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645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具体的构建步骤依次为:农田土体重构、构建双层排水沟、构建处理池、构建搅拌池、构建沉淀池、构建蓄水池、构建碱性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构建风力搅拌装置及构建灌溉系统;田块的地表径流通过双层排水沟的径流排水沟汇入蓄水池,田块的土壤积液流入双层排水沟的积液排水沟后经过处理池自动添加碱性沉淀剂,到达搅拌池后运用风力充分搅拌,最终到达沉淀池后沉淀流入蓄水池,蓄水池的水用于农田灌溉。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逐渐移除,有效避免重金属二次活化,去除重金属后的积液和地表径流水源可作为作物灌溉水循环利用,有效地避免了土壤养分流失和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加之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基数增加,及工农业从业人口素质低与监管执法不严或缺失,使本缺少的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成为污染型缺水的国家。据农业部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显示,在我国24个省市发展较快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大田农作物污染超标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占监测调查总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污灌区土壤中镉、镍、锌和铜的含量超标,平均含量分别为65.31mg/kg、1196.64mg/kg、2799.25mg/kg和145.78mg/kg,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的108.85、19.94、9.33和1.46倍。小麦、水稻籽粒中镉污染最严重,小麦平均含量为2.55mg/kg,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25.5倍,镍、铬和锌含量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12.98、6.12和1.32倍。为确保国家耕地红线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亟待研究。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根据采用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效果较好的是:通过向农田施用石灰、矿渣等碱性物质,或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可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化学修复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费用不大,但稳定性不强,重金属始终存于土壤中,存在重金属再度活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能够将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逐渐移除,有效避免重金属二次活化,能够将去除重金属后的土壤积液及地表径流液用于灌溉,避免土壤积液养分流失和节约水资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具体的构建步骤为:1)农田土体重构首先,将田块的耕作层剥离,再剥离剩余的有效土层;其次,若剥离后为黏土层,平整后用粗砂铺在黏土层的表面形成水分通道层,若剥离后非黏土层,需碾压土体、平整后在表面铺撒一层碱性沉淀剂,再用粗砂铺在其表面形成水分通道层;最后,先回覆预先剥离的有效土层在水分通道层的表面,再回覆预先剥离的耕作层在有效土层的表面;2)构建双层排水沟在田块开挖形成双层排水沟,沟底浇筑混凝土抹平后形成不透水沟底,两侧的沟壁从底部向上用无砂混凝土浇筑形成透水沟壁,所述透水沟壁与水分通道层连接,所述透水沟壁的上端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平行于所述不透水沟底的不透水沟体隔层,所述沟体隔层将双层排水沟分割为下层的积液排水沟及上层的径流排水沟,所述沟体隔层两侧的上表面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不透水沟壁,所述双层排水沟的上端搭设有可拆卸的双层排水沟盖板,所述双层排水沟盖板设有若干漏水孔;3)构建处理池在双层排水沟的水流方向末端构建地埋式的积液处理池,所述处理池与所述积液排水沟连通,池身为混凝土结构,池顶设置有可拆卸的处理池盖板,所述处理池盖板与所述双层排水沟的沟体隔层位于同一高程面;4)构建搅拌池构建地埋式连通所述处理池出水口的搅拌池,池身为混凝土结构;5)构建沉淀池构建地埋式连通所述搅拌池出水口的沉淀池,池身为混凝土结构;6)构建蓄水池构建敞口式