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4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包括若干沿面料经线方向分布的循环单元,循环单元至少包括沿面料纬线方向依次成圈的第一路纬纱以及第二路纬纱编织而成,第一路纬纱为第一粘胶纤维,第二路纬纱为混纺纱,每根混纺纱由第二粘胶纤维、腈纶、氨纶加捻形成,面料沿纬线方向的两端的背面设置有防脱里层,防脱里层包括若干沿面料纬线方向分布且沿面料经线方向依次成圈的涤纶编织而成,防脱里层与循环单元通过热熔胶粘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防脱里层通过热熔胶固定于面料纬线方向的两端使得循环单元中的纬纱固定于防脱里层上从而防止循环单元中的纬纱在局部断裂时大面积散脱,具有结构简单,防散脱效果好等优点。

A Piece of Colored Knitt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段彩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段彩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段彩面料是由段彩纱线经过大圆机针织形成的新型面料,富有层次变化及立体感。授权公告号为CN20264407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轻薄面料,由总纱线构成,所述总纱线由真丝纱线、木棉纱线和纯棉纱线通过大圆机纺织构成;所述面料的密度PA不小于100纵列/5CM,PB不小于80横列/5CM。该技术采用木棉和真丝与纯棉原料进行混纺,木棉纤维和真丝纤维对纯棉纤维产生一定的支撑力,使得面料不易起皱;结合了木棉的轻柔、保暖,真丝的爽滑和纯棉的柔和贴身,同时避免了这三种原料的缺点。该技术为纬编针织面料,因边缘缝合质量不佳或使用时的磨损等因素容易脱圈走纱,使面料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段彩针织面料,能够防止纬纱脱圈走纱从而提升使用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包括若干沿面料经线方向分布的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至少包括沿面料纬线方向依次成圈的第一路纬纱以及第二路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路纬纱为粘胶纤维,所述第二路纬纱为混纺纱,每根所述混纺纱由粘胶纤维、腈纶、氨纶加捻形成,面料沿纬线方向的两端的背面设置有防脱里层,所述防脱里层包括若干沿面料纬线方向分布且沿面料经线方向依次成圈的涤纶编织而成,所述防脱里层与循环单元通过热熔胶粘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脱里层将面料纬线方向的两端的第一路纬纱和第二路纬纱固定起来,通过防脱里层中的涤纶与循环单元中的第一路纬纱和第二路纬纱通过热熔胶粘连,使循环单元中的第一路纬纱和第二路纬纱不易散脱。进一步设置为:面料表面设置有功能区,所述功能区包括荧光警示区,所述荧光警示区包括设置于面料背对防脱里层的表面的透明保护层以及填充于透明保护层内荧光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荧光警示区使面料具有警示功能,利用透明保护层容纳荧光粉,使荧光粉不易散失且能够透过透明保护层透出,从而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散发出荧光起到警示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明保护层内还填充有镭射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镭射粉使得面料在光线照射下能出现光鲜亮丽的颜色,增加美观度,适应用户需求。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功能区包括静电防护区,所述静电防护区包括设置于面料背对防脱里层的表面的导电纤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静电防护区使得面料上静电能够沿面料经线方向导通,从而防止静电危害,导电纤维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结构简单,导电效果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纤维层沿面料经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粘胶纤维表面喷涂有纳米级二氧化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级二氧化钛具有屏蔽紫外线能力,使面料具有良好的紫外线防护功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氨纶上喷涂有磁石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石粉对人体进行磁疗,使得面料具有保健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上镀有银镀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银镀层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面料不易发生静电危害。