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文昌专利>正文

一体式便携桌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5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便携桌椅,它座椅的一侧的前部与第一折叠支杆的一端铰连,第一折叠支杆的另一端与桌体一侧的后部铰连,桌体另一侧前部与第二折叠支杆的一端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的另一端与座椅的另一侧的后部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由第一折杆、第二折杆和第三折杆连接构成,第一折杆的上端与桌体铰连,第一折杆下端与第二折杆上端铰连,第二折杆下端与第三折杆上端铰连,第三折杆下端与座椅铰连,座椅下部开设椅腿槽,椅腿槽内安装外椅腿,外椅腿通过轴与座椅铰连,外椅腿内安装内椅腿,内椅腿的中部通过铰连轴与外椅腿铰连。它便于携带,是可将桌椅折叠为一体的便携式折叠桌椅。它的桌面高度可随意调节,更加便于户外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便携桌椅
技术介绍
有些需要独立去户外工作的人,如外出写生的画家,去现场勘测的工程师 等,往往会由于在户外找不到合适的桌椅绘画或书写而苦恼,而日常所用的桌 椅过于笨重,不便于携带,现有的各类产品也大都是单独的折叠桌或折叠椅, 没有将桌椅整合成一体,这势必会给携带者增加负担,并且,单独拆装也十分 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便携桌椅,它便于携带、无需拆 装,是可将桌椅折叠为一体的便携式折叠桌椅。它的桌面高度可随意调节,更 加便于户外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体式便携桌椅,包括座 椅,座椅的一侧的前部与第一折叠支杆的一端铰连,第一折叠支杆的另一端与 桌体一侧的后部铰连,桌体另一侧前部与第二折叠支杆的一端铰连,第二折叠 支杆的另一端与座椅的另一侧的后部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由第一折杆、第二折 杆和第三折杆连接构成,第一折杆的上端与桌体铰连,第一折杆的下端与第二 折杆上端铰连,第二折杆的下端与第三折杆上端铰连,第三折杆的下端与座椅 铰连,座椅的下部开设椅腿槽,椅腿槽内安装"U"形外椅腿,"U"形外椅腿通过轴与座椅铰连,"u"形外椅腿内安装"u"形内椅腿,"u"形内椅腿的中部 通过铰连轴与"u"形外椅腿铰连。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桌体的上部对称设置两条导轨,两导轨之间活动安装第一主桌面和第二主桌面,第一 主桌面的一端通过第一折页与第一副桌面的一端铰连,第二主桌面的一端通过 第二折页与第二副桌面铰连,桌体的内部开设桌洞。座椅的后部对称设置第一 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安装椅背,椅背的一端通 过椅背轴分别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铰连,椅背位于座椅的底部。第一定 位板上开设第一弧形定位槽,第二定位板上开设第二弧形定位槽,椅背的两侧 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杆上安装第一手轮,第二定位杆 上安装第二手轮,座椅的底部分别开设第一手轮槽和第二手轮槽。第二折杆上 开设滑槽,滑槽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定位槽,定位槽的直径大于第二折杆的宽度, 第三折杆与第二折杆的铰连弹簧轴位于滑槽内,弹簧轴的一端安装定位手轮, 弹簧轴上安装弹簧和定位块。桌体上安装第一提手,座椅上安装第二提手,第 一提手与桌体铰连,第二提手与座椅铰连。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廉、携带方便、 无需组装、占地面积小,仅需要很小一块平地就可正常使用,桌面高度及角度 都可调节,可适应多种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要求。将桌面与座椅折叠为一体,可 减少携带人员的搬运负担,并且,其体积较小、便于装车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折叠桌体的桌面为展开状态;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_4是图1 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折叠桌体的桌面为闭合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折叠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定位手轮位于滑槽末端的定位槽内;图8是图1的B向 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定位手轮位于滑槽中部;图9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l桌体2座椅3第一折叠支杆4第一折杆5第二折杆6 