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08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主要包括: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所述履带式车载系统包括履带移动装置、旋转台、底板、驾驶室和机体,所述斗轮取料系统包括斗轮、支撑杆、伸缩杆和传送带,所述土壤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筛分仓、药剂仓和搅拌输送仓,破碎筛分仓与药剂仓并列设置在搅拌输送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集成于一体,使定量取料技术与修复技术有效结合,能够进行同步输入和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通过破碎筛分仓、药剂仓和搅拌输送仓的配合,达到稳定的固药混合反应,极大地改良了修复技术,最大程度提高修复率和修复品质。

A Bucket Wheel Type Soil Rehabilitation Integrate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
技术介绍
土壤是人类活动与生存的基础,土壤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威胁到人类在粮食、居住和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区别于常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工业固废,土壤污染具有不可见性和隐蔽性。一方面,土壤污染使土壤肥力退化,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另一方面,毒性物质通过累积和吸收,进入食物链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更严重的,土壤中的毒性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经挥发或使用将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用于土壤修复的技术手段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修复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异位修复则需将土壤异位预处理后再经过修复设备进行修复,修复后再将净化的土壤回位处理,其工艺流程较长,各系统独立运行,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且挖掘方式多采用挖机作业,不能有效的控制修复位面,易对非修复层或非污染面产生二次破坏,该技术手段一般作为场地修复应用,受限于场地条件。现有的土壤修复设备多将土壤预处理阶段独立于整机系统之外进行作业,再将药剂与土壤固化和稳定化来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并没有一项有效的系统来实现整个工艺流程的车载式修复技术。公告号为CN105478462B的一种车载集成互换式土壤修复装置,其公开了一种车载集成互换式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车载输送系统、筛选破碎模块、土壤修复模块及能源供应模块;所述的土壤修复模块为可替换功能模块;所述的筛选破碎模块、土壤修复模块及能源供应模块均集成安装在运输车的车箱内。此类修复设备仅仅只是对修复工艺的技术装备进行车载式模块集成,修复平台线程冗长且复杂,而将取料工艺和修复工艺结合的土壤修复一体机却尚属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将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集成于一体,使定量取料技术与修复技术有效结合,能够进行同步输入和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主要包括: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所述履带式车载系统包括履带移动装置、旋转台、底板、驾驶室和机体,底板通过旋转台设置在履带移动装置上,驾驶室和机体分列于底板前端两侧。所述斗轮取料系统包括斗轮、支撑杆、伸缩杆和传送带,支撑杆和伸缩杆的后端均与机体连接,支撑杆前端安装斗轮,伸缩杆前端与支撑杆中部连接,传送带前端位于斗轮的卸料侧。所述土壤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筛分仓、药剂仓和搅拌输送仓,破碎筛分仓设置在传送带后端的正下方,破碎筛分仓与药剂仓并列设置在搅拌输送仓上。所述破碎筛分仓为倒斗型结构,破碎筛分仓内设有双切刀和单切刀,双切刀位于单切刀上方,双切刀和单切刀分别通过各自的切刀辊带动旋转,所述药剂仓的出药口具有斜面,药剂仓的出药口中设有药剂送料器,所述搅拌输送仓内并联设置多台螺旋搅拌轴,螺旋搅拌轴上轴向设置螺旋叶片,螺旋搅拌轴均平行于底板且与机体构成传动系统,螺旋搅拌轴轴尾下方的底板开有卸料口。作为优选的,所述双切刀的两根切刀辊反向旋转,双切刀的两台切刀的轨迹圆周相交且刀刃交错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破碎筛分仓的出料口中设有振动筛。作为优选的,所述振动筛的筛网孔径为0.5-30mm。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下方安装土壤检测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药剂送料器为滑块闭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药剂仓顶部设有顶盖,药剂仓外壁上附带爬梯。