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粘胶纤维上喷涂有檀香木粉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檀香木粉末具有除臭、吸汗、清香的特性,使得面料不容易发臭,提升了面料的吸汗性能且使得面料香气四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沿面料纬线方向分布且沿面料经线方向依次成圈的涤纶编织而成的防脱里层与循环单元通过热熔胶粘连,使涤纶与循环单元中的第一路纬纱和第二路纬纱固定连接,当有纬纱断裂或脱散时,纬纱仍然固定于防脱里层上,从而防止面料纬纱脱散跑圈;2、功能区中设置有静电防护区和荧光警示区,静电防护区将面料表面的静电导通以防止静电积累以后的静电危害,荧光警示区通过反光作用使面料更加醒目,具有警示提醒的作用;3、第二粘胶纤维上喷涂有檀香木粉末层,利用檀香木粉末具有除臭、吸汗、清香的特性,使得面料不容易发臭,提升了面料的吸汗性能且使得面料香气四溢。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纬编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第一路纬纱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路纬纱加捻结构示意图。图中:1、循环单元;2、第一路纬纱;21、第一粘胶纤维;22、纳米级二氧化钛;3、第二路纬纱;31、第二粘胶纤维;32、腈纶;33、氨纶;4、防脱里层;41、涤纶;42、热熔胶;5、功能区;61、荧光警示区;62、透明保护层;63、粉腔;64、荧光粉;65、镭射粉;66、静电防护区;7、磁石粉;8、银镀层;9、檀香木粉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若干沿面料经线方向分布的循环单元1,循环单元1包括沿面料纬线方向依次成圈的第一路纬纱2以及第二路纬纱3编织而成。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路纬纱2为第一粘胶纤维21,第一粘胶纤维21表面喷涂有纳米级二氧化钛22。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路纬纱3为混纺纱,每根混纺纱由第二粘胶纤维31、腈纶32、氨纶33加捻形成,第二粘胶纤维31上喷涂有檀香木粉末层9,氨纶33上喷涂有磁石粉7。如图2和图3所示,面料表面设置有功能区5,功能区5包括荧光警示区61和静电防护区66,荧光警示区61包括透明保护层62以及荧光粉64,透明保护层62设置于面料背对防脱里层4的表面上,透明保护层62内开设有粉腔63,粉腔63内填充有荧光粉64和镭射粉65。静电防护区66包括设置于面料背对防脱里层4的表面的导电纤维层。如图2和图3所示,面料沿纬线方向的两端的背面设置有防脱里层4,防脱里层4包括若干沿面料纬线方向分布且沿面料经线方向依次成圈的涤纶41编织而成,涤纶41上镀有银镀层8,涤纶41与循环单元1通过热熔胶42粘连。银镀层8通过广布式纳米植入镀银技术,使银离子芯巧妙而牢固地与以化学纤维、棉纤维为基体的纤维素结合成一体,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把银离子性能发挥到最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包括若干沿面料经线方向分布的循环单元(1),所述循环单元(1)至少包括沿面料纬线方向依次成圈的第一路纬纱(2)以及第二路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路纬纱(2)为第一粘胶纤维(21),所述第二路纬纱(3)为混纺纱,每根混纺纱由第二粘胶纤维(31)、腈纶(32)、氨纶(33)加捻形成,其特征在于:面料沿纬线方向的两端的背面设置有防脱里层(4),所述防脱里层(4)包括若干沿面料纬线方向分布且沿面料经线方向依次成圈的涤纶(41)编织而成,所述防脱里层(4)与循环单元(1)通过热熔胶(42)粘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包括若干沿面料经线方向分布的循环单元(1),所述循环单元(1)至少包括沿面料纬线方向依次成圈的第一路纬纱(2)以及第二路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路纬纱(2)为第一粘胶纤维(21),所述第二路纬纱(3)为混纺纱,每根混纺纱由第二粘胶纤维(31)、腈纶(32)、氨纶(33)加捻形成,其特征在于:面料沿纬线方向的两端的背面设置有防脱里层(4),所述防脱里层(4)包括若干沿面料纬线方向分布且沿面料经线方向依次成圈的涤纶(41)编织而成,所述防脱里层(4)与循环单元(1)通过热熔胶(42)粘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段彩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面料表面设置有功能区(5),所述功能区(5)包括荧光警示区(61),所述荧光警示区(61)包括设置于面料背对防脱里层(4)的表面的透明保护层(62)以及填充于透明保护层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云萍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