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61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包括筒体,筒体内部套设有内筒,内筒和筒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均分成至少三容置腔,内筒上部正对每一容置腔的筒身上开设有第一通口;每一容置腔的底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二通口,每一容置腔的顶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三通口,第三通口与第二通口正对,其处穿插设置有推动组件;容置腔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带体滑块和拉绳,弹力带正对微量采血管设置;筒体的顶部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囊胶管,空气囊胶管通过第五通口与内筒内部连通,第五通口开设在筒体正对内筒的部分上,其处穿插设置有按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多种规格的微量采血管,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Microvascular Collection Tube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量采血管
,特别涉及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
技术介绍
目前,采毛细血管血时使用的红色吸头及微量采血吸管,如果使用不当,不小心松开吸头的话,微量采血吸管所采集到的血液就会全部吸入吸头,由于吸头的形状,血液进入吸头后会造成吸头很难清洗,同时会造成血液污染,不能够继续使用,需要重新更换微量采血管来采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带来资源的浪费,但如果不用吸头的话,医务人员不方便把微量采血吸管内的血液移入子弹头存放,此外,采血量不同,所使用的微量采血吸管的容置量不同,即规格不同,而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吸管的切换,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医务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包括筒身采用透明材质制作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密闭,底部的底板与筒身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内部中间部分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与筒体平行设置,其和所述筒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均分成至少三个用于放置微量采血管的容置腔,每个容置腔的结构均相同,所述内筒上部正对每一容置腔的筒身上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内筒通过第一通口与容置腔相互连通;每一容置腔的底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二通口,每一容置腔的顶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三通口,所述第三通口与第二通口正对,其处穿插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杆和按压头,所述推杆滑动安装在筒体上,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外侧,并在该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外侧的按压头,所述推杆另一端位于容置腔内,该另一端为中空结构,且该另一端的端部为敞开状态,敞开大小略小于所述微量采血管的管径,所述推杆另一端的杆身上开设有第四通口,所述第四通口位于推杆朝向内筒的侧面上,该侧面贴附所述内筒,并通过其上的推杆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与推杆滑块相匹配的轨道;当所述推杆滑块位于轨道靠近容置腔顶部的末端时,所述推杆与微量采血管间隔设置,所述推杆遮挡第一通口,所述微量采血管处于容置腔内;当所述推杆滑块位于轨道远离容置腔顶部的末端时,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端部抵接该运动方向上微量采血管,并与所述微量采血管内部连通,所述微量采血管远离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口伸出容置腔外,所述第四通口与第一通口正对并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带体滑块和拉绳,所述弹力带正对微量采血管设置,其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带体滑块,并通过所述带体滑块滑动连接容置腔与内筒相邻的两腔侧壁上,所述弹力带靠近内筒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拉伸状态,所述带体滑块上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带体滑块的一端位于筒体外侧,所述拉绳与筒体滑动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囊胶管,所述空气囊胶管通过第五通口与内筒内部连通,所述第五通口开设在筒体正对内筒的部分上,其处穿插设置有按动组件,所述按动组件包括按动杆和密闭板,所述按动杆贯穿空气囊胶管,并与所述筒体滑动连接,所述按动杆的一端位于空气囊胶管顶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通口伸入内筒内,并在该另一端安装所述密闭板,所述密闭板的板面尺寸大于第五通口的开口尺寸,所述密闭板在空气囊胶管处于自然状态时密闭第五通口。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部转动并可拆卸安装有筒头,所述筒头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所述筒头相对筒体的转动与其中一容置腔上的第二通口相互连通,其他容置腔上的第二通口被筒头密闭。进一步地,所述筒头内部具有使通孔截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夹持组件和按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夹持块和第一弹簧,两夹持块滑动安装在筒头内,并间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夹持块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筒头,另一端正对所述通孔,且该另一端正对筒体的侧面为延伸至端部的弧面,该弧面的弧心背离筒体,所述第一弹簧自然状态下,两夹持块之间的间距不大于通孔的孔径;所述按钮滑动安装在筒头上,滑动线垂直所述夹持块的滑动线,且位于两夹持块之间间隔的中心上,所述按钮一端位于筒头外侧,另一端伸至两夹持块之间,且通过滑动方式从中间同时抵接两夹持块,所述按钮与夹持块接触的侧面为弧面或者倾斜面,该弧面的弧心背离夹持块。进一步地,所述按钮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按钮关于夹持块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所对应的筒体筒身上分别设置有刻度线及与刻度线相对应的刻度值。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外壁上设置有配合拉绳使用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拉绳位于筒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环状件或者勾状件。进一步地,所述按动杆的杆身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五通口的开口尺寸。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头的外轮廓尺寸大小大于第三通口的开口大小。