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专利>正文

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96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其结构包括涨壳头、安装环、卡板、锚杆体、杆套、止桨塞、支护装置、杆体、螺母,涨壳头内侧与安装环外表面相焊接,涨壳头后端设有卡板并且为一体化结构,安装环套设于锚杆体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锚杆体外表面套设有杆套,锚杆体嵌入安装于止桨塞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在结构上设置了支护装置,向左滑动滑杆,使主滑动环在滑轨上向左滑动,在连接杆的带动下,次滑动环也将向左移动,即可将锚网索放进固定环内,并将滑杆向右滑动即可关上固定环与次滑动环,使其在锚网之间的间距过大,可对锚网索进行固定,防止其因间隙过大而脱落,提高了支护效果。

A Pre-exploration Support of Anchor-mesh-cable Support in Coal Roadway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
本技术是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属于超前支护领域。
技术介绍
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时,开挖扰动会引起较大的围岩变形,如果初期支护施做不及时,围岩变形可能超过其容许范围,严重时引起掌子面失稳、隧道塌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时,需采用隧道超前支护措施来控制围岩的变形,从而达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目的。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120511870.7的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包括前探梁和前探梁卡子,所述前探梁卡子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固定丝孔,支架上固定有螺母,螺母与丝杠相配合,丝杠顶端设有前探梁托,前探梁托和丝杠之间设有压力轴承,丝杠底部设有松紧扳手,但是该现有技术锚网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导致其从前探梁卡子锚网之间的空隙脱落,而影响其的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以解决现有技术锚网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导致其从前探梁卡子锚网之间的空隙脱落,而影响其的支护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其结构包括涨壳头、安装环、卡板、锚杆体、杆套、止桨塞、支护装置、杆体、螺母,所述涨壳头内侧与安装环外表面相焊接,所述涨壳头后端设有卡板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环套设于锚杆体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锚杆体外表面套设有杆套,所述锚杆体嵌入安装于止桨塞内部,所述锚杆体贯穿于护装置,所述锚杆体与杆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母安装于杆体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止桨塞背面与支护装置正面相贴合,所述支护装置包括滑杆、外壳、滑轨、连接杆、固定环、次滑动环、主滑动环,所述滑杆上端与主滑动环下端相焊接,所述外壳内侧安装有滑轨,所述主滑动环活动连接于滑轨上端,所述主滑动环通过连接杆与次滑动环相连接,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于外壳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次滑动环与主滑动环各设有两个并且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滑杆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15cm、宽8cm、厚度为1cm。进一步地,所述止桨塞背面与外壳正面相贴合,所述锚杆体贯穿于外壳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次滑动环上端相对称并且内侧呈圆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由铸钢制成使其硬度较高。进一步地,所述涨壳头由钢制成不易变形。