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47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金属容器,包括一外壳及一内筒,该外壳包含一由壳体所限定的一腔室以及在该外壳顶面的一开口,该开口,该开口用于通向该腔室;该内筒容纳在该外壳的腔室内,该内筒为以钛或其合金为主之双金属复合结构材料所构成,该内筒为一筒状且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形成顶端具有筒口的一装载空间,该内筒由该筒口区形成位于装载空间中的一内表面以及相对之外面,该内筒更包括具以钛金属或其合金所构成的内层以及由相异金属所构成的外层,该内层构成该内表面,而该外层构成该外表面:该外壳为相同该外层之金属材质物所构成,以使该外壳能以相同金属之焊接方式焊接固定于该内筒的外层。

Metal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容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金属容器,尤指一种复合有钛金属的容器。
技术介绍
钛金属,其特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低温以及有良好的搞腐蚀能力,现今常被用来制作餐、饮器具。然而钛金属的单价颇高,且其熔点在1,668℃,并且钛与氧反应容易生成氧化膜或气孔,故其在焊接作业时必须于惰性气体环境中施以焊接才可得一良好之焊接品,如此,现今的钛制金属餐、饮器具存在有制作繁琐且价格昂贵的问题存在。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金属容器,在金属容器中实现钛合金和其他金属的复合结构,并且构有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制作便利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容器,所述金属容器包含一外壳以及一内筒,该外壳包含一由该壳体所限定的一腔室以及在该外面的一开口,该开口用于通向该腔室;该内筒容纳在该外壳的腔室内,该内筒为一筒状且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形成顶端具有筒口的一装载空间,该内筒由该筒口区隔形成位于装载空间中的一内表面以及相对之外表,该内筒更包括具有以钛金属或其合金所构成的一内层以及由相异金属所构成的一外层,该内层构成该内表面,而该外层构成该外表面;该外壳为相同该外层之金属材质物所构成,该外壳之开口将与该内筒的外层焊接结合。根据本技术,该外壳之开口结合于该内筒外表面之筒口下端而与该筒口具有一高度差。根据本技术,所述内筒口具有向外扩张的一唇缘。关于本技术的其他目的、优点及特点,将可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照所附的图式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金属容器的一元件分解图。图2为图1的金属容器的剖视图示意图。图3为图1的金属容器的另一元件分解图。图4为图3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4显示本创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金属容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金属容器,显示依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所构成的金属容器10,该金属容器10包含一外壳20以及容纳在外壳20内的一内筒40所构成,该外壳20包含一由该壳体所限定的一腔室22,该外壳20顶面还限定了一开口24,该开口24用于通向该腔室22。该内筒40,其将被容纳结合在该外壳20的腔室22内,该内筒40为一筒状且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形成顶端具有筒口42的一装载空间44,该内筒40由该筒口42区隔形成位装载空间44中的一内表面46以及相对之外面48;该内筒40之筒口42外缘尺寸略等于该外壳20顶面开口24之内缘尺寸,该内筒40容纳在该外壳20的腔室22内且外壳20之间口24与该内筒40的外表面48结合,而该外壳20与该内筒40间并形成有一隔热空间12。该内筒40为由钛金属或其合金为主的双层复合金属构成(双金属复合材料),配合图4所示,显示该内筒40由两层金属组成的复合材料所构成,即,包括一钛金属或其合金构成的一内层41以及由相异金属所构成的一外层43之双金属复合结构材料,该外层43优选地选择由不锈钢金属所构成,该内层41构成该内筒40的内表面46,而该外层43构成该内筒40的外表面48;该外壳20选择以相同该外层43之金属材质物所构成,且该外壳20之开口24与该内筒40的筒口42间具有一高度差A,该外壳20之间开口24结合于该内筒40外表面48之筒口42下端而具有一高度差A,该高度差A将形成一焊道而填充焊料50,由于该外壳20选择与该内筒40的外层43(外表面48)相同材质物所构成(或可称该内筒40的外层43选择与该外壳20相同材质物所构成),所以该内筒40的外层43(外表面48)与该外壳20的开口24可轻易的利用一般不锈钢焊接方式予以结合。上述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结构材料为可将钛与钢或不锈钢、铜、铝……等爆炸加工,轧制而双层结合;或有,三种(或三种以上)金属复合结构材料(多层金属复合结构材料)。更进一步,该外壳20的顶部周围可具有外螺纹26以提供一上盖14的旋人实施。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内筒40之筒口42具有向外扩张的一唇缘45,如图5所示,该唇缘45可提供该内筒40与该外壳20间焊接时,焊料60的填入;另可推及的是,该唇缘45的设置是可产生与外壳20开口24间抵靠,该高度差A是可由该唇缘45与该外壳20开口24间所形成。依据本技术的金属容器10,其中该内筒40复合金属之外层43选择与外壳20同一性质金属材质物实施下(不锈钢),外壳20与内筒40间的焊接结合更为方便,避免了相异金属在焊接上所存在的强度不足以及施工困难的问题(二者的熔点相差140℃),大大的减少了钛金属的使用量而降低制作成本,该外层43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以具耐磨性佳,耐氧化;次之,该外层43或可为铝、铁或钢的一种,而外壳20之材质因外层43之材质选用而相对改变。为使该内筒40易于压制形变,该钛金属之内层25厚度占内筒40厚度的20~35%之间;内层25最佳厚度在0.2mm~0.35之间。在前述说明书中,本技术仅是就特定实施例做描述,而依本技术的设计特征是可做多种变化或修改。是以,对于熟悉此顶技术人士可作之明显替换与修饰,仍将并入于本创作所主张的专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金属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20),该外壳(20)包含一由该壳体所限定的一腔室(22)以及在该外壳(20)顶面的一开口(24),该开口(24)用于通向该腔室(22);一容纳在该外壳(20)腔室(22)内的一内筒(40),该内筒(40)为一筒状且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形成顶端具有筒口(42)的一装载空间(44)该,内筒(40)由该筒口(42)区隔形成位于载空间(44)中的一内表面(46)以及相对之外表面(48),该内筒(40)更包括具有以钛金属或其合金所构成的一内层(41)以及由相异金属所构成的一外层(43),该内层(41)构成该内表面(46),而该外层(43)构成该外表面(48);该外壳(20)为相同该外层(43)之金属材质物所构成,该外壳(20)之开口(24)将与该内筒(40)的外层(43)焊接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20),该外壳(20)包含一由该壳体所限定的一腔室(22)以及在该外壳(20)顶面的一开口(24),该开口(24)用于通向该腔室(22);一容纳在该外壳(20)腔室(22)内的一内筒(40),该内筒(40)为一筒状且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形成顶端具有筒口(42)的一装载空间(44)该,内筒(40)由该筒口(42)区隔形成位于载空间(44)中的一内表面(46)以及相对之外表面(48),该内筒(40)更包括具有以钛金属或其合金所构成的一内层(41)以及由相异金属所构成的一外层(43),该内层(41)构成该内表面(46),而该外层(43)构成该外表面(48);该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联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