第三折杆7第一主桌面8第一副桌面9第一导向块IO第一折页11导轨 12桌洞13第一提手14第二提手15椅背16椅腿槽17"U"形外椅腿18 第一手轮槽19第一手轮20第一定位杆21第一弧形定位槽22椅背轴 23弹簧轴24弹簧25滑槽26定位槽27定位块28定位手轮29第二主 桌面30第二副桌面31第二导向块32第二折页33"U"形内椅腿34铰 连轴35轴36第一定位板37第二定位板38第二弧形定位槽39第二手 轮40第二定位杆41第二手轮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便携桌椅,包括座椅2,座椅2的一侧的前部与第 一折叠支杆3的一端铰连,第一折叠支杆3的另一端与桌体1一侧的后部铰连, 桌体1另一侧前部与第二折叠支杆的一端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的另一端与座椅2 的另一侧的后部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由第一折杆4、第二折杆5和第三折杆6连 接构成,第一折杆4的上端与桌体1铰连,第一折杆4的下端与第二折杆5上 端铰连,第二折杆5的下端与第三折杆6上端铰连,第三折杆6的下端与座椅2 铰连,座椅2的下部开设椅腿槽16,椅腿槽16内安装"U"形外椅腿17, "U" 形外椅腿17通过轴35与座椅2铰连,"U"形外椅腿17内安装"U"形内椅腿 33, "U"形内椅腿33的中部通过铰连轴34与"U"形外椅腿17铰连。本实用 新型使用时,将其如图l所示展开,第二折叠支杆的三根杆第一折杆4、第二折 杆5和第三折杆6充分伸展,"U"形外椅腿17和"U"形内椅腿33落下,此时, 桌体1位于座椅2的前上方,方便人们坐于座椅2上,利用桌体l进行书写; 当使用完后,可将桌体l向座椅2的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将第二折杆5相对第三折杆6逆时针旋转,直至第一折杆4、第二折杆5和第三折杆6重合,此 时,桌体1和座椅2如图5所示,闭合成一个;然后,再将"U"形外椅腿17 和"U"形内椅腿33收入座椅2的椅腿槽16内,使整个课桌椅折叠成一个矩形 箱体,以便于放置和携带。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可增加桌体l表面的面积,使人们有总够的 空间,可在桌体1的上部对称设置两条导轨11,两条导轨11之间活动安装第一 主桌面7和第二主桌面29,第一主桌面7的一端通过第一折页10与第一副桌面 8的一端铰连,第二主桌面29的一端通过第二折页32与第二副桌面30铰连, 桌体1的内部开设桌洞12,桌洞12内可存放各类物品。当人们需要增加桌体l 表面的面积时,可先将第一主桌面7和第二主桌面29沿导轨11向两边拉开, 再将第一主桌面7下部的第一副桌面8和第二主桌面29下部的第二副桌面30 分别翻转至水平位置,并将第一副桌面8和第二副桌面30拼接成一体。为确保 第一主桌面7和第二主桌面29可沿导轨11直线往复滑动,可在导轨11内壁上 开设滑槽,在第一主桌面7的两侧设置第一导向块9,在第二主桌面29的两侧 设置第二导向块31,第一导向块9和第二导向块31对第一主桌面7和第二主桌 面29起导向作用。为使本技术折叠后,表面平整便于携带,可在座椅2的后部对称设置 第一定位板36和第二定位板37,第一定位板36和第二定位板37之间安装椅背 15,椅背15的一端通过椅背轴22分别与第一定位板36和第二定位板37铰连, 椅背15位于座椅2的底部。当本技术折叠后,可将椅背15如图6所示, 折叠至座椅2的底部,此时,椅背15可将椅腿槽16完全遮挡,使座椅2的底 部平整光滑;当本技术打开时,如图1和图9所示,椅背15向上翻转,供 人们依靠,可提高座椅2的舒适度。为使椅背15向上翻转的角度可调,可在第一定位板36上开设第一弧形定 位槽21,第二定位板37上开设第二弧形定位槽38,椅背15的两侧分别设置第 一定位杆20和第二定位杆40,第一定位杆20上安装第一手轮19,第二定位杆 40上安装第二手轮39,座椅2的底部分别开设第一手轮槽18和第二手轮槽41。 当椅背15向上翻转时,椅背15两侧的第一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便携桌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椅(2),坐椅(2)的一侧的前部与第一折叠支杆(3)的一端铰连,第一折叠支杆(3)的另一端与桌体(1)一侧的后部铰连,桌体(1)另一侧前部与第二折叠支杆的一端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的另一端与坐椅(2)的另一侧的后部铰连,第二折叠支杆由第一折杆(4)、第二折杆(5)和第三折杆(6)连接构成,第一折杆(4)的上端与桌体(1)铰连,第一折杆(4)的下端与第二折杆(5)上端铰连,第二折杆(5)的下端与第三折杆(6)上端铰连,第三折杆(6)的下端与坐椅(2)铰连,坐椅(2)的下部开设椅腿槽(16),椅腿槽(16)内安装“U”形外椅腿(17),“U”形外椅腿(17)通过轴(35)与坐椅(2)铰连,“U”形外椅腿(17)内安装“U”形内椅腿(33),“U”形内椅腿(33)的中部通过铰连轴(34)与“U”形外椅腿(17)铰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武文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