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48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特种薄膜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经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软单体24‑30%;甲基丙烯酸甲酯10‑15%;苯乙烯5‑10%;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3‑5%;有机硅单体0.5‑1.5%;溶剂余量。该树脂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情况下均表现出优异的容易撕掉的优点,同时,本树脂无需使用增塑剂,同时也解决了高温下的树脂回粘性的问题。

A tearable film thermoplastic acrylic resi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丙烯酸类可撕膜的主要作用原理在于,树脂溶解和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当涂层喷涂到固态表面时,随着溶剂的挥发,在固态表面形成一层可撕的薄膜。现有的丙烯酸类可撕膜的主要缺陷在于:一般可撕膜低温容易撕但高温(如180℃)不容易剥离,存在粘附力大和膜易断裂的问题;一般通过添加增塑剂来克服高温下的回粘性的问题,同时,在添加增塑剂时,容易产生增塑剂迁移现象。基于上述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一种热塑性的丙烯酸树脂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树脂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情况下均表现出优异的容易撕掉的优点,同时,本树脂无需使用增塑剂,同时也解决了高温下的树脂回粘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经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软单体24-30%;甲基丙烯酸甲酯10-15%;苯乙烯5-10%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3-5%;有机硅单体0.5-1.5%;溶剂余量。在上述的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中,所述的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正丁酯。在上述的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中,所述的有机硅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酰氧基乙烯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上述的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中,所述的溶剂为苯、二甲苯中的一种。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0-80℃;将软弹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有机硅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单体相;步骤2:单体相和70-80%引发剂同时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2-3h;步骤3: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80-85℃的条件下保温1-2h,反应结束后即可;引发剂总量相当于单体相总重的0.5-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树脂柔顺性单体(如软弹体)和耐温性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来满足树脂的柔性和韧性。通过引进反应型的硅氧烷单体改善剥离性。进一步的,调节合适的工艺和引发剂,控制分子量达到好消泡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0℃;将软弹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有机硅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单体相;步骤2:单体相和70-80%引发剂同时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2h;步骤3: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80-85℃的条件下保温1h,反应结束后即可配方表如下:丙烯酸乙酯25g;甲基丙烯酸甲酯15g;苯乙烯5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4g;三乙酰氧基乙烯基硅烷1g;偶氮二异丁腈0.5g,二甲苯50g。实施例2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0℃;将软弹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有机硅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单体相;步骤2:单体相和70-80%引发剂同时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3h;步骤3: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80-85℃的条件下保温1h,反应结束后即可配方表如下:丙烯酸正丁酯3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苯乙烯10g;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5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5g;偶氮二异丁腈0.55g,二甲苯44g。实施例3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5℃;将软弹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有机硅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单体相;步骤2:单体相和70-80%引发剂同时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2h;步骤3: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85℃的条件下保温2h,反应结束后即可配方表如下:丙烯酸正丁酯27g;甲基丙烯酸甲酯12g;苯乙烯7g;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4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5g;偶氮二异丁腈0.3g,二甲苯48g。对比例1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5℃;将软弹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有机硅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单体相;步骤2:单体相和70-80%引发剂同时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2h;步骤3: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85℃的条件下保温2h,反应结束后即可配方表如下:丙烯酸正丁酯29g;甲基丙烯酸甲酯13g;苯乙烯8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5g;偶氮二异丁腈0.3g,二甲苯48g。对比例2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5℃;将软弹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混合均匀得到单体相;步骤2:单体相和70-80%引发剂同时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2h;步骤3: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85℃的条件下保温2h,反应结束后即可配方表如下:丙烯酸正丁酯27g;甲基丙烯酸甲酯12g;苯乙烯7g;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5.5g;偶氮二异丁腈0.3g,二甲苯48g。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的树脂涂覆到丝网印刷层上,反复涂覆2次。待薄膜固化成型后在常温下和18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撕膜测试。测试结果常温剥离性能高温剥离性能实施例1无断裂、易撕开无断裂、易撕开实施例2无断裂、易撕开无断裂、易撕开实施例3无断裂、易撕开无断裂、易撕开对比例1无断裂、易撕开有断裂、难撕开对比例2无断裂、易撕开无断裂、难撕开通过上述测试可以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3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并且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剥离性能。实施例1-3的平均分子量为20000,其附着力小,结构韧性好。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经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软单体 24‑30%;甲基丙烯酸甲酯 10‑15%;苯乙烯 5‑10%;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 3‑5%;有机硅单体 0.5‑1.5%;溶剂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4 CN 20191043820311.一种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经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软单体24-30%;甲基丙烯酸甲酯10-15%;苯乙烯5-10%;甲基丙烯酸C12-C18的烷基酯3-5%;有机硅单体0.5-1.5%;溶剂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正丁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膜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硅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酰氧基乙烯基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锐涂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