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66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线钢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1)加热温度限制在1200~1250℃,均热段温度限制在1190~1230℃,将加热总时间限定在270~330分钟,高温段时间限制在120~180分钟,出炉温度保证在1200℃以上;2)粗轧采用横‑纵轧制方式,并且横轧4~6道次,纵轧2~4道次,且开轧温度不得低于1150℃,横轧后待温至1040~1080℃再纵轧;同时保证纵轧累计压下率在55%以上,纵轧单道次压下率为限制为20%,中间坯厚度为80~90mm;3)开轧温度为780~850℃,精轧终轧温度至750~800℃,轧制完成后入水温度790~810℃;4)采用控冷模式,上水量为400~500m 3/h,下水量为1300~1400m 3/h,开12~15组,水比为1/3,冷却速度为10~20℃/s,保证返红温度在420~480℃。改善厚度规格L555M低温DWTT性能,提高性能合格率。

Method of Improving DWTT Performance of Thick Specification L555M Pipeline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线钢管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产业的兴起,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管道的输量和运输距离不断增加,管道建设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大直径、高强度、高韧性的管线钢管。钢铁冶金和管道制造工业的技术进步,使我国高性能管线钢的质量、水平和服役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具备X80钢级、大壁厚供货能力的钢管生产线产能达500万吨/年以上。虽然钢铁和焊管企业在生产高性能的高钢级、大口径、大壁厚管线钢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管壁厚度大于20mm的高钢级管线钢的研宄和试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管壁厚度大于24mm的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由于厚度限制,低温落锤撕裂性能不易控制,所生产出的L555M,强度、韧性等性能指标不能够达到技术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改善厚度规格L555M低温DWTT性能,提高性能合格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将钢坯依次进行加热、粗轧、精轧、控冷和矫直,得到厚规格管线钢成品。1)加热阶段:限定加热时间及高温段温度,加热温度限制在1200~1250℃,均热段温度限制在1190~1230℃,将加热总时间限定在270~330分钟,高温段时间限制在120~180分钟,出炉温度保证在1200℃以上;2)粗轧阶段:粗轧采用横-纵轧制方式,并且横轧4~6道次,纵轧2~4道次,且开轧温度不得低于1150℃,横轧后待温至1040~1080℃再纵轧;同时保证纵轧累计压下率在55%以上,纵轧单道次压下率为限制为20%,中间坯厚度为80~90mm;3)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780~850℃,精轧终轧温度至750~800℃,轧制完成后入水温度790~810℃;4)控冷阶段:采用控冷模式,上水量为400~500m3/h,下水量为1300~1400m3/h,开12~15组,水比为1/3,冷却速度为10~20℃/s,保证返红温度在420~480℃;5)矫直阶段采用3道次矫直,保证矫直后钢板板形平直。所述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04%~0.06%,Si:015%~0.25%,Mn:1.73%~1.83%,P≤0.015%,S≤0.003%,Nb:0.06%~0.08%,Ti:0.008%~0.020%,Mo:0.14%~0.18%,Ni:0.20%~0.24%,Cu:0.10%~0.16%,N:≤0.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1、所述的厚规格管线钢采用较低成本的合金体系,通过优化控轧控冷工艺,使所述的管线钢具有细晶粒铁素体组织,从而保证其落锤撕裂性能。2、本专利技术加热时采用6阶段加热,保证了坯料加热均匀。3、通过降低轧制温度、提高轧制变形量、增加层流冷却速度,获得超细晶铁素体,使所述的管线钢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和优异的落锤撕裂性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一种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将钢坯依次进行加热、粗轧、精轧、控冷和矫直,得到厚规格管线钢成品。