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电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29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30
本申请公开一种GIS电缆设备,包括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高压出线电缆的各T接筒;T接筒包括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隔离装置,以及设于筒体的筒壁上的试验窗;隔离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第三端接地;试验窗的一端用于连接隔离装置的第三端;试验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故障监测设备。通过在T接筒上加装试验窗,实现不需放气(GIS气体)即可对电缆进行试验(故障检测),进而实现发现电缆故障后,可通过隔离装置操作实现故障电缆隔离,正常电缆运行,大大减少了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了线路检修维护的便携性,以及提高了T接线路的故障定位与隔离的效率。

GIS Cabl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GIS电缆设备
本申请涉及配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GIS电缆设备。
技术介绍
高压变电站的简化接线,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每站最终按3台主变、3路电源配置,每回电源线路“T”接3台主变供电的原则性方案,简称“3T”接线。当高压电网采用3T接线设计时,电缆T接点设置在变电站内,为了方便在变电站内完成T接,需要变电站内增加GIS(GasInsulatedSwitchgear,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电缆T接筒。目前,高压主设备“线路电缆化、变电GIS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压电缆和GIS设备均无裸露带电部分,检修方式下无法灵活解列隔离工作段或故障段,检修维护极为不便;且3T接线本身的特点会导致线路停电涉及站点多,操作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加大检修工作量,因此线路故障时大大增加了巡视范围和故障查找的时间,线路常规停电检修时,涉及的变电站多,操作时间长,检修工作量加大,大大降低维护效率。电缆T接线路一旦发生永久性故障,故障定位困难,T接头难以解开,无法快速切除故障段,修复耗时长;电缆线路故障定位存在脉冲信号混乱和故障点判断困难的现象,在故障定位方面存在困难。而存在分支接头的电缆线路,更是电缆故障测寻的难点,故障测寻时间难以保证。在实现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采用“3T”接线的高压电网中,线路检修维护不便,且T接线路的故障定位与隔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采用“3T”接线的高压电网中,线路检修维护不便,且T接线路的故障定位与隔离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GIS电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GIS电缆设备,包括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高压出线电缆的各T接筒;T接筒包括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隔离装置,以及设于筒体的筒壁上的试验窗;隔离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第三端接地;试验窗的一端用于连接隔离装置的第三端;试验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故障监测设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离装置包括隔离开关和快速接地开关;隔离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快速接地开关的一端连接隔离开关的第二端;快速接地开关的另一端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验窗包括导体接线板;导体接线板的第一端连接快速接地开关的一端;导体接线板的第二端连接故障监测设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验窗还包括设于筒体的筒壁上的试验窗盖;试验窗盖内设有试验腔体;导体接线板设于试验腔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验窗还包括用于隔离T接筒的气室的盆式绝缘子;盆式绝缘子设于试验腔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验窗还包括支柱绝缘子;支柱绝缘子连接导体接线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开关为高压隔离开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变压器分别连接2条高压出线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对主变压器的断路器与隔离装置之间联锁的电气闭锁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故障监测设备为绝缘监测设备或故障测距设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基于各T接筒与各高压出线电缆一一对应连接;隔离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第三端接地;试验窗的一端用于连接隔离装置的第三端;试验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故障监测设备。通过在原有的T接筒内加装隔离装置,实现T接电缆之间及与主回路之间的分离;通过在T接筒上加装试验窗,实现不需放气(GIS气体)即可对电缆进行试验(故障检测),进而实现发现电缆故障后,可通过隔离装置操作实现故障电缆隔离,正常电缆运行,大大减少了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了线路检修维护的便携性,以及提高了T接线路的故障定位与隔离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GIS电缆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GIS电缆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试验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传统的采用“3T”接线的高压电网中,110kV主设备“线路电缆化及变电GIS化”进程不断加快,110kV高压电缆和GIS设备均无裸露带电部分,且两回并列110kV出线之间未设置任何故障隔离装置,检修方式下无法灵活解列隔离工作段或故障段,检修维护极为不便;且3T接线本身的特点会导致线路停电涉及站点多,操作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加大检修工作量。例如,1条或2条110kV线路停电,就会造成3个110kV变电站各1台或2台主变停电,存在主变“N-1”、“N-2”或10kV配网转供电能力的要求,110kV线路操作或110kV设备启动充电所涉及的变电站4至5座,所需的操作人员8至10人,需联系较多的110kV变电站(一般为3个)。因此线路故障时,大大增加了巡视范围和故障查找的时间,线路常规停电检修时,涉及的变电站多,操作时间长,检修工作量加大。且若主干线为双回或四回共塔,但线路进行杆塔改造时需要进行6次停电操作,比双回链式接线多4次,大大降低维护效率。此外,由于两回并列的110kV出线之间未设置任何故障隔离或者测量装置,电缆T接线路一旦发生永久性故障,故障定位困难,T接头难以解开,无法快速切除故障段,修复耗时长;电缆线路故障定位存在脉冲信号混乱和故障点判断困难的现象,在故障定位方面存在困难。而存在分支接头的电缆线路,更是电缆故障测寻的难点,故障测寻时间难以保证。存在T接线路故障定位工作量大、事故抢修耗时长,且现有T接线路的故障切除依靠电源侧220kV变电站内出线断路器实现,故障切除T接线导致该T接线路中其它变电站的主变停电,存在扩大停电范围的可能性。传统的采用“3T”接线的高压电网中,线路一旦发生永久性故障,无法快速判定和切除故障段,全部线路均需停电,影响范围较大。另外,T接头难以开断,造成故障定位困难,尤其当三个终端均为GIS终端时,需要将GIS终端放气拆开后才能进行故障定位测试,更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分支越多,行波法的波形变得越复杂,增加故障查找难度和时间。而本申请提供的GIS电缆设备中,可通过在原有的T接筒内加装隔离装置,实现T接电缆之间的分离;通过在T接筒上加装试验窗,实现不需放气(GIS气体)即可对电缆进行试验(故障检测),进而实现发现电缆故障后,可通过隔离装置操作实现故障电缆隔离,正常电缆运行,大大减少了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了线路检修维护的便携性,以及提高了T接线路的故障定位与隔离的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GIS电缆设备,包括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高压出线电缆110的各T接筒120。T接筒120包括筒体122,设于筒体122内的隔离装置124,以及设于筒体122的筒壁上的试验窗126;隔离装置124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130,第二端连接高压出线电缆110的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GIS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高压出线电缆的各T接筒;所述T接筒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的隔离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筒体的筒壁上的试验窗;所述隔离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所述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第三端接地;所述试验窗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隔离装置的第三端;所述试验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故障监测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IS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各高压出线电缆的各T接筒;所述T接筒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的隔离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筒体的筒壁上的试验窗;所述隔离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所述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第三端接地;所述试验窗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隔离装置的第三端;所述试验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故障监测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S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隔离开关和快速接地开关;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变压器,第二端连接所述高压出线电缆的电缆头;所述快速接地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二端;所述快速接地开关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GIS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窗包括导体接线板;所述导体接线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快速接地开关的一端;所述导体接线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故障监测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GIS电缆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艳萍杨承矩樊冬梅潘军陈伟哲黄嘉盛张娜陈明兰张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