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59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包括套管座、负压回抽针,套管座包括具有容腔的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第一管座内设置套管,第二管座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管座成角度固定连接,连接管内孔与套管内孔联通,负压回抽针插接在第一管座内,针尖露置在套管外部,负压回抽针包括穿刺针、针座,针座下部与第一管座的容腔相匹配,针座上部设有负压回抽容腔,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的容腔内壁设有内螺纹,套管座还包括第一管帽、第二管帽,第一管座与第一管帽螺纹连接,第二管座与第二管帽螺纹连接,套管上,距其下端1mm开始,每隔1mm有一个直径1mm的侧孔,共四个,在圆周上交错相对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心包穿刺操作更加安全,可避免反复操作并可留置。

A puncture needle for pericardial ef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
技术介绍
心包积液在临床上非常多见,针对心包积液穿刺抽液的目的有两个:1、诊断积液性质,指导临床治疗;2、抽取过多积液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目前临床上几乎没有专用的心包穿刺针,多使用无软套管的普通穿刺针,存在很多弊端和风险:1、穿刺后必须用手小心固定以防止穿刺针在抽液时进针过深,从而妨碍下一步操作;2、一些病人的积液非常粘稠,抽取困难或根本无法抽出;3、针尖锋利,稍有不慎很容易划破心脏;4、只能操作一次,抽液后即要拔除穿刺针,下次操作必须重新穿刺,增加风险和创伤。为增加心包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使用有软套管并带侧孔的穿刺针很有必要,因此,设计一种针对心包积液的专用穿刺针,使心包积液穿刺抽液操作更加安全有效,可避免反复操作,并可留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心包积液可使该操作更加安全有效,可避免反复操作并可留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包括套管座、负压回抽针,套管座包括具有容腔的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第一管座内设置套管,第二管座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管座成角度固定连接,连接管内孔与套管内孔联通,负压回抽针插接在第一管座内,针尖露置在套管外部,负压回抽针包括穿刺针、针座,针座下部与第一管座的容腔相匹配,针座上部设有负压回抽容腔,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的容腔内壁设有内螺纹,套管座还包括第一管帽、第二管帽,第一管座与第一管帽螺纹连接,第二管座与第二管帽螺纹连接,套管上,距其下端1mm开始,每隔1mm有一个直径1mm的侧孔,共四个,在圆周上交错相对分布。所述的穿刺针规格为18G,穿刺针的长度为30-35mm。所述的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的角度为40°-5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有软套管并带侧孔的穿刺针,使心包穿刺操作更加安全有效,可避免反复操作并可留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套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负压回抽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负压回抽针1、套管座2、第一管座3、第二管座4、套管5、连接管6、第一管帽7、第二管帽8、穿刺针9、针座10、负压回抽容腔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包括负压回抽针1、套管座2,套管座2包括具有容腔的第一管座3和第二管座4,第一管座3内设置套管5,套管5为软管。套管上,距其下端1mm开始,每隔1mm有一个直径1mm的侧孔,共四个,在圆周上交错相对分布。第二管座4通过连接管6与第一管座3成40°-50°角度固定连接,连接管6内孔与套管5内孔联通,负压回抽针1插接在第一管座3内,针尖露置在套管5外部。负压回抽针1包括穿刺针9、针座10,穿刺针9规格为18G,穿刺针9的长度为30-35mm。针座10下部与第一管座3的容腔相匹配,针座上部设有负压回抽容腔11。第一管座3和第二管座4的容腔内壁设有内螺纹,套管座2还包括第一管帽7、第二管帽8,第一管座3与第一管帽7螺纹连接,第二管座4与第二管帽8螺纹连接。进行心包积液穿刺时,将负压回抽针1、第一管座3组合,第二管座4连接第二管帽8进行穿刺,负压回抽针1上部抽出心包液,退出负压回抽针1,第一管座3连接第一管帽7。打开第二管帽8,通过第二管座4抽出心包内积液,然后第二管座4连接第二管帽8。如达到临床需要抽出的心包积液量,退出套管座2。上面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包括套管座、负压回抽针,套管座包括具有容腔的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第一管座内设置套管,第二管座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管座成角度固定连接,连接管内孔与套管内孔联通,负压回抽针插接在第一管座内,针尖露置在套管外部,负压回抽针包括穿刺针、针座,针座下部与第一管座的容腔相匹配,针座上部设有负压回抽容腔,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的容腔内壁设有内螺纹,套管座还包括第一管帽、第二管帽,第一管座与第一管帽螺纹连接,第二管座与第二管帽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套管上,距其下端1mm开始,每隔1mm有一个直径1mm的侧孔,共四个,在圆周上交错相对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包积液穿刺针,包括套管座、负压回抽针,套管座包括具有容腔的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第一管座内设置套管,第二管座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管座成角度固定连接,连接管内孔与套管内孔联通,负压回抽针插接在第一管座内,针尖露置在套管外部,负压回抽针包括穿刺针、针座,针座下部与第一管座的容腔相匹配,针座上部设有负压回抽容腔,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的容腔内壁设有内螺纹,套管座还包括第一管帽、第二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张明吉张宁刘丽宏杨剑峰尹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鞍钢急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