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分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31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分线器,其通过在大电流分线器的左侧壁以及前侧壁上皆设置进线口,并对应进线口设置左侧接线端和前侧接线端,可实现多方向的进线端固定,再通过在本体内部设置多个出线端子和分线端子,在出线端子和分线端子间采用保险丝连接,出线端子以及分线端子以及左侧接线端和前侧接线端的结构皆是通过预埋螺母片预埋在本体内部的阻燃尼龙内组成,此种结构提高了接线处的牢固强度,并且不容易被腐蚀、生锈;再者,对应每个出线端子分别在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出线口,并且出线口上全部安装了快拆封堵盖,在使用时将快拆封堵盖拆开即可,特别在工程和矿场内部使用时,其可有效防止外部灰尘及大颗矿粒进入。

High current divi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分线器
本技术属于分线器
,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分线器。
技术介绍
电流分线器是一种电路线路连接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外部供电电源的接入,在分线器内部将供电电源以分支的形式向外部连接,其可以根据外侧的电力驱动装置的多少来实现分线的数量,以此满足单根电源引入并且多根电源引出的实际分线需求。目前针对大型施工车辆上的分线器多采用普通金属或者塑料分线器实现供电线路的分布,此种结构存在着以下弊端:1.现有的分线器固定装置接线方式简单,在和大型施工车辆连接后,恶劣的震颤环境容易使线路松脱,影响供电安全性;2.现有的分线器的外护盖采用一体结构或卡扣机构,容易松脱;3.现有的分线器的外壳多采用普通塑料制作,存在漏电起火、不防水的弊端;4.现有的分线器内部的线路固定装置为外漏式,长时间暴漏在外界环境下容易出现俯视生锈的弊端。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改善,设计一款新型的大电流分线器,通过新型的固定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弊端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分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固定不牢易松脱、容易联电起火、以及防水性能差、防尘性能差、易出现腐蚀生锈的弊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分线器,其包括一个本体,本体的顶面上为一个护盖,本体内部预埋设计有多个底座螺丝,在护盖的顶面上通过多个螺杆和底座螺丝配合实现固定;所述的大电流分线器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左侧进线口;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前侧进线口,前侧进线口的右侧设置有多个出线口,所有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上皆连接设置有快拆封堵盖;所述的本体内部,其相对应左侧进线口设置有一个左侧接线端,其相对应前侧进线口设置有一个前侧接线端;本体内部对应所有的出线口分别设置有一个出线端子;与出线端子相对应的,在出线端子的前端设置有等同数量的分线端子;所述的分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为保险槽,保险槽内连接有保险丝。所述的本体内部包括两种材质,分别是不锈钢预埋螺母片和阻燃尼龙。所述的阻燃尼龙采用UL94-V0材质制作。所述的出线端子以及分线端子以及左侧接线端和前侧接线端的结构相同,分别通过方形的预埋螺母片预埋在本体内部的阻燃尼龙组成。所述的本体底部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为底部窄顶部宽的T型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通过在大电流分线器的左侧壁以及前侧壁上皆设置进线口,并对应进线口设置左侧接线端和前侧接线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实现多方向的进线端固定,再通过在本体内部设置多个出线端子和分线端子,在出线端子和分线端子间采用保险丝连接,所述的出线端子以及分线端子以及左侧接线端和前侧接线端的结构皆是通过预埋螺母片预埋在本体内部的阻燃尼龙内组成,此种结构有效的提高了接线处的牢固强度,并且预埋在阻燃尼龙内部的预埋螺母不容易被腐蚀、生锈;再者,对应每个出线端子分别在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出线口,并且出线口上全部安装了快拆封堵盖,在使用时将快拆封堵盖拆开即可,特别在工程和矿场内部使用时,其可有效防止外部灰尘及大颗矿粒进入,并且还具有很好的防水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大电流分线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盖,2、本体,3、固定座,4、前侧进线口,5、出