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双层排水沟的截流沟及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池身为混凝土结构;7)构建碱性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在所述处理池内安装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包括设置于积液排水沟末端下方的水车、与水车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的沉淀剂添加轮、设置于沉淀剂添加轮上方的沉淀剂放置箱,沉淀剂添加轮的外周开设有若干添加槽,沉淀剂放置箱的下端开设有一个与添加槽相匹配的添加口,沉淀剂放置槽内添加有碱性沉淀剂;8)构建风力搅拌装置贯穿所述搅拌池上方的田面安装有风力搅拌装置,所述风力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池内的搅拌器、与所述搅拌器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且设置于田块表面上端的叶轮;9)构建灌溉系统在所述蓄水池内布设水泵,所述水泵连通田块上的灌溉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下渗作用下渗到粗砂水分通道层,到达不透水层后不再下渗,并且通过水分通道层水平迁移至双层排水沟的积液排水沟内,地表径流汇入到双层排水沟的径流排水沟内,最终通过截流沟汇入蓄水池内,积液排水沟内的积液流向水车的一端,部分流入水车,部分直接流入处理池,带动水车转动,水车通过第一传动轴带动沉淀剂添加轮转动,添加槽转动到与添加口相对时,碱性沉淀剂落入添加槽,随水槽转动将碱性沉淀剂添加到引水槽,处理池的水向引水槽流动带动碱性沉淀剂流向搅拌池,风力带动风力搅拌装置搅拌,搅拌后混有碱性沉淀剂的水流入沉淀池,水中的重金属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碱性沉淀剂溶于水后形成阴离子,在沉淀池内水中的重金属阳离子与碱性沉淀剂形成的阴离子发生反向形成沉淀,当沉淀池内的积液达到一定水位时便会流入到蓄水池内;需要灌溉时,通过蓄水池内的水泵输水至田块的灌溉系统进行灌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池、搅拌池、沉淀池呈阶梯递降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耕作层的厚度为15~20cm,所述有效土层的厚度为40~60cm,所述水分通道层的厚度为15~20cm,所述水分通道层与所述透水沟壁的厚度及高程均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碱性沉淀剂为生石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田块上安装的水泵供电为的风力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及蓄电池。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层排水沟双层排水沟盖板呈倒V字形且漏水孔开设于双层排水沟盖板靠近不透水侧壁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添加槽的数量与所述水槽的数量相同且位置沿第一传动轴长度方向一一对应。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装置能够将农田内的重金属通过土壤水多级、多次的去除,逐渐将农田内的重金属移除,有效避免重金属二次活化;其二、双层排水沟由积液排水沟与径流排水沟构成,将积液与地表径流分开排出,防止由于降雨导致水流过大影响积液重金属的去除,同时可将地表径流收集后用于灌溉;其三、沉淀池内去除重金属后的积液和地表径流的水源可作为作物灌溉水循环利用,有效地避免了土壤养分的流失。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沉淀剂添加轮与沉淀剂放置槽关系的剖视图;图3水车与沉淀剂添加轮的连接关系图;图4风力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田块与双层排水沟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田块;11、水分通道层;12、有效土层,13、耕作层;2、双层排水沟;21、不透水沟底;22、透水沟壁;23、不透水沟壁;24、不透水沟体隔层;25、积液排水沟;26、径流排水沟;3、双层排水沟盖板;31、漏水孔;41、水车;42、第一传动轴;43、沉淀剂添加轮;44、沉淀剂放置槽;45、添加槽;46、添加口;47、处理池盖板;5、处理池;7、搅拌池;8、风力搅拌装置;81、搅拌器;82、第二传动轴;83、叶轮;9、沉淀池;10、蓄水池;101、截流沟;102、水泵;103、风力发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参照图1-5,具体的构建步骤为:1)农田土体重构首先,将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构建步骤为:1)农田土体重构首先,将田块(1)的耕作层(13)剥离,再剥离剩余的有效土层(12);其次,若剥离后为黏土层,平整后用粗砂铺在黏土