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99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属于地铁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竖梯结构不稳定、爬上爬下艰难、工作效率低、危险性大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采用竖井结构,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自上而下采用多个独立框架组装而成,且每个框架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和吊耳,便于组装,拆卸及运输,亦可根据基坑高度调整梯笼高度,灵活多变;框架结构采用的方管较粗,焊缝满焊,牢固可靠,整体稳定性好;楼梯宽度较宽,空间大,可供上下人员并排行走或自由错开,携带工具也非常方便;本梯笼四周设有1米高栏杆,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保证上下人员安全,防止坠落攀爬等意外;损耗低,重复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

A ladder cage for pedestrians up and down in Subway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
本技术涉及地铁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
技术介绍
在地铁始发井、车站等深基坑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便捷安全的人行上下通道必不可少。普通的简易竖梯用铁管搭接组装而成,结构不稳定,角度陡峭,竖梯为一折或两折,爬上爬下艰难,且无法满足多人同时上下基坑和携带工具缺少必要的防护,影响施工人员、检查人员等工作效率。尤其是阴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更容易造成伤亡意外,危险性大,无法确保人员安全。为了提高人行上下通道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施工人员、检查人员等工作效率,增加安全性,确保人员安全,需要设计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采用竖井结构,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由框架主结构、独立框架、楼梯、安全网、护栏和顶部透明板几部分组成,框架主结构为多个独立框架自上而下组装而成,且每个独立框架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和吊耳,框架主结构内安装有若干平台主框,平台主框沿框架主结构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框架主结构每层平台四周均设置护栏,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钢丝网构成框架主结构外侧的安全网,框架主结构每层平台之间通过楼梯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独立框架顶角设置的承接角钢尺寸为100×10mm,独立框架顶角设置的吊耳的直径为Ф30mm,厚度为20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主结构和平台主框均为100×6mm方管,平台主框上设有平台铺板,平台铺板为4mm厚的花纹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主结构上连接的若干个独立框架为40×3mm方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梯笼的框架结构均采用焊接连接,框架主结构焊缝满焊,其余结构断焊,焊脚高度均为5mm,外边面涂刷为灰色。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栏为40×3mm,高度1000mm的方管护栏。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钢丝网的钢丝直径φ为4mm;钢丝网的网眼尺寸40×40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主结构的每层平台主框外圈均设置高150mm踢脚,每层转弯处均设置150mm踢脚挡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耳为20mm钢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楼梯宽度为1100mm。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结构简单,自上而下采用多个独立框架组装而成,且每个框架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和吊耳,便于组装,拆卸及运输,亦可根据基坑高度调整梯笼高度,灵活多变。框架结构采用的方管较粗,焊缝满焊,牢固可靠,整体稳定性好。楼梯宽度较宽,空间大,可供上下人员并排行走或自由错开,携带工具也非常方便。本梯笼四周设有1米高栏杆,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保证上下人员安全,防止坠落攀爬等意外。框架结构方管较粗,且均采用焊接连接,牢固可靠,整体稳定性好。每层平台设置踢脚高度较高,有效的防止物件掉落,造成危险。无零散易丢失构件,损耗低,后期投入少,重复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中独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中楼梯的主视图。图4为技术中楼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中楼梯的俯视图。图6为技术中承接角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技术中吊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主结构、2-独立框架、3-楼梯、4-踢脚、5-网眼尺寸40×40mm、6-护栏、7-承接角钢、8-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中,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采用竖井结构,方便施工人员、检查人员等上下,便于解决爬上爬下艰难的问题,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可设置在基坑中间位置,下部分根据工程具体要求变换位置。所述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由框架主结构1、独立框架2、楼梯3、安全网5、护栏6和顶部透明板几部分组成,其中,框架主结构1为多个独立框架2自上而下组装而成,且每个独立框架2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7和吊耳8,独立框架2顶角设置的承接角钢尺寸为100×10mm,独立框架2顶角设置的吊耳的直径为Ф30mm,厚度为20mm,便于组装,拆卸及运输,亦可根据基坑高度调整梯笼高度,灵活多变。框架主结构1内安装有若干平台主框,平台主框沿框架主结构1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框架主结构1和平台主框均为100×6mm方管,平台主框上设有平台铺板,平台铺板为4mm厚的花纹板,框架主结构1上连接的若干个独立框架2为40×3mm方管,框架结构采用的方管较粗,且均采用焊接连接,主结构焊缝满焊,其余结构断焊,焊脚高度均为5mm,外边面涂刷为灰色,焊缝满焊,牢固可靠,整体稳定性好。所述框架主结构1每层平台用四周均设置40×3mm,高度1000mm方管护栏6,护栏6的高度为1米的高栏杆,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钢丝网构成框架主结构1外侧的安全网5,钢丝网的钢丝直径φ为4mm;钢丝网的网眼尺寸40×40mm,保证上下人员安全,防止坠落攀爬等意外。所述框架主结构1的每层平台主框外圈均设置高150mm踢脚4,每层转弯处均设置150mm踢脚挡板,踢脚4高度较高,有效的防止物件掉落,造成危险。本技术的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无零散易丢失构件,损耗低,后期投入少,重复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所述吊耳8为20mm钢板,框架主结构1每层平台之间通过楼梯3连接,楼梯3宽度为1100mm,楼梯3宽度较宽,空间大,可供上下人员并排行走或自由错开,携带工具也非常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结构简单,自上而下采用多个独立框架2组装而成,且每个框架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7和吊耳8,便于组装,拆卸及运输,亦可根据基坑高度调整梯笼高度,灵活多变。框架结构采用的方管较粗,焊缝满焊,牢固可靠,整体稳定性好。楼梯3宽度较宽,空间大,可供上下人员并排行走或自由错开,携带工具也非常方便。本梯笼四周设有1米高栏杆,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保证上下人员安全,防止坠落攀爬等意外。框架结构方管较粗,且均采用焊接连接,牢固可靠,整体稳定性好。每层平台设置踢脚4高度较高,有效的防止物件掉落,造成危险。无零散易丢失构件,损耗低,后期投入少,重复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采用竖井结构,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由框架主结构(1)、独立框架(2)、楼梯(3)、安全网(5)、护栏(6)和顶部透明板几部分组成,框架主结构(1)为多个独立框架(2)自上而下组装而成,且每个独立框架(2)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7)和吊耳(8),框架主结构(1)内安装有若干平台主框,平台主框沿框架主结构(1)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框架主结构(1)每层平台四周均设置护栏(6),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钢丝网构成框架主结构(1)外侧的安全网(5),框架主结构(1)每层平台之间通过楼梯(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采用竖井结构,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由框架主结构(1)、独立框架(2)、楼梯(3)、安全网(5)、护栏(6)和顶部透明板几部分组成,框架主结构(1)为多个独立框架(2)自上而下组装而成,且每个独立框架(2)顶角均焊有承接角钢(7)和吊耳(8),框架主结构(1)内安装有若干平台主框,平台主框沿框架主结构(1)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框架主结构(1)每层平台四周均设置护栏(6),并且整体用钢丝网满封,钢丝网构成框架主结构(1)外侧的安全网(5),框架主结构(1)每层平台之间通过楼梯(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框架(2)顶角设置的承接角钢尺寸为100×10mm,独立框架(2)顶角设置的吊耳的直径为Ф30mm,厚度为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基坑上下行人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结构(1)和平台主框均为100×6mm方管,平台主框上设有平台铺板,平台铺板为4mm厚的花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贤王晓婵张新全赵东华杜博然赵新生张春雷李会赵立华巴建文崔文慧何国铜赵智勇刘吉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