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与内筒相邻的两腔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延伸至筒体内壁,所述带体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容置腔来放置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拥有多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进而便于医务人员使用,其中每一容置腔放置一种,如20微升、40微升、100微升的微量采血管;2、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一容置腔设置一推动组件,以通过推杆组件来推动容置腔中微量采血管,使得位于推动组件中推杆正下方的微量采血管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口伸出容置腔外,从而便于采血,采血量可通过透明的筒体查看,采血结束后,通过按动空气囊胶管使得该微量采血管内所采到的血排出,具体是按动按动组件中的按动杆,使得空气囊胶管压缩,对微量采血管进行打气,使得该微量采血管内的血液排出,在按动杆按动时,其上的密闭板打开第五通口,使得空气囊胶管、内筒和被推动组件推动伸出容置腔外的采血管相互连通,具体是内筒与空气囊胶管之间因第五通口的打开而连通、内筒上第一通口因推动组件推杆朝第二通口运动使第四通口与内筒上第一通口正对而与推杆内部连通、推杆内部与其所抵接的采血管连通,而其他容置腔上的第四通口与第一通口处于密闭状态,即只有一条通道连通,这就使得按动杆下压按动使空气囊胶管变形排气进微量采血管内,进而使得该微量采血管内的血液排出,待松开按动杆后,由于空气囊胶管自动恢复而使得按动杆复位,密闭板再次密闭第五通口,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按动组件不仅起到挤压排气作用,还可以防止微量采血管内的血液流至空气囊胶管内,其相对现有采血管,更易清理;3、本专利技术通过弹性组件的设置,使得微量采血管使用完毕并通过第二通口取出后,其所在的容置腔内的其他微量采血管因弹性带的弹性作用向内筒所在侧运动,离内筒最近的微量采血管运动至推杆正下方,以待下一次微量采血管的使用,因此,该弹性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微量采血管的自动补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微量采血管未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微量采血管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上部的局部图。图4是图2中下部的局部图。图5是是图2中筒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筒体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筒体1、底板11、容置腔12、第二通口13、第三通口14、第五通口15、内筒2、第一通口21、推动组件3、推杆31、按压头32、第四通口33、弹性组件4、弹力带41、带体滑块42、拉绳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采用透明材质制作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密闭,底部的底板与筒身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内部中间部分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与筒体平行设置,其和所述筒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均分成至少三个用于放置微量采血管的容置腔,每个容置腔的结构均相同,所述内筒上部正对每一容置腔的筒身上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内筒通过第一通口与容置腔相互连通;每一容置腔的底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二通口,每一容置腔的顶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三通口,所述第三通口与第二通口正对,其处穿插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杆和按压头,所述推杆滑动安装在筒体上,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外侧,并在该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外侧的按压头,所述推杆另一端位于容置腔内,该另一端为中空结构,且该另一端的端部为敞开状态,敞开大小略小于所述微量采血管的管径,所述推杆另一端的杆身上开设有第四通口,所述第四通口位于推杆朝向内筒的侧面上,该侧面贴附所述内筒,并通过其上的推杆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与推杆滑块相匹配的轨道;当所述推杆滑块位于轨道靠近容置腔顶部的末端时,所述推杆与微量采血管间隔设置,所述推杆遮挡第一通口,所述微量采血管处于容置腔内;当所述推杆滑块位于轨道远离容置腔顶部的末端时,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端部抵接该运动方向上微量采血管,并与所述微量采血管内部连通,所述微量采血管远离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口伸出容置腔外,所述第四通口与第一通口正对并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带体滑块和拉绳,所述弹力带正对微量采血管设置,其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带体滑块,并通过所述带体滑块滑动连接容置腔与内筒相邻的两腔侧壁上,所述弹力带靠近内筒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拉伸状态,所述带体滑块上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带体滑块的一端位于筒体外侧,所述拉绳与筒体滑动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囊胶管,所述空气囊胶管通过第五通口与内筒内部连通,所述第五通口开设在筒体正对内筒的部分上,其处穿插设置有按动组件,所述按动组件包括按动杆和密闭板,所述按动杆贯穿空气囊胶管,并与所述筒体滑动连接,所述按动杆的一端位于空气囊胶管顶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通口伸入内筒内,并在该另一端安装所述密闭板,所述密闭板的板面尺寸大于第五通口的开口尺寸,所述密闭板在空气囊胶管处于自然状态时密闭第五通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规格的微量采血管集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采用透明材质制作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密闭,底部的底板与筒身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内部中间部分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与筒体平行设置,其和所述筒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均分成至少三个用于放置微量采血管的容置腔,每个容置腔的结构均相同,所述内筒上部正对每一容置腔的筒身上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内筒通过第一通口与容置腔相互连通;每一容置腔的底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二通口,每一容置腔的顶部靠近内筒的部分开设有第三通口,所述第三通口与第二通口正对,其处穿插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杆和按压头,所述推杆滑动安装在筒体上,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外侧,并在该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筒体外侧的按压头,所述推杆另一端位于容置腔内,该另一端为中空结构,且该另一端的端部为敞开状态,敞开大小略小于所述微量采血管的管径,所述推杆另一端的杆身上开设有第四通口,所述第四通口位于推杆朝向内筒的侧面上,该侧面贴附所述内筒,并通过其上的推杆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与推杆滑块相匹配的轨道;当所述推杆滑块位于轨道靠近容置腔顶部的末端时,所述推杆与微量采血管间隔设置,所述推杆遮挡第一通口,所述微量采血管处于容置腔内;当所述推杆滑块位于轨道远离容置腔顶部的末端时,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端部抵接该运动方向上微量采血管,并与所述微量采血管内部连通,所述微量采血管远离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口伸出容置腔外,所述第四通口与第一通口正对并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带体滑块和拉绳,所述弹力带正对微量采血管设置,其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带体滑块,并通过所述带体滑块滑动连接容置腔与内筒相邻的两腔侧壁上,所述弹力带靠近内筒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拉伸状态,所述带体滑块上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带体滑块的一端位于筒体外侧,所述拉绳与筒体滑动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囊胶管,所述空气囊胶管通过第五通口与内筒内部连通,所述第五通口开设在筒体正对内筒的部分上,其处穿插设置有按动组件,所述按动组件包括按动杆和密闭板,所述按动杆贯穿空气囊胶管,并与所述筒体滑动连接,所述按动杆的一端位于空气囊胶管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林语王润昌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