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94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传动变换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摆线齿轮曲轴,外摆线齿轮曲轴上设置有与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配合的轴孔,角接触球轴承与轴一的A段配合,组合齿轮一左端面上设置有内摆线齿圈,外摆线齿轮与其内摆线齿圈啮合,轴1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轴二链接,轴一上的C段与花键套筒配合,轴二的A段上设置有与组合齿轮二配合的花键槽,组合齿轮二通过在轴二的花键槽和花键套筒上滑移,与组合齿轮一结合,实现轴一与轴二的切断、结合;中间轴的A段设置有花键槽和挡圈槽,其B段设置有与圆柱齿轮二配合的键槽,改变组合齿轮与圆柱齿轮的啮合状态、组合齿轮之间的结合状态以及动力输入方向,实现一级到三级或三级到一级减速或增速的传动变换。

Combined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传动变换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其适用于一条直线上的三根轴的动力的切断和结合、减速和增速的场合。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石油、摩托车及其航空航天等行业有了更深刻的变化,机械传动、流水线、食品包装等都需要组合传动变换机构,现有的组合传动变换机构臃肿、结构复杂,只能实现动力的单方向流动,无法实现动力的双方向流动;并且现有的组合传动变换机构无法实现一条直线上的三根轴的动力切断和结合、减速或增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其不但可以实现动力的双方向分流,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组合齿轮之间的结合状态以及组合齿轮与圆柱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实现一级和三级的减速和增速。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摆线齿轮曲轴、组合齿轮一、轴一、轴二、花键套筒、组合齿轮二、中间轴、圆柱齿轮一、圆柱齿轮二和圆柱套筒;所述的外摆线齿轮曲轴的曲柄大端上设置有轴孔一,轴孔一与轴一的A段配合,外摆线齿轮曲轴的曲柄小端上设置有外摆线齿轮,外摆线齿轮与组合齿轮一的左端面上的内摆线齿圈啮合,所述的轴一的B段上设置有键槽,组合齿轮一通过键固连于轴一的B段上,所述的轴二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轴孔二,轴二的左端轴上设置有与花键套筒的花键段相同的花键段A段,所述的轴一的D段与轴二的轴孔二相配合连接,所述的组合齿轮二通过键设置于轴二的花键段,所述的轴一的C段设置有花键套筒,花键套筒的左端将组合齿轮一定位在轴一的B段上,右端与轴二的花键段A段对接,用于将组合齿轮二拨至与组合齿轮一结合;所述的组合齿轮二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与组合齿轮一圆柱面的齿根过度曲线段配合的小圆柱,通过小圆柱与齿根过度曲线段的配合将动力从轴一传到轴二,所述的轴二的花键段A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与挡圈配合的挡圈槽一,通过挡圈定位组合齿轮二,将轴一和轴二连接在一条直线上的同时,还可以切断和结合之间的动力;所述的中间轴的A段设置有与圆柱齿轮一轴孔配合的花键槽和挡圈配合的挡圈槽二,挡圈二将圆柱齿轮一定位在中间轴的A段,中间轴的B段设置有将圆柱齿轮二周向定位的键槽,中间轴的C段设置有圆柱套筒用于将圆柱齿轮二定位在中间轴的B段。所述的轴孔一与轴一的A段之间设置有角接触轴承,角接触轴承的外圈与轴孔配合,内圈与轴一的A段配合。