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在结构上设置了支护装置,向左滑动滑杆,使主滑动环在滑轨上向左滑动,在连接杆的带动下,次滑动环也将向左移动,即可将锚网索放进固定环内,并将滑杆向右滑动即可关上固定环与次滑动环,使其在锚网之间的间距过大,可对锚网索进行固定,防止其因间隙过大而脱落,提高了支护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涨壳头-1、安装环-2、卡板-3、锚杆体-4、杆套-5、止桨塞-6、支护装置-7、杆体-8、螺母-9、滑杆-701、外壳-702、滑轨-703、连接杆-704、固定环-705、次滑动环-706、主滑动环-70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涨壳头1、安装环2、卡板3、锚杆体4、杆套5、止桨塞6、支护装置7、杆体8、螺母9,所述涨壳头1内侧与安装环2外表面相焊接,所述涨壳头1后端设有卡板3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环2套设于锚杆体4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锚杆体4外表面套设有杆套5,所述锚杆体4嵌入安装于止桨塞6内部,所述锚杆体4贯穿于护装置7,所述锚杆体4与杆体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母9安装于杆体8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止桨塞6背面与支护装置7正面相贴合,所述支护装置7包括滑杆701、外壳702、滑轨703、连接杆704、固定环705、次滑动环706、主滑动环707,所述滑杆701上端与主滑动环707下端相焊接,所述外壳702内侧安装有滑轨703,所述主滑动环707活动连接于滑轨703上端,所述主滑动环707通过连接杆704与次滑动环706相连接,所述固定环705固定安装于外壳702上表面,所述次滑动环706与主滑动环707各设有两个并且相互平行,所述滑杆701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15cm、宽8cm、厚度为1cm,所述止桨塞6背面与外壳702正面相贴合,所述锚杆体4贯穿于外壳702内部,所述固定环705与次滑动环706上端相对称并且内侧呈圆环结构,所述固定环705由铸钢制成使其硬度较高,所述涨壳头1由钢制成不易变形。本申请所说的锚杆体4是当代煤矿当中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所述螺母9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例如,煤矿工人在煤巷外壁钻孔,利用锚杆体4前端的涨壳头1将整体塞进孔洞内,并借助锤子将其敲入固定,即可利用卡板3卡在孔洞内,并利用该方式将数根该装置敲入煤巷外壁即可用来固定锚网,当锚网过大时,可向左滑动滑杆701,使主滑动环707在滑轨703上向左滑动,在连接杆704的带动下,次滑动环706也将向左移动,即可将锚网索放进固定环705内,并将滑杆701向右滑动即可关上固定环705与次滑动环706。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锚网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导致其从前探梁卡子锚网之间的空隙脱落,而影响其的支护效果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置了支护装置,向左滑动滑杆,使主滑动环在滑轨上向左滑动,在连接杆的带动下,次滑动环也将向左移动,即可将锚网索放进固定环内,并将滑杆向右滑动即可关上固定环与次滑动环,使其在锚网之间的间距过大,可对锚网索进行固定,防止其因间隙过大而脱落,提高了支护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涨壳头(1)、安装环(2)、卡板(3)、锚杆体(4)、杆套(5)、止桨塞(6)、支护装置(7)、杆体(8)、螺母(9),所述涨壳头(1)内侧与安装环(2)外表面相焊接,所述涨壳头(1)后端设有卡板(3)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环(2)套设于锚杆体(4)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锚杆体(4)外表面套设有杆套(5),所述锚杆体(4)嵌入安装于止桨塞(6)内部,所述锚杆体(4)贯穿于护装置(7),所述锚杆体(4)与杆体(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母(9)安装于杆体(8)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止桨塞(6)背面与支护装置(7)正面相贴合,所述支护装置(7)包括滑杆(701)、外壳(702)、滑轨(703)、连接杆(704)、固定环(705)、次滑动环(706)、主滑动环(707),所述滑杆(701)上端与主滑动环(707)下端相焊接,所述外壳(702)内侧安装有滑轨(703),所述主滑动环(707)活动连接于滑轨(703)上端,所述主滑动环(707)通过连接杆(704)与次滑动环(706)相连接,所述固定环(705)固定安装于外壳(702)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涨壳头(1)、安装环(2)、卡板(3)、锚杆体(4)、杆套(5)、止桨塞(6)、支护装置(7)、杆体(8)、螺母(9),所述涨壳头(1)内侧与安装环(2)外表面相焊接,所述涨壳头(1)后端设有卡板(3)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环(2)套设于锚杆体(4)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锚杆体(4)外表面套设有杆套(5),所述锚杆体(4)嵌入安装于止桨塞(6)内部,所述锚杆体(4)贯穿于护装置(7),所述锚杆体(4)与杆体(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母(9)安装于杆体(8)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止桨塞(6)背面与支护装置(7)正面相贴合,所述支护装置(7)包括滑杆(701)、外壳(702)、滑轨(703)、连接杆(704)、固定环(705)、次滑动环(706)、主滑动环(707),所述滑杆(701)上端与主滑动环(707)下端相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