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639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包含二装饰盖;二导引座分别设有四固定边,二导引座之间设有一连接杆;复数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一夹角之角度设置;二导引柱相对应于该等固定边分别设有相同数量之导引边,该等导引边分别与该等导引轴承接触,使该二导引柱分别相对于该二导引座滑移,该等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该夹角之角度顶抵于该等导引边上;二驱动单元设有一升降杆;一桌板之导引柱固定座固定于该二导引柱及该二升降杆之顶端,能随着该二升降杆及该二导引柱同步升降。使装饰盖及导引柱升降时能保持垂直稳定。

Table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桌子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办公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有关于可以恒保持垂直稳定升降,不会任意倾斜的升降结构,并可符合人体功学原理。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所使用的桌子,通常是具有一定高度,并无法再另外调整其高度。由于使用高度受到限制,使得其实用性大幅降低,同时也不符合人体功学。为此,申请人根据已开发出桌板可以任意调整高度位置的升降装置。如台湾专利所公告的新型第M461623号「升降装置」专利案,其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包括一上座、一安装于该上座下方的气压棒、二自该上座向下延伸的支撑杆,及一用以套接该气压棒与该二支撑杆的下座。该每一支撑杆具有一外缘面、至少一套接于该外缘面的套环,及多数活动地装设于该套环且贴抵于该外缘面的圆球;该下座具有一直立台、一贯穿该直立台且供该气压棒穿组固接的穿孔,及二设置于该直立台内且供该二支撑杆穿入的套筒;该套筒具有一与该多数圆球贴抵的内缘面;利用该二支撑杆辅助该气压棒支撑一对象,使该对象于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位移的状态,并借由该多数圆球使该二支撑杆于该二套筒内顺畅无阻碍的上、下滑移,稳定性佳。然而,该专利前案的升降装置由于必须在每一支撑杆的外缘面间隔套接多数套环,并于该等套环活动地装设多数圆球,因此,组装作业较为复杂且费时,且该等圆球是以点接触方式贴抵于该支撑杆的外缘面与该套筒的内缘面,不但点接触压力大,而且体积大,尤其椭圆形的桌面配合圆柱形的活动管,不仅不搭配且不美观。为此,申请人再次改良申请核准有2017年8月29日所公告的美国专利技术第US9743755号专利案。该升降装置是揭露:包含一驱动单元、一活动管,以及一滚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一以一端连设于对象底面的作动杆、一固设于作动杆外周且具有至少二沿轴向延伸的平直面的套筒、一设于作动杆另一端并能驱动作动杆相对套筒伸缩活动的作动缸,以及一连设于作动缸并能控制作动缸启闭作动的控制件。活动管套置于套筒外且一端连设于物件底面,作动杆相对套筒伸缩活动时并能同步连动活动管升降位移。滚动单元包括多数可转动地设于活动管且恒接触套筒的该等平直面的转子。借此能平稳地带动物件升降变位。如图8所示,由于该专利前案的该套筒(A)是为一正六边形的结构,因此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六个平直面(A1)。该活动管(B)同样设为一正六边形的结构,该活动管(B)并对应该六个平直面(A1)而具有六个内壁面(B1)。又该活动管(B)的六个内壁面(B1)上则间隔分别设有三组滚动单元(C),借由该三组滚动单元(C),使该套筒(A)与该活动管(B)可以相对移动。当需要升降桌面时,由于驱动单元的作动杆(C)与该活动管(B)的顶端彼此相连接于一桌面〔图中未示〕,因而该活动管(B)可受到该作动杆(C)的伸展带动而上升位移,同时带动该桌面升降调整其高度。惟如此经使用一段时间后始发觉,由于正六边形的该活动管(B)上仅设有三组之滚动单元(C),而未设有滚动单元(C)的该平直面(A1)与该内壁面(B1)之间会产生间隙而松动。因此当该桌面升降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桌面的载重不平均,或者升降的高度过高时,容易造成该活动管(B)朝向该间隙位置而形成倾斜。同样也会有体积大,不搭配且不美观的缺点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桌子升降装置,保持垂直稳定,不会造成任意倾斜,并且搭配美观。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立的装饰盖;二导引座,分别固定于该二装饰盖内,该二导引座上分别设有至少四固定边,该二导引座之间设有一连接杆;复数导引轴承,分别固定于该二导引座之该等固定边上,该等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一夹角之角度设置;二导引柱,其分别置入于该二导引座内,该二导引柱相对应于该等固定边分别设有相同数量之导引边,该等导引边分别与该等导引轴承接触,使该二导引柱分别相对于该二导引座滑移,又该等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该夹角之角度顶抵于该等导引边上;二驱动单元,分别固定于该二导引柱内,该二驱动单元分别设有一升降杆;一桌板,固定于该二导引柱及该二升降杆的顶端,借以能随着该二升降杆及该二导引柱同步升降。上述连接杆横向固定于该二导引座的二相对面之间。上述二装饰盖之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该二导引座分别设入于该第一容置槽内,并分别固定于该二桌脚上,又该二导引座上分别套合有一防尘盖,借以分别封闭该二第一容置槽。上述二导引座的断面形状分别设呈为一长形的八边形,其中于具有间隔的四边定义为该四固定边。上述二导引座的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二容置槽,该二导引柱分别置入于该二第二容置槽内。上述夹角为一锐角。上述每一导引座上固定有八颗该导引轴承,并且分成上、下二排各四颗的方式固定,该等导引边分别与该等导引轴承呈上、下二排接触。