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74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转运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该分体式转运床包括床板组件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下纵杆、第一托撑件、升降柱和第二托撑件,所述下纵杆沿转运床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有两根;第一托撑件布置有两个,间隔布置在两根下纵杆之间,所述的升降柱固定在所述第一托撑件上,且其升降轴向上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托撑件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轴上,所述的第二托撑件包括分别向两下纵杆所在侧对称延伸的托板,所述托板的悬伸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端板,所述托板临近端板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通孔供与所述的床板组件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结构简单,各部分之间连接固定方便,便于运输和在使用者处的组装。

An Easy-to-assemble Separate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
本技术属于转运床
,具体涉及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
技术介绍
转运床是一种用于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手术台转运到病房和从救护车转运的专用医用床。转运床的运用,解决了病人进行手术后从手术台到病房的困难,减少了传统的手抬转移病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现有技术中,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转运床具有多体位可升降、可水平转移等各种灵活、方便的操作用于实现病人多体位的转移目的。一般的,转运床主要包括能够实现转运动作的床板组件和支撑该床板组件进行移动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带有刹车的脚轮。为了方便运输,上述床板组件、支撑架和脚轮分别包装,在抵达用户处时进行组装。但是,由于设备体积较大以及型材较重,现有的分体式转运床的组装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方便组装,提高转运床的组装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该分体式转运床包括床板组件和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组件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下纵杆,所述下纵杆沿转运床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有两根;第一托撑件,所述的第一托撑件布置有两个,间隔布置在两根下纵杆之间,且所述第一托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下纵杆的杆身固定连接;升降柱,所述的升降柱固定在所述第一托撑件上,且其升降轴向上自由延伸;第二托撑件,所述的第二托撑件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轴上,所述的第二托撑件包括分别向两下纵杆所在侧对称延伸的托板,所述托板的悬伸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端板,所述托板临近端板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通孔供与所述的床板组件锁紧固定。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托撑件还包括一开口指向向下的罩体,所述的罩体罩设在所述的升降柱上并与所述升降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罩体的两侧分别向两下纵杆所在侧对称延伸形成所述托板;所述托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罩体的一端与所述的端板之间设有一间距供所述床板组件安装固定,且该间距大于床板组件上连接部的宽度。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撑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的上端分别向远离底板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折板,所述的第二折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供安装固定到所述的下纵杆上;所述底板的长度与两根下纵杆的间距相吻合,且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接孔供所述的升降柱安装固定。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围板,所述围板的板身与所述升降柱的侧壁贴靠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结构简单,各部分之间连接固定方便,便于运输和在使用者处的组装;本技术提供的支撑架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规格的床板组件的支撑固定,有效的降低了不同规格转运床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支撑架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托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托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床板组件,2-支撑架,10-下纵杆,20-第一托撑件,21-底板,211-连接孔,212-围板,22-第一折板,23-第二折板,231-安装孔,30-升降柱,40-第二托撑件,41-托板,411-条形通孔,412-侧板,42-端板,43-罩体,50-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所述的分体式转运床包括床板组件1和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组件1的支撑架2,所述的床板组件1具有多体位可升降、可水平转移等各种灵活、方便的操作。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下纵杆10、第一托撑件20、升降柱30、第二托撑件40;所述下纵杆10沿转运床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有两根;所述的第一托撑件20布置有两个,间隔布置在两根下纵杆10之间,且所述第一托撑件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下纵杆10的杆身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柱30固定在所述第一托撑件20上,且其升降轴图中未示出向上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轴上,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包括分别向两下纵杆10所在侧对称延伸的托板41,所述托板41的悬伸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端板42,所述托板41临近端板42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通孔411供与所述的床板组件1锁紧固定。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架2的下方还布置脚刹50,所述的脚刹50具有活动、全刹、方向刹三种模式,或仅具有活动、全刹两种模式,本技术中,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结构简单,各部分之间连接固定方便,便于运输和在使用者处的组装。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的安装过程具体包括:首先将脚轮50固定在下纵杆10上,将所述的脚轮50刹停防止移动;将所述的第一托撑件20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下纵杆10上,然后将升降柱30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托撑件20固定连接,如此,该支撑架2已初步成型;再将第二托撑件40固定所述升降柱30上的升降轴顶端;所述的床板组件1一般是在厂家已组装完毕,只要在使用者处进行连接固定以及线路的接通即可,将所述的床板组件1提起缓慢放下至第二托撑件40上,由于托板41的悬伸端部设置有端板42可以对所述的床板组件1进行阻挡,并且,在所述的托板41上设置有条形通孔411,便于与所述床板组件1进行锁紧固定。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组装简单方便,便于运输;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转运床,所述的床板组件1可以进行改进,以及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不同功能的实现,而所述支撑架2的作用仅仅在于实现转移、位置固定,以及升降需求,本技术提供的支撑架2可以连接不同型号,即不同长度尺寸的床板组件1,该支撑架2可以在工厂内实现批量制造,从而显著的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还包括一开口指向向下的罩体43,所述的罩体43罩设在所述的升降柱30上并与所述升降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罩体43的两侧分别向两下纵杆10所在侧对称延伸形成所述托板41;所述托板41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侧板412,所述侧板412远离所述罩体43的一端与所述的端板42之间设有一间距供所述床板组件1安装固定,且该间距大于床板组件1上连接部的宽度。在具体的连接固定过程中,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该分体式转运床包括床板组件(1)和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组件(1)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下纵杆(10),所述下纵杆(10)沿转运床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有两根;第一托撑件(20),所述的第一托撑件(20)布置有两个,间隔布置在两根下纵杆(10)之间,且所述第一托撑件(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下纵杆(10)的杆身固定连接;升降柱(30),所述的升降柱(30)固定在所述第一托撑件(20)上,且其升降轴向上自由延伸;第二托撑件(40),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轴上,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包括分别向两下纵杆(10)所在侧对称延伸的托板(41),所述托板(41)的悬伸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端板(42),所述托板(41)临近端板(42)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通孔(411)供与所述的床板组件(1)锁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该分体式转运床包括床板组件(1)和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组件(1)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下纵杆(10),所述下纵杆(10)沿转运床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有两根;第一托撑件(20),所述的第一托撑件(20)布置有两个,间隔布置在两根下纵杆(10)之间,且所述第一托撑件(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下纵杆(10)的杆身固定连接;升降柱(30),所述的升降柱(30)固定在所述第一托撑件(20)上,且其升降轴向上自由延伸;第二托撑件(40),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轴上,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包括分别向两下纵杆(10)所在侧对称延伸的托板(41),所述托板(41)的悬伸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端板(42),所述托板(41)临近端板(42)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通孔(411)供与所述的床板组件(1)锁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组装的分体式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托撑件(40)还包括一开口指向向下的罩体(43),所述的罩体(43)罩设在所述的升降柱(30)上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唐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运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