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51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46
一种茯苓寿面,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高筋面粉15‑35份;普通面粉40‑50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7‑9份;绿豆粉3‑7份;食用碱0.8‑1.2份;食用盐0.4‑0.55份;色拉油0.3‑0.5份;生鸭蛋8‑10份;水30‑50份。该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将干料与湿料分开,可减少在和面过程中面团结块情况的发生,保证各种原料在和面时的均匀,提高了面团的质量;添加生鸭蛋,可使面团的颜色偏向谈黄色,煮熟后色泽更加诱人,提高了食用者的食欲;三道压制工序,可使压制完成的面团更加紧实,使面条的口感更加筋道;全面的营养组成,可有利于人体吸收,增加了食用者的营养摄取量,科学的原料配比,可使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的质量把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A method of making Poria cocos longevity noo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面条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食之一,其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汉代。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面条作为我国的传统食品,由于其制作工艺简单、风味独特、食用方便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已成为许多亚洲人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面条主要用小麦面粉制作,制作工艺简单,营养成分也单调,由于小麦皮层和胚芽在精加工中从小麦中分离出去,造成面粉微量营养素大量流失,以该种面条为主食,将会引起人体的营养成分摄入不全、营养成分不均衡的情况。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对面条的消费趋势正逐渐向具有口感好、营养全面、保健功能的营养面条转变。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者提出了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具备营养全面、口感好,配比科学的优点,通过全面的营养组成,可有利于人体吸收,增加了食用者的营养摄取量,通过科学的原料配比,可使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的质量把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营养全面、口感好,配比科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茯苓寿面,包括高筋面粉、普通面粉、茯苓粉、薏米粉、绿豆粉、食用碱、食用盐、色拉油、生鸭蛋和水。重量配比为:高筋面粉15-35份;普通面粉40-50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7-9份;绿豆粉3-7份;食用碱0.8-1.2份;食用盐0.4-0.55份;色拉油0.3-0.5份;生鸭蛋8-10份;水30-50份。作为优选,所述高筋面粉、普通面粉、茯苓粉、薏米粉和绿豆粉的颗粒度和干燥度应保持一致,且无结块现象。作为优选,所述绿豆粉应为粉质细腻、无杂质。作为优选,所述色拉油可等量替换成菜籽油或其他同类食用油。根据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现提出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过筛:将15-35份高筋面粉、40-50份普通面粉、7-9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3-7份绿豆粉分别经细筛网过筛,除去结块和杂质,过筛后的原料分别放置、待用,制得粉料;S2、兑湿料:将0.8-1.2份食用碱、0.4-0.55份食用盐和0.3-0.5份色拉油加入搅拌机中均匀搅拌5min,搅拌完成后加入8-10份生鸭蛋,继续均匀搅拌10-15min,制得湿料;S3、一次和面:将S1中制得的粉料,即15-35份高筋面粉、40-50份普通面粉、7-9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和3-7份绿豆粉导入和面机中,加入S2中制得的湿料,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一次和面,时间为6-8分钟;S4、二次和面:将S3中经过一次和面的面团静置在和面机中3-5min,再以800-1200r/min的速度进行二次和面,时间为10-15min,制得面团;S5、发酵:将S4中制得的面团放置在温度28℃、湿度65-80%条件下,醒发30min,待面团表面光滑后,制得发酵面团;S6、压面:将S5中制得的发酵面团置于压面机内进行压面,第一道压制工序压制成5mm厚的面饼,然后依次经面条压制机的第二道压制工序压制成3mm厚的面饼,经第三道压制工序压制成1mm厚的面饼;S7、切面:将S6中制得的面饼置于切面机内将面皮切制成1-5mm宽的面条,并切断成24-26cm后剪齐;S8、排潮、烘干:将S7中切好的面条放置在28-30℃的低温环境下,排潮、烘干7-10小时;S9、包装、入库:将S8中经过排潮、烘干的面条经过自动化无菌流水线进行等量包装,包装完成后统一入库登记。