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百祥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91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37
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其方法步骤: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或与工业、建筑、农林废弃物制备为改性物料,采用搅拌掺混装备,按重量比先将含有机质污泥在搅拌中加入制备的稀释净化液剂进行搅混均匀除臭灭菌处理后,启动压条造粒装置进行压条造粒,同时启动制备的具吸附干化功能的环境矿物材料改性粉粒物料于污泥配比同步的喷施装置,同时启动掺混装置,达到混合物料均质、松散状类于土壤化物料即可排出卸料,用于土地改造、土壤改良的生态修复。有益效果是:采用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污染、解决城乡污泥等废弃物用于生态修复的更环保、更有效、更有价值的处理方法和处置途径。

A Technical Scheme fo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Using Environmental Mineral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更涉及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环境矿物材料指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与生态环境具有良好协调性或直接具有防治污染和修复环境功能的既是矿物材料,又是环境材料的一类非金属矿物材料。其颗粒具有表面吸附性、孔道效应、离子交换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性能。天然矿物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环境矿物材料基本性能方面。人类开采、利用资源,又向大自然排放废弃污染物,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污染,用于包括废弃矿场修复的土地利用和耕地土壤改良的生态修复,还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城乡产生的大量滤泥,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难题和压力,如何科学环保、生态平衡的处理处置使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痛点”)及其将城乡产生的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理回归自然土地利用,城乡协同处理、处置、消纳、回归自然、土地利用(这是“刚需”),已成为政府与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利用环境矿物材料将大量的城乡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制备土壤化而土地利用的方法,更亟待需求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将大量的城乡产生的可土壤化污泥等废弃物制备为土壤化物料技术方案和污泥等废弃物制备为土壤化物料用于包括矿场修复的土地改造、耕地土壤改良的集污染治理、可土壤化废弃物资源土地利用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将大量的城乡产生的可土壤化污泥等废弃物制备为土壤化物料技术方案和污泥等废弃物制备为土壤化物料用于包括矿场修复的土地改造、耕地土壤改良的集污染治理、可土壤化废弃物资源土地利用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采用环境矿物材料与污泥等废弃物掺混制备为土壤化物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包括:可土壤化环境矿物、可土壤化污泥等废弃物、专用掺混装备、土壤化物料生态修复的整体解决技术方案。内容与步骤:将由矿物及其改性(如热改性、酸改性等)产物组成的、具有表面吸附性、孔道效应、离子交换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性能的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如沸石、膨润土、蒙脱石、海泡石、蛭石等粉粒或与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尾矿等粉粒或建筑废弃物如扰动土、砖瓦等粉碎粉粒或农林废弃物如植物秸秆根茎、果壳、园林干草树枝树叶等粉粒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含水率小于20%、粒径小于10mm的物料掺混制备为污泥改性粉粒物料和将含有机质的城乡生活污泥、粪便污泥、沼渣、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污泥、水底淤泥等废弃物,经除渣脱水处理含水率在70%~85%的一种或几种可掺混的滤泥,采用搅拌掺混装备(本人专利一种污泥处理装置‐201720159580.8),按重量比,先将1000kg污泥在搅拌中加入制备的80‐120kg稀释净化液剂进行搅混均匀2~5分钟除臭灭菌处理后,启动压条造粒装置进行粒径小于8mm压条造粒,同时启动制备的具吸附干化功能的150kg~300kg制备的污泥改性粉粒物料于污泥配比同步的喷施装置,同时启动掺混改性搅混装置,达到均质、松散状类于土壤即可排出卸料,用于土地改造土壤改良的生态修复。