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96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包括:一进水筒体,其顶部开口与球形高速混床的进水口连接,底部封闭;多根沿筒体径向设置的布水管,其一端与筒体内腔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布水管由楔形绕丝螺旋式连续绕在呈圆周式轴向排列的若干支撑杆上形成,绕丝间形成开口,作为水流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水装置采用分流+多布水管的布水方式,不会在布水管外出现局部射流和漩涡,保证进水装置的出水水流均匀且低速向下方的树脂层流动,使水流均匀缓慢经过树脂层,保持树脂层的稳定,树脂层的交换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提高整体混床的制水能力,提高混床的出水水质;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小。

A Water Intake Device for High Speed Spherical Mixed Bed in Condensate Precision Treatment System of Power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型热力发电厂凝结水系统中,均设置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精处理装置的核心设施一般为球形高速混床,用以对凝结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保证进入电厂锅炉内水质的高品质。球形高速混床的结构外形为球形,内部包括顶部布水装置、底层水帽及添加的阴/阳树脂。球形高速混床的布水装置采用缓冲板+布水水帽的方式,布水水帽分布在缓冲板下方的多块多孔板上。实际运行期间,多孔板之间比较容易出现安装缝隙,水流经过缝隙时出现射流冲击下层的树脂层;布水水帽由于水帽入口流速较高,水帽出口的水流冲击强烈,且各水帽之间的水流相互干扰,水帽出口水流产生涡流区,同样冲击下层树脂层。由于树脂的密度与水接近但略大于水,在混床内出现的水流不稳定情况时,树脂极易悬浮在水中,导致树脂层局部的树脂悬浮而减薄树脂层,出现树脂层局部树脂过早失效而降低混床的制水能力。且在混床内水流不均匀时,局部区域水流速过高,也会导致该区域的树脂过早失效,同样降低整体混床的制水能力,混床的出水水质降低,影响锅炉的运行可靠性。解决混床的周期制水能力,主要在于保持混床内树脂层上部水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减小布水装置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该进水装置用于球形高速混床内部,可以保证进水装置的出水水流均匀性且低速向下方的树脂层流动,保持树脂层的稳定,提高混床的制水能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进水筒体,其朝上的开口与球形高速混床的进水口连接,底部封闭;多根布水管,为不锈钢绕丝筛管,位于进水筒体外且沿筒体径向设置,一端与筒体内腔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布水管分层设置,每一层各布水管环绕在筒体外壁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有16根,分上下两层设置,每层8根。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布水管与下层补水管垂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夹角为22.5°。布水管采用双层布置,每层之间交错布置,出水互相不受较大的影响,可以保持进水装置周边布水均匀,水流稳定。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布水管长度比下层布水管长度短,与球形混床相适应。所述筛管的楔形绕丝螺旋式连续绕在呈圆周式轴向排列的若干支撑杆上形成持续的高密度均匀缝隙,绕丝与所有纵向支撑杆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构成布水管骨架。所述楔形绕丝的楔形顶点紧贴布水管骨架外壁。这种结构具备一定的自洁能力和较大的纳污量。本技术的高速球形混床进水装置工作过程具体如下:高流速的凝结水自进水装置筒体1上部入口进入进水装置筒体,被分流至16条布水管内,筛管入口水流速不大于进水装置入口流速;较高流速的凝结水进入布水管后流经其上的缝隙,由于缝隙总面积远大于布水管进口面积,大量缝隙对水流起很好的梳流作用,水流经过布水管,逐级通过布水管的楔形缝隙向布水管外流动,管内的水流速逐渐降低,在布水管内完成对高速水流的蓄能缓冲,出水水流均匀且低速向下方的树脂层流动,在球形高速混床的树脂层制造低速流动区域,使水流均匀缓慢经过树脂层,保持树脂层的稳定。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进水装置采用分流+多布水管的布水方式,不会在布水管外出现局部射流和漩涡,保证进水装置的出水水流均匀且低速向下方的树脂层流动,在球形高速混床的树脂层制造低速流动区域,使水流均匀缓慢经过树脂层,保持树脂层的稳定,树脂层的交换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2)本技术的进水装置能够取代现有的缓冲板+多孔板型式的进水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整体混床的制水能力,提高混床的出水水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布水管的剖视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进水筒体;2—上层布水管;3—下层布水管;4—楔形绕丝;5—布水管骨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为本技术的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实施例,包括进水筒体1、上层布水管2和下层布水管3。进水筒体1为一体成型的不锈钢筒体,其顶部开口与球形高速混床的进水口连接,底部封闭。进水筒体1顶部外壁有16根沿筒体径向设置的布水管2、3,其一端与进水筒体1连通,另一端封闭。16根布水管2、3分上下两层,每层8根,上层布水管2长度比下层布水管3长度短,与球形混床相适应。每一层各个布水管环绕在进水筒体1外壁均匀分布,同一层两相邻布水管间夹角为45°,上层布水管与下层布水管垂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夹角为22.5°。布水管采用双层布置,每层之间交错布置,出水互相不受较大的影响,可以保持进水装置周边布水均匀,水流稳定。布水管由不锈钢楔形绕丝4、布水管骨架5构成,布水管骨架5的支撑杆布置在同一个圆周上,不锈钢楔形绕丝4在沿轴向呈圆周式排布的支撑杆上缠绕而成布水管。楔形绕丝其截面呈楔形,其楔形顶点紧贴布水管骨架5外壁,整个楔形绕丝4持续且形成均匀缝隙的缠绕在布水管骨架5上,且通过点焊与布水管骨架5连接组合,增强其耐用性和延长工作寿命,从而在布水管表面形成高密度均匀开口,作为水流出口。这样可以保证筛管有足够的开口面积,同时具备一定的自洁能力和较大的纳污量。下层布水管3与混床底部树脂距离根据布水管3水流出口流速确定。布水管3的水流出口的流速设计不超过0.5m/s,这样可以使布水管3出口水流在混床内的射流距离不超过0.5m,水在布水管3下层的涡流扰动范围不超过0.5m,不会对树脂床体产生扰动而减薄树脂床体的有效反应厚度。本技术的高速球形混床进水装置采用分流+多布水管的布水方式,能够取代现有的缓冲板+多孔板型式的进水装置,保证进水装置的出水水流均匀且低速向下方的树脂层流动,在球形高速混床的树脂层制造低速流动区域,使水流均匀缓慢经过树脂层,保持树脂层的稳定,提高整体混床的制水能力,提高混床的出水水质;采用现场对接组装+密封焊接的方式,产品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和组装,生产成本低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水筒体,其朝上的开口与球形高速混床的进水口连接,底部封闭;多根布水管,为不锈钢绕丝筛管,位于进水筒体外且沿筒体径向设置,一端与筒体内腔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布水管分层设置,每一层各布水管环绕在筒体外壁均匀分布;所述筛管的楔形绕丝螺旋式连续绕在呈圆周式轴向排列的若干支撑杆上形成持续的高密度均匀缝隙,绕丝与所有纵向支撑杆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构成布水管骨架;所述楔形绕丝的楔形顶点紧贴布水管骨架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速球形混床的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水筒体,其朝上的开口与球形高速混床的进水口连接,底部封闭;多根布水管,为不锈钢绕丝筛管,位于进水筒体外且沿筒体径向设置,一端与筒体内腔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布水管分层设置,每一层各布水管环绕在筒体外壁均匀分布;所述筛管的楔形绕丝螺旋式连续绕在呈圆周式轴向排列的若干支撑杆上形成持续的高密度均匀缝隙,绕丝与所有纵向支撑杆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构成布水管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钦钟文键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