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袖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511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医用防护袖套,其套体具有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填充层和防水层,其中,亲肤层和填充层可吸收患者的汗液,确保该袖套的佩戴舒适度,防水层则能够防止外界的液体污染PICC管或穿刺口;套体的两端均设有紧固部件,其中一个紧固部件套设于患者手臂的大臂,另一个紧固部件套设于患者手臂的小臂,紧固部件通过扣带与魔术贴紧固连接在患者的手臂上,且紧固部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以进一步防止外界的液体从紧固部件处渗入该袖套内。

Medical protectiv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防护袖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防护袖套。
技术介绍
PICC管(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英文名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广泛应用于临床近20年,其优点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留置感染率低(<2%),留置时间长(数月至1年以上),经济有效且容易拔管,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易于家庭自我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PICC管作为肿瘤患者的首选输液通道,在治疗期间,一般的日常生活如洗澡,裸露的PICC管易引起感染或者脱管。目前,临床上常用以下方法进行PICC管的防护:使用非医疗用保鲜膜,其优点是经济实惠,材料的采购极其便捷,但保鲜膜需要双人操作才可包覆在PICC管外,由于保鲜膜的弹性不佳,因此会限制肘关节的活动,且非医疗用的保鲜膜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防护袖套,以解决目前的PICC管缺乏日常防护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防护袖套,包括中空且两端相贯通的套体,所述套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用于吸收汗液的填充层以及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的防水层;所述套体的两端均设有呈环形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的外侧壁上设有扣环和扣带,所述扣带的自由端卷绕于所述扣环并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外侧壁,所述紧固部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水硅胶圈设有充气腔体,所述充气腔体连通于气嘴。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充气腔体通过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导气管上设有所述气嘴。作为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上开设有多个贯通于其内侧壁和外侧壁的通孔。作为优选的,所述填充层的内侧壁上环绕地设有多个让位槽,多个所述让位槽平行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让位槽的横截面呈V形。作为优选的,所述亲肤层为棉布。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亲肤层和防水层。本技术的医用防护袖套,其套体具有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填充层和防水层,其中,亲肤层和填充层可吸收患者的汗液,确保该袖套的佩戴舒适度,防水层则能够防止外界的液体污染PICC管或穿刺口;套体的两端均设有紧固部件,其中一个紧固部件套设于患者手臂的大臂,另一个紧固部件套设于患者手臂的小臂,紧固部件通过扣带与魔术贴紧固连接在患者的手臂上,且紧固部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以进一步防止外界的液体从紧固部件处渗入该袖套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用防护袖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用防护袖套的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用防护袖套的套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套体;11、亲肤层;12、填充层;121、通孔;122、让位槽;13、防水层;14、连接件;2、紧固部件;21、扣环;22、扣带;23、防水硅胶圈;231、充气腔体;3、气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医用防护袖套,包括中空且两端相贯通的套体1。套体1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11、用于吸收汗液的填充层12以及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的防水层13,其中,亲肤层11和填充层12可吸收患者的汗液,确保该袖套的佩戴舒适度,防水层13则能够防止外界的液体污染PICC管或穿刺口,亲肤层11可采用蚕丝蛋白制成,也可采用棉布制成,填充层12可采用泡沫块制成,而防水层13可采用现有的防水透气面料制成(防水透气面料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其成份由的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即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套体1的两端均设有呈环形的紧固部件2,紧固部件2的外侧壁上设有扣环21和扣带22,扣带22的自由端卷绕于扣环21并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紧固部件2的外侧壁,紧固部件2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23,两个紧固部件2可分别套设在患者手臂的小臂和大臂上,并通过扣带22和魔术贴紧固,防水硅胶圈23可阻止外界的液体从紧固部件2渗入该袖套内。如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紧固部件2的防渗漏性能,防水硅胶圈23设有充气腔体231,充气腔体231连通于气嘴3,当朝着气嘴3内充气时,充气腔体231充气膨胀,使得防水硅胶圈23膨胀呈环形,即防水硅胶圈23的内径缩小,进而使防水硅胶圈23和患者的手臂紧密相连,由于气体具有较强的可压缩性,且防水硅胶圈23也具有较强的弹性,因此防水硅胶圈23在确保其具备较佳的防水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兼顾佩戴舒适度,避免紧固部件2过于坚硬而伤害患者。具体地,两个充气腔体231通过导气管相连通,导气管上设有上述气嘴3,当患者的肘部弯曲时,由于患者的大臂肌肉施力而导致患者的大臂周长增大,与大臂相连接的防水硅胶圈23内的气体从导气管流动至与小臂相连接的防水硅胶圈23内,避免与大臂相连接的防水硅胶圈23对患者的大臂造成过大的压力。填充层12上开设有多个贯通于其内侧壁和外侧壁的通孔121,因为填充层12用于吸收患者的汗液,在患者脱下该袖套后,通孔121有利于增加填充层12的表面积,使得该填充层12更容易被晾干。此外,该袖套还包括连接件14,连接件14穿设于通孔121内,且连接件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亲肤层11和防水层13,以增强该袖套的一体性。填充层12的内侧壁上环绕地设有多个让位槽122,多个让位槽122平行设置,当患者的手臂弯曲时,让位槽122能够使得填充层12始终朝着该袖套的外侧方向弯折,避免填充层12(因为填充层12由泡沫块构成)弯折而压迫PICC管。经实验证明,让位槽122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时,填充层12能够准确地受控弯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医用防护袖套,其套体1具有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11、填充层12和防水层13,其中,亲肤层11和填充层12可吸收患者的汗液,确保该袖套的佩戴舒适度,防水层13则能够防止外界的液体污染PICC管或穿刺口;套体1的两端均设有紧固部件2,其中一个紧固部件2套设于患者手臂的大臂,另一个紧固部件2套设于患者手臂的小臂,紧固部件2通过扣带22与魔术贴紧固连接在患者的手臂上,且紧固部件2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23,以进一步防止外界的液体从紧固部件2处渗入该袖套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防护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且两端相贯通的套体,所述套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用于吸收汗液的填充层以及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的防水层;所述套体的两端均设有呈环形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的外侧壁上设有扣环和扣带,所述扣带的自由端卷绕于所述扣环并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外侧壁,所述紧固部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防护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且两端相贯通的套体,所述套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用于吸收汗液的填充层以及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的防水层;所述套体的两端均设有呈环形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的外侧壁上设有扣环和扣带,所述扣带的自由端卷绕于所述扣环并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外侧壁,所述紧固部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防水硅胶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硅胶圈设有充气腔体,所述充气腔体连通于气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防护袖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充气腔体通过导气管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蕾严少敏陈洁梁群英黄曼秋李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