将制备的土壤化物料,用于土地改造是将含有机质少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化物料土制备为复垦土、场地修复改造土或填埋土;用于土壤改良是将符合国家制定的农用、林用、园林用标准的含有机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化物料土制备为改良土或基质土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原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环境矿物材料与污泥等废弃物制备为土壤化物料,用于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污染、解决城乡污泥等废弃物用于生态修复的更环保、更有效、更有价值的处理方法和处置途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图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生态修复的土地改造技术方案。将由矿物及其改性(如热改性、酸改性等)产物组成的、具有表面吸附性、孔道效应、离子交换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性能的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如沸石、膨润土、蒙脱石等粉粒或与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尾矿等粉粒或建筑废弃物如扰动土、砖瓦等粉碎粉粒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含水率小于20%、粒径小于10mm的物料掺混制备为污泥改性粉粒物料和将含有机质的城乡生活污泥、水底淤泥等,经除渣脱水处理含水率在70%~85%的一种或几种可掺混的滤泥,采用搅拌掺混装备(本人专利一种污泥处理装置‐201720159580.8),按重量比,先将1000kg污泥在搅拌中加入制备的100kg稀释净化液剂进行搅混均匀4分钟除臭灭菌处理后,启动压条造粒装置进行粒径小于8mm压条造粒,同时启动制备的具吸附干化功能的200kg制备的污泥改性粉粒物料于污泥配比同步的喷施装置,同时启动掺混改性搅混装置,达到均质、松散状的类于土壤化物料即可排出卸料,用于复垦土、场地修复改造土或填埋土的土地改造的生态修复。实施例2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生态修复的土地改造技术方案。将由矿物及其改性(如热改性、酸改性等)产物组成的、具有表面吸附性、孔道效应、离子交换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性能的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如沸石、膨润土、海泡石、蛭石等粉粒或与农林废弃物如植物秸秆根茎、果壳、园林干草树枝树叶等粉粒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含水率小于20%、粒径小于10mm的物料掺混制备为污泥改性粉粒物料和将含有机质的城乡生活污泥、粪便污泥、沼渣沼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污泥、水底淤泥等,经除渣脱水处理含水率在70%~85%的一种或几种可掺混的滤泥,采用搅拌掺混装备(本人专利一种污泥处理装置‐201720159580.8),按重量比,先将1000kg污泥在搅拌中加入制备的120kg稀释净化液剂进行搅混均匀5分钟除臭灭菌处理后,启动压条造粒装置进行粒径小于8mm压条造粒,同时启动制备的具吸附干化功能的300kg制备的污泥改性粉粒物料于污泥配比同步的喷施装置,同时启动掺混改性搅混装置,达到均质、松散状类于土壤化物料即可排出卸料,制备为符合国家制定的农用、林用、园林用标准的改良土或基质土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原料,用于土壤改良的生态修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或与工业、建筑、农林废弃物制备为改性粉粒物料,采用搅拌掺混装备,按重量比先将1000kg污泥在搅拌中加入制备的80‑120kg稀释净化液剂进行搅混均匀2~5分钟除臭灭菌处理后,启动压条造粒装置进行粒径小于 8mm 压条造粒,同时启动制备的具吸附干化功能的150kg~300kg制备的环境矿物材料改性粉粒物料于污泥配比同步的喷施装置,同时启动掺混改性搅混装置,达到均质、松散状类于土壤化物料即可排出卸料,用于土地改造、土壤改良的生态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或与工业、建筑、农林废弃物制备为改性粉粒物料,采用搅拌掺混装备,按重量比先将1000kg污泥在搅拌中加入制备的80-120kg稀释净化液剂进行搅混均匀2~5分钟除臭灭菌处理后,启动压条造粒装置进行粒径小于8mm压条造粒,同时启动制备的具吸附干化功能的150kg~300kg制备的环境矿物材料改性粉粒物料于污泥配比同步的喷施装置,同时启动掺混改性搅混装置,达到均质、松散状类于土壤化物料即可排出卸料,用于土地改造、土壤改良的生态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的改性掺混物料成分,其特征在于:由矿物及其改性(如热改性、酸改性等)产物组成的、具有表面吸附性、孔道效应、离子交换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性能的非金属环境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百祥
申请(专利权)人:郑百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