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17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1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焊接机,其包括:上料单元,其包括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上料部和第二上料部,其中,第二上料部具有第二敞口;传送单元,其设置于上料单元的一侧;传送单元具有夹持部朝向第一敞口打开以夹持顶筋且朝向第二敞口打开以夹持立筋的第一工作状态、夹持部关闭以输送顶筋和立筋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夹持部朝向传送单元的一侧打开以释放顶筋和立筋的第三工作状态;焊接单元,其设置于传送单元的一侧;焊接单元包括夹持件和位于夹持件上方的第一焊接头,焊接单元在夹持部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后,夹持件夹持立筋,第一焊接头焊接顶筋和立筋。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进行焊接的焊接机。

We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接机
本申请涉及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焊接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马镫包括水平延伸的顶筋、位于该顶筋相对侧的立筋以及位于每个立筋底部的底筋。该顶筋、立筋以及底筋焊接而成。且顶筋、立筋以及底筋中任意两个均相垂直。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手工焊枪点焊。具体地,首先将顶筋、立筋以及底筋支好。然后手持焊枪围着对接口周焊或者点焊。当顶筋、立筋以及底筋的长度较短时,手工焊枪点焊的劳动强度还不算特别高。当顶筋、立筋以及底筋的长度较长时,手工焊枪点焊的劳动强度将非常大,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进行焊接的焊接机。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能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焊接机,包括:上料单元,其包括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上料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上料部一侧的第二上料部,其中,所述第二上料部具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上料部用于使置入的顶筋能通过所述第一敞口输出;所述第二上料部用于使置入的立筋能通过所述第二敞口输出;传送单元,其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的一侧;所述传送单元上设置有能开合的夹持部;所述传送单元具有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敞口打开以夹持所述顶筋且朝向所述第二敞口打开以夹持所述立筋的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夹持部关闭以输送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打开以释放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的第三工作状态;焊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所述焊接单元包括夹持件和位于所述夹持件上方的第一焊接头,所述焊接单元在所述夹持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后,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立筋,所述第一焊接头焊接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料部包括位于所述夹持部上方的第一料斗和位于所述第一料斗下方的第一导条,其中,所述第一料斗具有向下敞开的所述第一敞口,所述第一导条从所述第一敞口朝向所述第一料斗面对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延伸。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料斗包括靠近所述传送单元的第一斜板和位于所述第一斜板背对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形成水平延伸且横截面为楔形的第一凹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料斗与所述第一导条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送料轮,两个所述第一送料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敞口的相对侧,且每个所述第一送料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料部包括位于所述夹持部一侧的第二料斗和位于所述第二料斗面对所述夹持部一侧的第二导条,其中,所述第二料斗具有朝向所述夹持部敞开的第二敞口,所述第二导条从所述第二敞口朝向所述夹持部延伸。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料斗与所述第二导条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送料轮,两个所述第二送料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敞口的相对侧,且每个所述第二送料轮的转动轴线竖直延伸。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送单元包括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传送单元包括能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转动的第一传送机构以及第二传送机构;所述夹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的第一夹持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的第二夹持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焊接单元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夹持件下方的第二焊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焊接头相连接的第三上料部;所述第二焊接头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三上料部能向所述第二焊接头输送底筋且能对所述底筋和所述立筋进行焊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焊接单元背对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的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用于悬挂马镫。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单元与所述焊接单元之间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上能转动地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用于使所述马镫从所述焊接单元朝向所述收集单元移动。本申请提供的焊接机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焊接机通过设置上料单元、传送单元以及焊接单元使得只需要将顶筋置入第一上料部。将立筋置入第二上料部即能。然后传送单元能向焊接单元传送顶筋和立筋。且焊接单元能对顶筋和立筋进行焊接。如此完成顶筋与立筋之间的自动焊接过程。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进行焊接的焊接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马镫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轴测图;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第一料斗的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焊接单元及收集单元的轴测图;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焊接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收集单元的轴测图;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焊接机的第一链条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1、上料单元;13、第一敞口;15、第一上料部;17、第二上料部;19、第二敞口;21、顶筋;23、立筋;25、传送单元;27、夹持部;29、焊接单元;31、夹持件;33、第一焊接头;35、上料框架;37、第一料斗;39、第一导条;41、第一斜板;43、第二斜板;45、第一凹槽;47、第一送料轮;49、第二料斗;51、第二导条;53、第三斜板;55、第四斜板;57、第二凹槽;59、第二送料轮;61、第一端;63、第二端;65、第一夹持部;67、第二夹持部;69、第一传送机构;71、第二传送机构;73、第一从动链轮组;75、第一主动链轮组;77、第一链条;79、第一链节;81、第二从动链轮组;83、第二主动链轮组;85、第二链条;87、第二链节;89、传送框架;91、第二焊接头;93、第三上料部;95、底筋;97、第三料斗;99、拨料盘;101、第三导条;103、承接槽;105、拉杆;107、焊接框架;109、第二气缸;111、第一气缸;113、收集单元;117、马镫;119、挂架;121、立架;123、底座;125、出料机构;127、拨杆;129、销轴;131、拨料缸;133、挂接部;135、导板;137、底板;139、第一轨道;141、第一滚轮;143、液压缸;145、第二轨道;147、第二滚轮;149、立柱;151、横梁;153、第一连接杆;155、第二连接杆;157、第三连接杆;159、第四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至图8。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焊接机,其能以包括:上料单元11,其包括具有第一敞口13的第一上料部15和位于所述第一上料部15一侧的第二上料部17,其中,所述第二上料部17具有第二敞口19;所述第一上料部15用于使置入的顶筋21能通过所述第一敞口13输出;所述第二上料部17用于使置入的立筋23能通过所述第一敞口13输出;传送单元25,其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11的一侧;所述传送单元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单元,其包括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上料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上料部一侧的第二上料部,其中,所述第二上料部具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上料部用于使置入的顶筋能通过所述第一敞口输出;所述第二上料部用于使置入的立筋能通过所述第二敞口输出;传送单元,其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的一侧;所述传送单元上设置有能开合的夹持部;所述传送单元具有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敞口打开以夹持所述顶筋且朝向所述第二敞口打开以夹持所述立筋的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夹持部关闭以输送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打开以释放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的第三工作状态;焊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所述焊接单元包括夹持件和位于所述夹持件上方的第一焊接头,所述焊接单元在所述夹持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后,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立筋,所述第一焊接头焊接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单元,其包括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上料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上料部一侧的第二上料部,其中,所述第二上料部具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上料部用于使置入的顶筋能通过所述第一敞口输出;所述第二上料部用于使置入的立筋能通过所述第二敞口输出;传送单元,其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的一侧;所述传送单元上设置有能开合的夹持部;所述传送单元具有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敞口打开以夹持所述顶筋且朝向所述第二敞口打开以夹持所述立筋的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夹持部关闭以输送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打开以释放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的第三工作状态;焊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所述焊接单元包括夹持件和位于所述夹持件上方的第一焊接头,所述焊接单元在所述夹持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后,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立筋,所述第一焊接头焊接所述顶筋和所述立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部包括位于所述夹持部上方的第一料斗和位于所述第一料斗下方的第一导条,其中,所述第一料斗具有向下敞开的所述第一敞口,所述第一导条从所述第一敞口朝向所述第一料斗面对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包括靠近所述传送单元的第一斜板和位于所述第一斜板背对所述传送单元的一侧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形成水平延伸且横截面为楔形的第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与所述第一导条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送料轮,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路强曲丽丽丁军王颖轧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