通连接件的连接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针头组件1、第一外层真空管11、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1、第一真空基体罩12、第一内层进流管131、出口端1311、第一外层回流管132、针体14、针尖部141、真空绝热外管142、上插端1421、下罩端1422、金属管15;针尾组件2、第二外层真空管21、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1、第二真空基体罩22、三通连接件23、进液口231、出液口232、回流口233、第二内层进流管241、第二外层回流管242、介质回流管25、波纹管段26、第三外层真空管27、第四外层真空管28、真空塞2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冷冻消融针由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1和针尾组件2构成,两者在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以方便进行组装或者拆卸。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1中所示针头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针尾组件的示意图。其中,针头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1,针尾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头组件(1),其特征在于,可与针尾组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头组件(1)包括具有介质进流口和介质回流口的介质进回流端,及自所述介质进流口、针尖部(141)至所述介质回流口的第一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进回流端配置有第一外层真空管(11),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的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1),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套设于所述第一内部介质通路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与所述介质进回流端间端部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头组件(1),其特征在于,可与针尾组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头组件(1)包括具有介质进流口和介质回流口的介质进回流端,及自所述介质进流口、针尖部(141)至所述介质回流口的第一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进回流端配置有第一外层真空管(11),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的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1),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套设于所述第一内部介质通路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与所述介质进回流端间端部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真空基体罩(12),构建所述第一内部介质通路的第一内层进流管(131)和第一外层回流管(132)自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12)穿出后与具有所述针尖部(141)的针体(14)相连;套装于所述第一内层进流管(131)和第一外层回流管(132)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142),连接在所述针尖部(141)与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12)之间;所述第一外层真空管(11)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12)和所述介质进回流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绝热外管(142)的管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真空基体罩(12)的内腔。4.一种针尾组件(2),其特征在于,可与针头组件(1)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尾组件(2)包括具有介质输出口和介质回收口的介质输送端,及连通所述介质输送端与主机设备的第二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输送端设置有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1),第二外层真空管(21)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介质通路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真空管(21)与所述介质输送端间端部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尾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真空基体罩(22);三通连接件(23),置于所述第二真空基体罩(22)内;构建所述第二内部介质通路的第二内层进流管(24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安黄乾富
申请(专利权)人: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