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97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用于发射激发光;光波导介质,设置于激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光波导介质一面设置有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至光波导介质中的激发光进行全反射;散热基体,散热基体下凹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下凹以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放置光波导介质,波长转换层,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用于转换部分从光波导介质中出射的激发光形成受激光,受激光和未被波长转换层转换的激发光形成照明光。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现高能量高亮度小体积的白光照明光源,且可以解决激光芯片散热及波长转换材料散热的问题。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
本申请涉及照明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照明领域的固态光源主要是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其中采用蓝光芯片加不同颜色的荧光粉来实现白光输出是目前白光LED照明的主流方案,但是蓝光LED存在“效率骤降”现象,即随着驱动功率密度的增加,出光效率衰减很快,蓝光LED芯片只能在较小的驱动功率密度下工作,产生较小的光通量。蓝光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的发光原理是受激辐射,不存在“效率骤降”现象,能在高驱动功率密度下工作,产生较高光通量。使用LD的光源能够获得比LED高几十倍的亮度。对于体积和光学扩展量限制严格的应用,LD作为光源有着先天的优势。蓝光LD作为激发源具有很多优点:(1)无“效率骤降”现象,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个芯片的出光强度降低光源成本;(2)近单色性,可根据LD输出波长匹配合适的荧光体以实现高转换效率;(3)体积更小、亮度更高,更易设计终端照明体;(4)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包括光色可调、时间空间可控等。蓝光LD可能成为蓝光LED的最佳替代者。目前,基于蓝光LD的固态光源仍存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用于发射激发光;光波导介质,设置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所述光波导介质一面设置有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至所述光波导介质中的所述激发光进行全反射;散热基体,所述散热基体下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下凹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放置所述光波导介质;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用于转换部分从所述光波导介质中出射的激发光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和未被所述波长转换层转换的激发光形成照明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用于发射激发光;光波导介质,设置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所述光波导介质一面设置有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至所述光波导介质中的所述激发光进行全反射;散热基体,所述散热基体下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下凹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放置所述光波导介质;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用于转换部分从所述光波导介质中出射的激发光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和未被所述波长转换层转换的激发光形成照明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微结构为菲涅尔结构,所述菲涅尔结构的顶角和所述激发光入射至所述光波导介质中的入射角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入射至所述光波导介质中的入射角依次递减,所述菲涅尔结构的顶角沿其对称中心线依次递减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入射至所述光波导介质中的入射角依次递减,所述菲涅尔结构的顶角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光源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萌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