作为优选的,所述卸料口的下方设有卸料带,卸料带与底板之间为水平转动连接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土壤修复系统还包括外载能源仓和驱动仓,外载能源仓和驱动仓均覆盖绝缘层和散热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切刀辊在破碎筛分仓之外的部分安装链轮,切刀辊与链轮之间为键连接,驱动仓通过链条带动链轮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集成于一体,使定量取料技术与修复技术有效结合,能够进行同步输入和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通过破碎筛分仓、药剂仓和搅拌输送仓的配合,达到稳定的固药混合反应,极大地改良了修复技术,最大程度提高修复率和修复品质;2、破碎筛分仓与药剂仓并列设置在搅拌输送仓上,搅拌输送仓内并联设置多台螺旋搅拌轴,横置的搅拌输送仓将固药搅拌与输送合为一体,极极大缩短了土壤修复系统的作业线程;3、破碎筛分仓内设有双切刀和单切刀,双切刀位于单切刀上方,通过双切刀与单切刀的位置布置,提高破碎筛分仓的破碎效率,单切刀进行二次破碎,防止破碎不充分;4、破碎筛分仓的出料口中设有振动筛,将杂质筛出车外,振动筛下方安装土壤检测传感器,可以观察土壤预处理的数据,从而分析并调整破碎系统的转速和筛分频率;5、卸料带与底板之间为水平转动连接结构,修复后的土壤经卸料带输出,通过设置卸料带与车身的角度,控制土壤输出的落点;6、额外配备外载能源仓和驱动仓,能够弥补现有工程车辆改装或固药动力不足的缺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土壤修复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标注说明:1、搅拌输送,2、外载能源仓,3、药剂仓,4、破碎筛分仓,5、驾驶室,6、传送带,7、支撑杆,8、斗轮,9、卸料带,10、螺旋搅拌轴,11、履带移动装置,12、旋转台,13、底板,14、机体,15、伸缩杆,16、爬梯,17、顶盖,18、双切刀,19、驱动仓,20、药剂送料器,21、土壤检测传感器,22、振动筛,23、单切刀,24、链条,25、链轮,26、切刀辊,27、连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主要包括: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将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集成于一体,使定量取料技术与修复技术有效结合,能够进行同步输入和输出的连续作业,实现最短线程的原地异位修复。所述履带式车载系统包括履带移动装置11、旋转台12、底板13、驾驶室5和机体14,底板13通过旋转台12设置在履带移动装置11上,在履带移动装置11的行进过程中,底板13能够自由改变方向,驾驶室5和机体14分列于底板13前端两侧,整机通过驾驶室5操控,机体14为液压工作站形式。所述斗轮取料系统包括斗轮8、支撑杆7、伸缩杆15和传送带6,支撑杆7和伸缩杆15的后端均与机体14连接,支撑杆7前端安装斗轮8,支撑杆7为曲臂结构,两支撑杆7之间焊接连杆27进行加强,伸缩杆15前端与支撑杆7中部连接,机体14的液压推动使伸缩杆15的行程发生改变,从而提升或降低支撑杆7的高度,并改变斗轮8的挖掘深度。斗轮8为中空盘式结构,斗轮8后端面封闭,其内腔通过分隔板均匀等分为若干个斜溜槽,每个斜溜槽由相邻的两块分隔板和底部的溜料板组成,斗轮8前端面上设有挡料板,挡料板为环形,斗轮8外圆面上双排等分交错设有若干个进料口,每个进料口上方均设有铲斗,铲斗与斗轮8为可拆卸连接,斗轮8轮轴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杆7上。传送带6前端位于斗轮8的卸料侧,随着履带移动装置11的位移,驱动装置驱动斗轮8转动,土壤经铲斗挖掘后沿斜溜槽滑落在传送带6上,并随传送带6输送至破碎筛分仓4中。所述土壤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筛分仓4、药剂仓3和搅拌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主要包括: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车载系统包括履带移动装置(11)、旋转台(12)、底板(13)、驾驶室(5)和机体(14),底板(13)通过旋转台(12)设置在履带移动装置(11)上,驾驶室(5)和机体(14)分列于底板(13)前端两侧;所述斗轮取料系统包括斗轮(8)、支撑杆(7)、伸缩杆(15)和传送带(6),支撑杆(7)和伸缩杆(15)的后端均与机体(14)连接,支撑杆(7)前端安装斗轮(8),伸缩杆(15)前端与支撑杆(7)中部连接,传送带(6)前端位于斗轮(8)的卸料侧;所述土壤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筛分仓(4)、药剂仓(3)和搅拌输送仓(1),破碎筛分仓(4)设置在传送带(6)后端的正下方,破碎筛分仓(4)与药剂仓(3)并列设置在搅拌输送仓(1)上;所述破碎筛分仓(4)为倒斗型结构,破碎筛分仓(4)内设有双切刀(18)和单切刀(23),双切刀(18)位于单切刀(23)上方,双切刀(18)和单切刀(23)分别通过各自的切刀辊(26)带动旋转,所述药剂仓(3)的出药口具有斜面,药剂仓(3)的出药口中设有药剂送料器(20),所述搅拌输送仓(1)内并联设置多台螺旋搅拌轴(10),螺旋搅拌轴(10)上轴向设置螺旋叶片,螺旋搅拌轴(10)均平行于底板(13)且与机体(14)构成传动系统,螺旋搅拌轴(10)轴尾下方的底板(13)开有卸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轮式土壤修复一体机,主要包括:履带式车载系统、斗轮取料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车载系统包括履带移动装置(11)、旋转台(12)、底板(13)、驾驶室(5)和机体(14),底板(13)通过旋转台(12)设置在履带移动装置(11)上,驾驶室(5)和机体(14)分列于底板(13)前端两侧;所述斗轮取料系统包括斗轮(8)、支撑杆(7)、伸缩杆(15)和传送带(6),支撑杆(7)和伸缩杆(15)的后端均与机体(14)连接,支撑杆(7)前端安装斗轮(8),伸缩杆(15)前端与支撑杆(7)中部连接,传送带(6)前端位于斗轮(8)的卸料侧;所述土壤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筛分仓(4)、药剂仓(3)和搅拌输送仓(1),破碎筛分仓(4)设置在传送带(6)后端的正下方,破碎筛分仓(4)与药剂仓(3)并列设置在搅拌输送仓(1)上;所述破碎筛分仓(4)为倒斗型结构,破碎筛分仓(4)内设有双切刀(18)和单切刀(23),双切刀(18)位于单切刀(23)上方,双切刀(18)和单切刀(23)分别通过各自的切刀辊(26)带动旋转,所述药剂仓(3)的出药口具有斜面,药剂仓(3)的出药口中设有药剂送料器(20),所述搅拌输送仓(1)内并联设置多台螺旋搅拌轴(10),螺旋搅拌轴(10)上轴向设置螺旋叶片,螺旋搅拌轴(10)均平行于底板(13)且与机体(14)构成传动系统,螺旋搅拌轴(10)轴尾下方的底板(13)开有卸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名建郑曼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地华盾环境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