1)加热阶段:限定加热时间及高温段温度,加热温度限制在1200~1250℃,均热段温度限制在1190~1230℃,将加热总时间限定在270~330分钟,高温段时间限制在120~180分钟,出炉温度保证在1200℃以上;2)粗轧阶段:粗轧采用横-纵轧制方式,并且横轧4~6道次,纵轧2~4道次,且开轧温度不得低于1150℃,横轧后待温至1040~1080℃再纵轧;同时保证纵轧累计压下率在55%以上,纵轧单道次压下率为限制为20%,中间坯厚度为80~90mm;3)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780~850℃,精轧终轧温度至750~800℃,轧制完成后入水温度790~810℃;4)控冷阶段:采用控冷模式,上水量为400~500m3/h,下水量为1300~1400m3/h,开12~15组,水比为1/3,冷却速度为10~20℃/s,保证返红温度在420~480℃;5)矫直阶段采用3道次矫直,保证矫直后钢板板形平直。所述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04%~0.06%,Si:015%~0.25%,Mn:1.73%~1.83%,P≤0.015%,S≤0.003%,Nb:0.06%~0.08%,Ti:0.008%~0.020%,Mo:0.14%~0.18%,Ni:0.20%~0.24%,Cu:0.10%~0.16%,N:≤0.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实施例1:一种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04%~0.06%,Si:015%~0.25%,Mn:1.73%~1.83%,P≤0.015%,S≤0.003%,Nb:0.06%~0.08%,Ti:0.008%~0.020%,Mo:0.14%~0.18%,Ni:0.20%~0.24%,Cu:0.10%~0.16%,N:≤0.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规格为:26.4*3712*12500mm。一种提高上述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将钢坯依次进行加热、粗轧、精轧、控冷和矫直,得到厚规格管线钢成品。1)加热阶段:限定加热时间及高温段温度,加温度限制在1200~1250℃,均热段温度限制在1190~1230℃,将加热总时间限定在270~330分钟,高温段时间限制在120~180分钟,出炉温度保证在1200℃以上;2)粗轧阶段:粗轧采用横-纵轧制方式,并且横轧4~6道次,纵轧2~4道次,且开轧温度不得低于1150℃,横轧后待温至1040~1080℃再纵轧;同时保证纵轧累计压下率在55%以上,纵轧单道次压下率为限制为20%,中间坯厚度为80~90mm;3)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780~850℃,精轧终轧温度至750~800℃,轧制完成后立即入水,保证入水温度790~810℃;4)控冷阶段:采用半自动控冷模式,上水量为400~500m3/h,下水量为1300~1400m3/h,开12~15组,水比为1/3,冷却速度为10~20℃/s,保证返红温度在420~480℃;5)矫直阶段采用3道次矫直,保证矫直后钢板板形平直。本专利技术改善了厚度规格L555M低温DWTT性能,提高性能合格率,使钢板各项性能指标达到理想要求,钢板性能合格率超过95%以上。钢板力学性能为:横向屈服强度值540-600MPa,抗拉强度640-730MPa,横向屈强比≤0.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将钢坯依次进行加热、粗轧、精轧、控冷和矫直,得到厚规格管线钢成品,其特征在于,1)加热阶段:限定加热时间及高温段温度,加热温度限制在1200~1250℃,均热段温度限制在1190~1230℃,将加热总时间限定在270~330分钟,高温段时间限制在120~180分钟,出炉温度保证在1200℃以上;2)粗轧阶段:粗轧采用横‑纵轧制方式,并且横轧4~6道次,纵轧2~4道次,且开轧温度不得低于1150℃,横轧后待温至1040~1080℃再纵轧;同时保证纵轧累计压下率在55%以上,纵轧单道次压下率为限制为20%,中间坯厚度为80~90mm;3)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780~850℃,精轧终轧温度至750~800℃,轧制完成后入水温度790~810℃;4)控冷阶段:采用控冷模式,上水量为400~500m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厚规格L555M级别管线钢DWTT性能的方法,将钢坯依次进行加热、粗轧、精轧、控冷和矫直,得到厚规格管线钢成品,其特征在于,1)加热阶段:限定加热时间及高温段温度,加热温度限制在1200~1250℃,均热段温度限制在1190~1230℃,将加热总时间限定在270~330分钟,高温段时间限制在120~180分钟,出炉温度保证在1200℃以上;2)粗轧阶段:粗轧采用横-纵轧制方式,并且横轧4~6道次,纵轧2~4道次,且开轧温度不得低于1150℃,横轧后待温至1040~1080℃再纵轧;同时保证纵轧累计压下率在55%以上,纵轧单道次压下率为限制为20%,中间坯厚度为80~90mm;3)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780~850℃,精轧终轧温度至750~800℃,轧制完成后入水温度7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震张坤李新玲李靖年丛津功王若钢王刚段江涛应传涛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