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可广泛应用于空间雷达收发系统。
技术介绍
频率源是通信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导航、精确制导、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频率源传统工艺设计,选用FR4、Rogers5880、Rogers4003等高频印制板为基板,以铝合金或铜为结构,将器件或芯片封装在一个独立的金属模块内,这种方式导致高频电路与低频电路装配连接关系复杂,可靠性差,同时使频率源结构尺寸过大,无法适应轻质化,小型化的要求。MIC工艺的复杂工序和高频电路的高辐射能力导致同批次产品的一致性差,调试量和难度都非常大,不适应低成本和通用性需求。目前,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被认为是实现SIP(Systeminpackage)的最具前景的主流技术。LTCC基板具有较宽的可变动介电常数、优良的导带附着力及良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在设计多层电路基板时灵活多变,易于实现小型化及一体化封装结构。采用低温共烧陶瓷多层布线基板工艺一体化混合集成电路技术,通过合理元器件选型、特殊分层布局、垂直互联过渡、小型化高性能滤波、合理分腔设计,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差分环路滤波、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一输出滤波器、基板、金属管壳,基板为多层叠加结构,包括射频走线层、内置阻容层、芯片装配层、金属地层、电源层,各层之间采用金属化填充垂直互联过孔互联;射频走线层下方至少设有1层金属地层,上方至少设有1层金属地层或者1层内置阻容层;参考频率信号连接至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差分环路滤波、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一输出滤波器串联连接,同时,第一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端反馈连接至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输出滤波器为第一频率源的输出端;第一抗辐照鉴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差分环路滤波、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一输出滤波器、基板、金属管壳,基板为多层叠加结构,包括射频走线层、内置阻容层、芯片装配层、金属地层、电源层,各层之间采用金属化填充垂直互联过孔互联;射频走线层下方至少设有1层金属地层,上方至少设有1层金属地层或者1层内置阻容层;参考频率信号连接至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差分环路滤波、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一输出滤波器串联连接,同时,第一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端反馈连接至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输出滤波器为第一频率源的输出端;第一抗辐照鉴相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一输出滤波器采用独立芯片实现,根据芯片高度不同,焊接在所述基板上低于射频走线层的芯片装配层上,芯片装配层上芯片位置对应的基板上部区域开槽,起腔与顶部金属管壳形成封闭腔体,用于芯片安装,各芯片通过射频走线层的金属线进行互联;第一差分环路滤波通过电阻和电容实现,内埋在内置阻容层上,通过金属化填充垂直互联过孔与射频走线层进行互联,再通过射频走线层上的金属线与第一抗辐照鉴相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互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其特征在于:芯片装配层上铺设有金属地,并对其上方周围进行金属化,形成屏蔽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其特征在于:各芯片信号线采用金丝键合线就近连接在射频走线层的边缘微带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率源,其特征在于:射频走线层上的金属线包括微带线和层间带状线,微带线处于射频走线层边缘区域,层间带状线位于射频走线层的中间部分,其上方有覆盖,微带线与层间带状线之间通过过渡金属线互联,所述过渡金属线形状与尺寸通过仿真得到,使得微带线与层间带状线阻抗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辐照小型化双频段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莉,沈鹏,祝大龙,刘德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