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597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包括针体、针芯、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所述针芯插于针体内,所述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套装于针体上;所述针体一端固定安装有针体帽,针体与针体帽形成一体式为空心结构,所述针芯一端固定安装有针芯帽,另一端从针体帽处插入针体内,所述前力片与固定环连接套在针体上,弹簧套在针体上安装于针体帽与固定环之间;所述前力片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环表面固定设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骨髓穿刺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针体插入深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力片可沿针体滑动,后端设有弹簧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用力过猛进针过深或刺伤病人内脏,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前力片在针体上的滑动可具体确定针体插入的深度。

An improved new type of bon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
该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属于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
技术介绍
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适用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骨髓穿刺术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是骨穿针,也称骨髓穿刺针,是一种在临床上用于抽取骨髓检验样品的穿刺针。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穿针由针柄、针体、针芯三部分组成:针体中空,纳有针芯,前端为针尖;针柄由前力片、调节螺旋、固定螺旋、针体帽和针芯帽组成。在进行穿刺时,旋动调节螺旋将针体调节到一定长度并旋动固定螺旋进行固定,用手握针柄将针尖对准骨骼的穿刺点并用手指顶在前力片上,适当旋转用力穿刺并达到预定深度,先用手捏住位于针柄后端的针芯帽并拔出针芯,再用注射器连接针体帽的中心孔抽取骨髓样品。现有技术中的骨穿针需要操作前调整好插入病人身体的针体长度,而事先调整好的长度在实际操作时会有误差,在进针后难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该技术在进行骨穿手术时对针体进入身体的长度可临时做出调整,具体使用时实用效果更好。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包括针体、针芯、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插于针体内,所述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套装于针体上;所述针体一端固定安装有针体帽,针体与针体帽形成一体式为空心结构,所述针芯一端固定安装有针芯帽,另一端从针体帽处插入针体内,所述前力片与固定环连接套在针体上,弹簧套在针体上安装于针体帽与固定环之间;所述前力片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环表面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滑槽中滑动,前力片与固定环可相对转动;所述前力片内孔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螺钉安装有弹片,所述固定环内孔开设有直径逐渐变大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不与固定环内孔贯通,靠近前力片一侧延伸至固定环表面,所述弹片可置于弧形槽中并在弧形槽中滑动。进一步的,所述针体长度为10-1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进行骨髓穿刺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针体插入深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力片可沿针体滑动,后端设有弹簧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用力过猛进针过深或刺伤病人内脏,在骨穿过程中通过前力片在针体上的滑动可具体确定针体插入的深度,插入病人骨髓后,通过旋转固定环即可固定前力片位置,从而拔掉针芯抽取病人的骨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所述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针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的前力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前力片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所述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固定环沿中轴线切开的内部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针体,11-针体帽,2-针芯,21-针芯帽,3-前力片,31-滑槽,32-弹片,33-螺钉,34-凹槽,4-固定环,41-滑块,42-弧形槽,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6所示,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包括针体1、针芯2、前力片3、固定环4和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2插于针体1内,所述前力片3、固定环4和弹簧5套装于针体1上;所述针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针体帽11,针体1与针体帽11形成一体式为空心结构,所述针芯2一端固定安装有针芯帽21,另一端从针体帽11处插入针体1内,所述前力片3与固定环4连接套在针体1上,弹簧5套在针体1上安装于针体帽11与固定环4之间;所述前力片3表面开设有滑槽31,所述固定环4表面固定设有滑块41,所述滑块41安装在滑槽31中滑动,前力片3与固定环4可相对转动;所述前力片3内孔设有凹槽34,凹槽34内通过螺钉33安装有弹片32,所述固定环4内孔开设有直径逐渐变大的弧形槽42,所述弧形槽42不与固定环4内孔贯通,靠近前力片3一侧延伸至固定环4表面,所述弹片32可置于弧形槽42中并在弧形槽42中滑动。进一步的,所述针体1长度为10-15cm。以下为该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手术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及精神紧张,然后选择病人体位,当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后,向手术部位注射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使用该技术设计的骨穿针对穿刺点进行骨髓穿刺手术,旋转固定环4使前力片3和固定环4可在针体1上滑动,手持针体帽11对穿刺点进行穿刺,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1,缓慢钻刺,当感觉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在穿刺过程中,前力片3可随着穿刺深度的变化而移动,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前力片3与针尖之间的插入深度,当针尖进入髓腔中后,转动固定环4即可将前力片3以及固定环4固定在针体1上,此时,拔出针芯2,从针体1后端使用注射器抽取骨髓液。固定环4固定在针体1上的原理为:转动固定环4,固定环4上的滑块41在前力片3上的滑槽31内滑动,固定于前力片3内孔中的弹片32在固定环4内孔中的弧形槽42中滑动,由于弧形槽42直径逐渐变小,固定环4在转动过程中,弹片32慢慢靠近针体1,最终弹片32卡在固定环4内孔与针体1之间,从而固定位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包括针体、针芯、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插于针体内,所述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套装于针体上;所述针体一端固定安装有针体帽,针体与针体帽形成一体式为空心结构,所述针芯一端固定安装有针芯帽,另一端从针体帽处插入针体内,所述前力片与固定环连接套在针体上,弹簧套在针体上安装于针体帽与固定环之间;所述前力片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环表面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滑槽中滑动,前力片与固定环可相对转动;所述前力片内孔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螺钉安装有弹片,所述固定环内孔开设有直径逐渐变大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不与固定环内孔贯通,靠近前力片一侧延伸至固定环表面,所述弹片可置于弧形槽中并在弧形槽中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新型骨穿针,包括针体、针芯、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插于针体内,所述前力片、固定环和弹簧套装于针体上;所述针体一端固定安装有针体帽,针体与针体帽形成一体式为空心结构,所述针芯一端固定安装有针芯帽,另一端从针体帽处插入针体内,所述前力片与固定环连接套在针体上,弹簧套在针体上安装于针体帽与固定环之间;所述前力片表面开设有滑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强刘锐张海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