所述的轴一的D段与轴二的轴孔二之间设置有角接触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与轴二的A段内的轴孔配合,内圈与轴一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双方向的动力流动的同时,还能实现一级和三级的增减速;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一条直线上的三根轴的动力的切断和结合、减速和增速;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修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实施例中的组合传动变换机构(三级增减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实施例中的组合传动变换机构(一级增减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摆线齿轮曲轴等轴侧视图;图4为组合齿轮一的等轴侧视图;图5为组合齿轮二的等轴侧视图;图6为轴一的等轴侧视图;图7为轴二的等轴侧视图;图8为花键套筒的等轴侧视图;图9为外摆线齿轮曲轴、轴一和轴二相连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图11为图9的B-B剖视图;图12为中间轴的等轴侧视图;图13为圆柱齿轮一的等轴测视图;图14为挡圈的等轴测视图;标记说明:1-外摆线齿轮曲轴、2-组合齿轮一、3-轴一、4-轴二、5-角接触球轴承、6-花键套筒、7-组合齿轮二、8-挡圈、9-中间轴、10-圆柱齿轮一、11-圆柱齿轮二、12-圆柱套筒、13-轴孔一、14-外摆线齿轮、15-内摆线齿圈、16-轴孔二、17-挡圈槽一、18-花键槽、19-小圆柱,20-挡圈槽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参见图1和图2),包括外摆线齿轮曲轴1、组合齿轮一2、轴一3、轴二4、角接触轴承5、花键套筒6、组合齿轮二7、中间轴9、圆柱齿轮一10、圆柱齿轮二11、圆柱套筒12、外摆线齿轮14和内摆线齿圈15;上述外摆线齿轮曲轴1、与外摆线齿轮配合的组合齿轮一2、轴一3、与轴二4在一条直线上(参见图9-图11)。上述外摆线齿轮曲轴1的曲柄大端上设置有与角接触球轴承5外圈配合的轴孔一13,角接触球轴承5的内圈与轴一3的A段配合,外摆线齿轮曲轴1的曲柄小端上设置有外摆线齿轮14(参见图3),外摆线齿轮14与组合齿轮一2的左端面上的内摆线齿圈15啮合,所述的轴一3的B段上设置有键槽,组合齿轮一2的轴孔上设置有矩形花键齿,组合齿轮一2通过键固连于轴一3的B段上,所述的轴二4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轴孔二16,轴二4的左端轴上设置有与花键套筒6的花键段相同的花键段A段,所述的轴一3的D段与轴二4的轴孔二16之间设置有角接触轴承5,角接触球轴承5的外圈与轴二4的A段内的轴孔16配合,内圈与轴一3配合,上述组合齿轮二7通过键设置于轴二4的花键段,所述的轴一3的C段设置有花键套筒6,花键套筒6的左端将组合齿轮一2定位在轴13的B段上,右端与轴二4的花键段A段对接,用于将组合齿轮二7拨至与组合齿轮一2结合;所述的组合齿轮二7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与组合齿轮一2圆柱面的齿根过度曲线段配合的小圆柱19,组合齿轮二7的轴孔上设置有矩形花键齿,小圆柱19均匀设置于齿轮二7的左端面上,设置有4个,利用小圆柱19与齿根过度曲线段的配合将动力从轴一3传到轴二4,所述的轴二4的花键段A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与挡圈8配合的挡圈槽一17,通过挡圈8定位组合齿轮二7,将轴一3和轴二4连接在一条直线上的同时,还可以切断和结合之间的动力(参见图4-图8);上述角接触球轴承5设置有两个,一个和轴一的A段配合,一个和轴一的C段配合。上述中间轴9的A段设置有与圆柱齿轮一10轴孔配合的花键槽18和挡圈8配合的挡圈槽二20,挡圈8将圆柱齿轮一10定位在中间轴9的A段,中间轴9的B段设置有将圆柱齿轮二12周向定位的键槽,中间轴9的C段设置有圆柱套筒12用于将圆柱齿轮二11定位在中间轴9的B段(参见图9-图1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参见图1和图2):动力从外摆线齿轮曲轴1输入,轴二4输出:当组合齿轮一2和组合齿轮二7结合(组合齿轮一2圆柱面的齿根过度曲线段与小圆柱配合),实现一级减速;当圆柱齿轮一10与组合齿轮一2啮合、圆柱齿轮二11与组合齿轮二7啮合,实现三级减速。