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潍坊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7255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分别取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使溶液呈黑褐色,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广泛应用于洗发护发中。

A Chinese crumb-removing herbal medicine for external us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中药研发
,具体涉及一种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的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糠秕马拉色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及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礁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等皮肤性疾病。而头皮屑过多是最令人困恼且难以根除的一种皮肤性疾病,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头皮屑多的成因跟糠秕马拉色菌的过度繁殖有关。夏天温度升高,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头皮油脂分泌增多,而油腻的头皮正是细菌、真菌最好的培养基,这种以吞噬油脂为营养源的糠秕马拉色菌在夏天便如鱼得水,开始加速繁殖,同时又产生分泌物进一步刺激皮脂分泌,并加快头皮表皮细胞的成熟和更替速度,导致头皮瘙痒和头皮屑的大量反复产生。对此,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学骏教授也曾指出,糠秕马拉色菌在人体头部皮肤的数量可多达1000万个,它是导致头皮屑以及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的主要元凶。而中医理论认为头皮屑的产生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血热生风、湿热内蕴导致皮脂异常溢出,引起头部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生长速度加剧,破坏头部皮肤表面微环境,致使出现斑丘疹及皮肤脱屑与脱发。针对此类头皮屑过多的症状通常要使用含有硫化硒或者酮康唑的药用洗剂来进行治疗,但作为西药成分,二者的使用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比如局部用药部位出现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因此,在中药研发
中,对于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中药研发
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专利技术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去屑中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去屑产生副作用以及去屑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包括以下组分: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用去屑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取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使溶液呈黑褐色。进一步地,还包括从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中筛选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的步骤:Sa、培养基配制,(1)组分配制,分别取1.0g蛋白胨、0.5g葡萄糖、0.1g酵母膏粉、0.4g牛胆盐、0.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1g丙三醇、50ul吐温60、1.0g全脂牛奶粉、0.005g氯霉素粉在500ml烧杯内混合均匀;(2)将装有上述混合物的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在电热炉加热,煮沸1分钟,在煮沸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3)将煮后的混合液用漏斗分装于250ml锥形瓶中;(4)蒸汽灭菌,用塞子塞住锥形瓶口,塞子的1/3在瓶外,塞子的2/3在瓶内,锥形瓶的瓶口和塞子用一层牛皮纸包住,并用细绳系上,使得瓶内压力达到101.33KPa、温度达到120℃、保压15-30分钟进行灭菌;(5)灭菌后冷至50摄氏度,充分摇匀,加入0.05g放线菌酮再次摇匀;(6)滴加2ml橄榄油制成液体培养基;Sb、复苏糠秕马拉色菌冻干粉,(1)将装有糠秕马拉色菌的1ml冻干管尖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1-2分钟,然后在加热处滴50-100ul无菌水用无菌镊子使尖端破裂;(2)用无菌镊子将冻干粉移入1.5ml无菌Ep管,用移液枪吸取150ul无菌水滴入管中,搅拌均匀,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250ml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内制成菌悬液;Sc、药物配制,(1)制作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这13种药物为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每种单一药物的制作均如下操作:将30g单一药物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此时溶液呈黑褐色,取药液100ul,加入100ul液体培养基,使其浓度为0.5g/ml,制成单一药物的药液后,放在冰箱2-8℃保存备用;(2)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效果测试,取两个96孔微量板,选取13行作为实验用,一种药物用一行进行实验,分别在13行孔的1孔中加入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200ul,每行在2-12孔中加100ul液体培养基,每行自第1孔吸出100ul药液加入第2孔内,依次作递倍稀释,第10孔混匀后弃去100ul,第11孔作不加菌的阴性对照,第12孔作不加药液的正常生长;将菌悬液稀释为10ml于无菌管中,吸取100ul接种至1-10孔和12孔中,振荡混匀,所有孔内均加5ul橄榄油;在30℃培养72小时,观察孔内油脂变化情况;(3)选择出抑菌效果好的6种中药,分别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进一步的,还包括荆芥的筛选步骤:根据抑菌效果选取乌梅30重量份,高良姜10重量份,蒲公英10重量份,川芎20重量份,土槿皮30重量份,石莒蒲10重量份和另一种药物2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按照单一药物测试方式分别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选择出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组,该组组分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和荆芥。进一步地,步骤Sc中,1到10孔药液浓度分别为0.5g/ml、0.25g/ml、0.125g/ml、0.0625g/ml、0.03125g/ml、0.015625g/ml、0.0078125g/ml、0.00390625g/ml、0.001953125g/ml、0.0009765625g/m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用去屑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取代了传统的西药,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是液基微量稀释法,该法具有可重复性、检测精确、误差小、观察时间短、试验方法简便易操作,与传统的平板涂布抑菌实验相比,它的操作更方便,结果更可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包括以下组分:20g乌梅、5g高良姜、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2.一种外用去屑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取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使溶液呈黑褐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去屑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中筛选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的步骤:Sa、培养基配制,(1)组分配制,分别取1.0g蛋白胨、0.5g葡萄糖、0.1g酵母膏粉、0.4g牛胆盐、0.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1g丙三醇、50ul吐温60、1.0g全脂牛奶粉、0.005g氯霉素粉在500ml烧杯内混合均匀;(2)将装有上述混合物的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在电热炉加热,煮沸1分钟,在煮沸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3)将煮后的混合液用漏斗分装于250ml锥形瓶中;(4)蒸汽灭菌,用塞子塞住锥形瓶口,塞子的1/3在瓶外,塞子的2/3在瓶内,锥形瓶的瓶口和塞子用一层牛皮纸包住,并用细绳系上,使得瓶内压力达到101.33KPa、温度达到120℃、保压15-30分钟进行灭菌;(5)灭菌后冷至50摄氏度,充分摇匀,加入0.05g放线菌酮再次摇匀;(6)滴加2ml橄榄油制成液体培养基;Sb、复苏糠秕马拉色菌冻干粉,(1)将装有糠秕马拉色菌的1ml冻干管尖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1-2分钟,然后在加热处滴50-100ul无菌水用无菌镊子使尖端破裂;(2)用无菌镊子将冻干粉移入1.5ml无菌E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国宇刘星蒋文杰张劲松付鸿臣林作妙吕爱群罗美惠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