线口,6、左侧进线口,7、螺杆,8、底座螺丝,9、左侧接线端,10、分线端子,11、保险丝,12、前侧接线端,13、出线端子,14、保险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一种大电流分线器,其包括一个本体2,本体的顶面上为一个护盖1,本体2内部预埋设计有多个底座螺丝8,在护盖1的顶面上通过多个螺杆7和底座螺丝8配合实现固定;所述的大电流分线器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左侧进线口6;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前侧进线口4,前侧进线口4的右侧设置有多个出线口5,所有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上皆连接设置有快拆封堵盖,此种快拆封堵盖边缘处和进线口或者出线口边缘处连接,连接处比较薄弱,外部可施力戳破,此种结构可确保其在工矿环境下使用时具有很好的防尘效果;所述的本体2内部,其相对应左侧进线口6设置有一个左侧接线端9,其相对应前侧进线口4设置有一个前侧接线端12,使用者可过根据需求选择在左侧进线口6通过左侧接线端9接线或者选择在前侧进线口4和前侧接线端12连接;如图1所示,本体2内部对应所有的出线口分别设置有一个出线端子13;与出线端子13相对应的,在出线端子13的前端设置有等同数量的分线端子10;所述的分线端子10和出线端子13之间为保险槽14,保险槽14内连接有保险丝11。本技术使用状态下,其连线方式如图1所示,左侧接线端9或者前侧接线端12连接外部电源线,连接后通过分线端子10将线路分散成多个支路,再通过保险槽14内的保险丝11将分线端子10和出线端子13连接,连接后通过出线口5将线路导出。进一步的,所述的本体1内部包括两种材质,分别是不锈钢预埋螺母片和阻燃尼龙;所述的出线端子13以及分线端子10以及左侧接线端9和前侧接线端12的结构相同,分别通过方形的预埋螺母片预埋在本体内部的阻燃尼龙组成,所述的阻燃尼龙采用UL94-V0材质制作,其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同时此种结构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及抗锈性。所述的本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固定座3,所述的固定座3为底部窄顶部宽的T型结构,其可通过T型螺栓直接和外部工程车辆直接安装。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出线端子13以及分线端子10以及左侧接线端9和前侧接线端12的结构皆是通过预埋螺母片预埋在本体内部的阻燃尼龙组成,此种结构有效的提高了接线处的牢固强度,并且预埋在阻燃尼龙内部的预埋螺母不容易被腐蚀,阻燃尼龙还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再者,对应每个出线端子13分别在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出线口5,并且出线口上全部安装了快拆封堵盖,在使用时将快拆封堵盖拆开即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是一种理想的大电流分线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分线器,其包括一个本体,本体的顶面上为一个护盖,本体内部预埋设计有多个底座螺丝,其特征在于:在护盖的顶面上通过多个螺杆和底座螺丝配合实现固定;所述的大电流分线器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左侧进线口;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前侧进线口,前侧进线口的右侧设置有多个出线口,所有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上皆连接设置有快拆封堵盖;所述的本体内部,其相对应左侧进线口设置有一个左侧接线端,其相对应前侧进线口设置有一个前侧接线端;本体内部对应所有的出线口分别设置有一个出线端子;与出线端子相对应的,在出线端子的前端设置有等同数量的分线端子;所述的分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为保险槽,保险槽内连接有保险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分线器,其包括一个本体,本体的顶面上为一个护盖,本体内部预埋设计有多个底座螺丝,其特征在于:在护盖的顶面上通过多个螺杆和底座螺丝配合实现固定;所述的大电流分线器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左侧进线口;本大电流分线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前侧进线口,前侧进线口的右侧设置有多个出线口,所有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上皆连接设置有快拆封堵盖;所述的本体内部,其相对应左侧进线口设置有一个左侧接线端,其相对应前侧进线口设置有一个前侧接线端;本体内部对应所有的出线口分别设置有一个出线端子;与出线端子相对应的,在出线端子的前端设置有等同数量的分线端子;所述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