有益效果该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干料与湿料分开,可减少在和面过程中面团结块情况的发生,保证各种原料在和面时的均匀,提高了面团的质量;2、通过添加生鸭蛋,可使面团的颜色偏向谈黄色,煮熟后色泽更加诱人,提高了食用者的食欲;3、通过三道压制工序,可使压制完成的面团更加紧实,使面条的口感更加筋道;4、通过全面的营养组成,可有利于人体吸收,增加了食用者的营养摄取量,通过科学的原料配比,可使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的质量把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根据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现提出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S1、原料过筛:将15份高筋面粉、40份普通面粉、7份茯苓粉、7份薏米粉、3份绿豆粉分别经细筛网过筛,除去结块和杂质,过筛后的原料分别放置、待用,制得粉料;S2、兑湿料:将0.8份食用碱、0.4份食用盐和0.3份色拉油加入搅拌机中均匀搅拌5min,搅拌完成后加入8份生鸭蛋,继续均匀搅拌10-15min,制得湿料;S3、一次和面:将S1中制得的粉料,即15份高筋面粉、40份普通面粉、7份茯苓粉、7份薏米粉和3份绿豆粉导入和面机中,加入S2中制得的湿料,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一次和面,时间为6-8分钟;S4、二次和面:将S3中经过一次和面的面团静置在和面机中3-5min,再以800-1200r/min的速度进行二次和面,时间为10-15min,制得面团;S5、发酵:将S4中制得的面团放置在温度28℃、湿度65-80%条件下,醒发30min,待面团表面光滑后,制得发酵面团;S6、压面:将S5中制得的发酵面团置于压面机内进行压面,第一道压制工序压制成5mm厚的面饼,然后依次经面条压制机的第二道压制工序压制成3mm厚的面饼,经第三道压制工序压制成1mm厚的面饼;S7、切面:将S6中制得的面饼置于切面机内将面皮切制成1-5mm宽的面条,并切断成24-26cm后剪齐;S8、排潮、烘干:将S7中切好的面条放置在28-30℃的低温环境下,排潮、烘干7-10小时;S9、包装、入库:将S8中经过排潮、烘干的面条经过自动化无菌流水线进行等量包装,包装完成后统一入库登记。实施例二:根据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现提出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S1、原料过筛:将25份高筋面粉、45份普通面粉、8份茯苓粉、8份薏米粉、5份绿豆粉分别经细筛网过筛,除去结块和杂质,过筛后的原料分别放置、待用,制得粉料;S2、兑湿料:将1份食用碱、0.5份食用盐和0.4份色拉油加入搅拌机中均匀搅拌5min,搅拌完成后加入9份生鸭蛋,继续均匀搅拌10-15min,制得湿料;S3、一次和面:将S1中制得的粉料,即25份高筋面粉、45份普通面粉、8份茯苓粉、8份薏米粉和5份绿豆粉导入和面机中,加入S2中制得的湿料,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一次和面,时间为6-8分钟;S4、二次和面:将S3中经过一次和面的面团静置在和面机中3-5min,再以800-1200r/min的速度进行二次和面,时间为10-15min,制得面团;S5、发酵:将S4中制得的面团放置在温度28℃、湿度65-80%条件下,醒发30min,待面团表面光滑后,制得发酵面团;S6、压面:将S5中制得的发酵面团置于压面机内进行压面,第一道压制工序压制成5mm厚的面饼,然后依次经面条压制机的第二道压制工序压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茯苓寿面,包括高筋面粉、普通面粉、茯苓粉、薏米粉、绿豆粉、食用碱、食用盐、色拉油、生鸭蛋和水,其特征在于,重量配比为:高筋面粉15‑35份;普通面粉40‑50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7‑9份;绿豆粉3‑7份;食用碱0.8‑1.2份;食用盐0.4‑0.55份;色拉油0.3‑0.5份;生鸭蛋8‑10份;水30‑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茯苓寿面,包括高筋面粉、普通面粉、茯苓粉、薏米粉、绿豆粉、食用碱、食用盐、色拉油、生鸭蛋和水,其特征在于,重量配比为:高筋面粉15-35份;普通面粉40-50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7-9份;绿豆粉3-7份;食用碱0.8-1.2份;食用盐0.4-0.55份;色拉油0.3-0.5份;生鸭蛋8-10份;水30-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筋面粉、普通面粉、茯苓粉、薏米粉和绿豆粉的颗粒度和干燥度应保持一致,且无结块现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豆粉应为粉质细腻、无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拉油可等量替换成菜籽油或其他同类食用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寿面,现提出一种茯苓寿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过筛:将15-35份高筋面粉、40-50份普通面粉、7-9份茯苓粉、7-9份薏米粉、3-7份绿豆粉分别经细筛网过筛,除去结块和杂质,过筛后的原料分别放置、待用,制得粉料;S2、兑湿料:将0.8-1.2份食用碱、0.4-0.55份食用盐和0.3-0.5份色拉油加入搅拌机中均匀搅拌5min,搅拌完成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英山县吉利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