层的表面形成水分通道层(11),若剥离后非黏土层,需碾压土体、平整后在表面铺撒一层碱性沉淀剂,再用粗砂铺在其表面形成水分通道层(11);最后,先回覆预先剥离的有效土层(12)在水分通道层(11)的表面,再回覆预先剥离的耕作层(13)在有效土层(12)的表面;2)构建双层排水沟在田块(1)开挖形成双层排水沟(2),沟底浇筑混凝土抹平后形成不透水沟底(21),两侧的沟壁从底部向上用无砂混凝土浇筑形成透水沟壁(22),所述透水沟壁(22)与水分通道层(11)连接,所述透水沟壁(22)的上端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平行于所述不透水沟底(21)的不透水沟体隔层(24),所述不透水沟体隔层(24)将双层排水沟(2)分割为下层的积液排水沟(25)及上层的径流排水沟(26),所述不透水沟体隔层(24)两侧的上表面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不透水沟壁(23),所述双层排水沟(2)的上端铺设有可拆卸的双层排水沟盖板(3),所述双层排水沟盖板(3)开设有若干漏水孔(31);3)构建处理池在双层排水沟(2)的水流方向末端构建地埋式的处理池(5),所述处理池(5)与所述积液排水沟(25)连通,池身为混凝土结构,池顶设置有可拆卸的处理池盖板(47),所述处理池盖板(47)与所述不透水沟体隔层(24)位于同一高度平面;4)构建搅拌池构建地埋式连通所述处理池(5)出水口的搅拌池(7),池身为混凝土结构;5)构建沉淀池构建地埋式连通所述搅拌池(7)出水口的沉淀池(9),池身为混凝土结构;6)构建蓄水池构建敞口式的蓄水池(10),所述蓄水池(10)与所述双层排水沟(2)的截流沟(101)及沉淀池(9)的出水口连通,池身为混凝土结构;7)构建碱性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在所述处理池(5)内安装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包括设置于排水沟(6)末端下方的水车(41)、与水车(41)通过第一传动轴(42)连接的沉淀剂添加轮(43)、设置于沉淀剂添加轮(43)上方的沉淀剂放置箱,沉淀剂添加轮(43)的外周开设有若干添加槽(45),沉淀剂放置箱的下端开设有一个与添加槽(45)相匹配的添加口(46),沉淀剂放置槽(44)内添加有碱性沉淀剂;8)构建风力搅拌装置贯穿所述搅拌池(7)上方的田面安装有风力搅拌装置(8),所述风力搅拌装置(8)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池(7)内的搅拌器(81)、与所述搅拌器(81)通过第二传动轴(82)连接且设置于田面上端的叶轮(83);9)构建灌溉系统在所述蓄水池(10)内设置有水泵(102),所述水泵(102)连通田块(1)上的灌溉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土调水农田重金属移出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构建步骤为:1)农田土体重构首先,将田块(1)的耕作层(13)剥离,再剥离剩余的有效土层(12);其次,若剥离后为黏土层,平整后用粗砂铺在黏土层的表面形成水分通道层(11),若剥离后非黏土层,需碾压土体、平整后在表面铺撒一层碱性沉淀剂,再用粗砂铺在其表面形成水分通道层(11);最后,先回覆预先剥离的有效土层(12)在水分通道层(11)的表面,再回覆预先剥离的耕作层(13)在有效土层(12)的表面;2)构建双层排水沟在田块(1)开挖形成双层排水沟(2),沟底浇筑混凝土抹平后形成不透水沟底(21),两侧的沟壁从底部向上用无砂混凝土浇筑形成透水沟壁(22),所述透水沟壁(22)与水分通道层(11)连接,所述透水沟壁(22)的上端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平行于所述不透水沟底(21)的不透水沟体隔层(24),所述不透水沟体隔层(24)将双层排水沟(2)分割为下层的积液排水沟(25)及上层的径流排水沟(26),所述不透水沟体隔层(24)两侧的上表面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不透水沟壁(23),所述双层排水沟(2)的上端铺设有可拆卸的双层排水沟盖板(3),所述双层排水沟盖板(3)开设有若干漏水孔(31);3)构建处理池在双层排水沟(2)的水流方向末端构建地埋式的处理池(5),所述处理池(5)与所述积液排水沟(25)连通,池身为混凝土结构,池顶设置有可拆卸的处理池盖板(47),所述处理池盖板(47)与所述不透水沟体隔层(24)位于同一高度平面;4)构建搅拌池构建地埋式连通所述处理池(5)出水口的搅拌池(7),池身为混凝土结构;5)构建沉淀池构建地埋式连通所述搅拌池(7)出水口的沉淀池(9),池身为混凝土结构;6)构建蓄水池构建敞口式的蓄水池(10),所述蓄水池(10)与所述双层排水沟(2)的截流沟(101)及沉淀池(9)的出水口连通,池身为混凝土结构;7)构建碱性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在所述处理池(5)内安装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沉淀剂自动添加装置包括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新张川王东杰李海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