上述导引轴承为整颗金属材质制成,或是整颗塑料材质所制成,又或者是外圈为金属材质所制成,而其内圈则为塑料材质所制成。上述二导引柱为型材结构,其外表再经过晶泳表面处理。上述二导引柱的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该二驱动单元分别设入于该二第三容置槽内,并分别固定于该二桌脚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利用二导引座的二相对面的间横向固定有一连接杆,使该二导引座可以相对恒保持垂直稳定,不会造成任意倾斜。2.导引轴承与导引边分别以上、下二排的接触方式滑移,借由上、下二排的导引轴承可以具有上、下支撑作用,借以导正导引柱在升、降时可保持垂直稳定。3.借由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该夹角的角度设置,而具有一顶抵作用,可以避免产生间隙,以及防止导引柱于升、降滑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导引座产生松动摇晃,并且可防止受力不平均,使导引轴承因单边受力而造成摩擦阻力或损坏。4.导引轴承是为整颗金属材质制成,或是整颗塑料材质所制成,又或者是外圈为金属材质所制成,而内圈则为塑料材质所制成,借以在接触滑动时可以静音,以避免发出噪音。5.导引柱的外表是经过晶泳表面处理,借以可避免氧化,以及在与导引轴承接触滑移时,可以避免产生刮痕,以保持美观及延长使用寿命。6.二导引座的断面形状分别为长形的八边形,因此整体的造型搭配美观,不论是安装各种不同造型的桌面,均相当的合宜大方,并可符合人体功学原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导引柱与导引轴承的横向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图的IV-IV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图的V-V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降低桌面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施例降低桌面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现有桌子的升降装置的横向组合剖视图。其中:装饰盖1第一容置槽11桌脚12导引座2固定边21第二容置槽22防尘盖23相对面24连接杆25导引轴承3导引柱4导引边41第三容置槽42驱动单元5升降杆51桌板6升降控制开关61导引柱固定座62夹角θ套筒A平直面A1活动管B内壁面B1滚动单元C。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含有:二装饰盖1、二导引座2、复数导引轴承3、二导引柱4、二驱动单元5及一桌板6,其中:二装饰盖1,是相对设立。该二装饰盖1为一管状,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11,该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二装饰盖,相对设立;二导引座,分别固定于所述二装饰盖内,所述二导引座上分别设有至少四固定边,所述二导引座之间设有一连接杆;复数导引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二导引座的固定边上,所述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一夹角的角度设置;二导引柱,其分别置入于所述二导引座内,所述二导引柱相对应于所述固定边分别设有相同数量的导引边,所述导引边分别与所述导引轴承接触,使所述二导引柱分别相对于所述二导引座滑移,又所述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所述夹角的角度顶抵于所述导引边上;二驱动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二导引柱内,所述二驱动单元分别设有一升降杆;一导引柱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二导引柱及所述二升降杆的顶端,借以能随着所述二升降杆及所述二导引柱同步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二装饰盖,相对设立;二导引座,分别固定于所述二装饰盖内,所述二导引座上分别设有至少四固定边,所述二导引座之间设有一连接杆;复数导引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二导引座的固定边上,所述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一夹角的角度设置;二导引柱,其分别置入于所述二导引座内,所述二导引柱相对应于所述固定边分别设有相同数量的导引边,所述导引边分别与所述导引轴承接触,使所述二导引柱分别相对于所述二导引座滑移,又所述导引轴承以两两一组相对且呈所述夹角的角度顶抵于所述导引边上;二驱动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二导引柱内,所述二驱动单元分别设有一升降杆;一导引柱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二导引柱及所述二升降杆的顶端,借以能随着所述二升降杆及所述二导引柱同步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桌板,所述导引柱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桌板的底面,一升降控制开关的端部设入于所述导引柱固定座内,所述升降控制开关控制所述二升降杆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横向固定于所述二导引座的二相对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桌子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装饰盖的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延峻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高奕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