动力从轴二4输入,外摆线齿轮曲轴1输出:当组合齿轮一2和组合齿轮二7结合(组合齿轮一2圆柱面的齿根过度曲线段与小圆柱配合),实现一级增速;当圆柱齿轮一10与组合齿轮一2啮合、圆柱齿轮二11与组合齿轮二7啮合,实现三级增速。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摆线齿轮曲轴(1)、组合齿轮一(2)、轴一(3)、轴二(4)、花键套筒(6)、组合齿轮二(7)、中间轴(9)、圆柱齿轮一(10)、圆柱齿轮二(11)和圆柱套筒(12);所述的外摆线齿轮曲轴(1)的曲柄大端上设置有轴孔一(13),轴孔一(13)与轴一(3)的A段配合,外摆线齿轮曲轴(1)的曲柄小端上设置有外摆线齿轮(14),外摆线齿轮(14)与组合齿轮一(2)的左端面上的内摆线齿圈(15)啮合,所述的轴一(3)的B段上设置有键槽,组合齿轮一(2)通过键固连于轴一(3)的B段上,所述的轴二(4)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轴孔二(16),轴二(4)的左端轴上设置有与花键套筒(6)的花键段相同的花键段A段,所述的轴一(3)的D段与轴二(4)的轴孔二(16)相配合连接,所述的组合齿轮二(7)通过键设置于轴二(4)的花键段,所述的轴一(3)的C段设置有花键套筒(6),花键套筒(6)的左端将组合齿轮一(2)定位在轴一(3)的B段上,右端与轴二(4)的花键段A段对接,用于将组合齿轮二(7)拨至与组合齿轮一(2)结合;所述的组合齿轮二(7)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与组合齿轮一(2)圆柱面的齿根过度曲线段配合的小圆柱(19),通过小圆柱(19)与齿根过度曲线段的配合将动力从轴一(3)传到轴二(4),所述的轴二(4)的花键段A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与挡圈(8)配合的挡圈槽一(17),通过挡圈(8)定位组合齿轮二(7),将轴一(3)和轴二(4)连接在一条直线上的同时,还可以切断和结合之间的动力;所述的中间轴(9)的A段设置有与圆柱齿轮一(10)轴孔配合的花键槽(18)和挡圈(8)配合的挡圈槽二(20),挡圈二(21)将圆柱齿轮一(10)定位在中间轴(9)的A段,中间轴(9)的B段设置有将圆柱齿轮二(12)周向定位的键槽,中间轴(9)的C段设置有圆柱套筒(12)用于将圆柱齿轮二(11)定位在中间轴(9)的B段。...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传动变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摆线齿轮曲轴(1)、组合齿轮一(2)、轴一(3)、轴二(4)、花键套筒(6)、组合齿轮二(7)、中间轴(9)、圆柱齿轮一(10)、圆柱齿轮二(11)和圆柱套筒(12);所述的外摆线齿轮曲轴(1)的曲柄大端上设置有轴孔一(13),轴孔一(13)与轴一(3)的A段配合,外摆线齿轮曲轴(1)的曲柄小端上设置有外摆线齿轮(14),外摆线齿轮(14)与组合齿轮一(2)的左端面上的内摆线齿圈(15)啮合,所述的轴一(3)的B段上设置有键槽,组合齿轮一(2)通过键固连于轴一(3)的B段上,所述的轴二(4)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轴孔二(16),轴二(4)的左端轴上设置有与花键套筒(6)的花键段相同的花键段A段,所述的轴一(3)的D段与轴二(4)的轴孔二(16)相配合连接,所述的组合齿轮二(7)通过键设置于轴二(4)的花键段,所述的轴一(3)的C段设置有花键套筒(6),花键套筒(6)的左端将组合齿轮一(2)定位在轴一(3)的B段上,右端与轴二(4)的花键段A段对接,用于将组合齿轮二(7)拨至与组合齿轮一(2)结合;所述的组合齿轮二(7)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与组合齿轮一(2)圆柱面的齿根过度曲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军孙成白攀郝艺珍张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