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309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6:12
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包括结构相同且并排布置的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第一走线槽包括两块第一侧板、一块第一连接底板和一块第一分隔板,第一侧板为L型结构,第一侧板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第一侧板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侧板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挂钩,两块第一侧板相对间隔布置,第一连接底板一侧边通过螺钉装在一块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接孔处,第一连接底板另一侧边通过螺钉装在另一块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接孔处,第一分隔板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第一分隔板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装在第一连接底板顶面上;相邻的第一连接挂钩与第二连接挂钩内卡接有连接卡板。适用于DC机房、微模块、冷通道等通信设备。

A Micromodular Routing Groove Component for DC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中机柜内的走线非常多,为此,走线槽应运而成,但现有的走线槽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现有的走线槽两个或多个并排布置时,相邻走线槽之间无任何连接结构,所以很难保证两个或多个走线槽安装时的整齐度;2、由于现有的走线槽为整体结构,所以当走线槽部分损坏时,只能整体更换,从而造成了资源大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其中DC为数据中心(DataCenter)。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包括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槽包括两块第一侧板、一块第一连接底板和一块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侧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底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侧板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挂钩,两块所述第一侧板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底板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接孔处,所述第一连接底板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接孔处,所述第一分隔板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走线槽包括两块第二侧板、一块第二连接底板和一块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侧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板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底板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侧板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挂钩,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底板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连接孔处,所述第二连接底板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连接孔处,所述第二分隔板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走线槽与所述第二走线槽沿纵向并排布置,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挂钩内卡接有连接卡板。通过在两个走线槽上分别加设连接挂钩,这样,当两个走线槽并排布置时,两个走线槽上的连接挂钩可通过连接卡板连接,从而保证了两个或多个走线槽安装时的整齐度;同时,通过将走线槽设计成分体式拼装结构,这样,当走线槽部分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部分即可,从而节约了资源;而且,通过将分隔板设计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分隔板与连接底板拼接后可形成结构牢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走线槽的强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卡板为长条平板结构,所述连接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板固定螺孔,所述第一走线槽和所述第二走线槽上对应所述卡板固定螺孔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对应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走线槽和所述第二走线槽上。加设的卡板固定螺孔能防止连接卡板从连接挂钩内脱落。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卡板的顶面设有便于操作的卡板手柄。加设的卡板手柄方便了连接卡板的安装和拆卸。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卡板的长度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挂钩与所述第二连接挂钩之间的间距。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挂钩通过冲切成型。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挂钩通过冲切成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1、通过在两个走线槽上分别加设连接挂钩,这样,当两个走线槽并排布置时,两个走线槽上的连接挂钩可通过连接卡板连接,从而保证了两个或多个走线槽安装时的整齐度;2、通过将走线槽设计成分体式拼装结构,这样,当走线槽部分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部分即可,从而节约了资源;3、通过将分隔板设计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分隔板与连接底板拼接后可形成结构牢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走线槽的强度;4、加设的卡板固定螺孔能防止连接卡板从连接挂钩内脱落;5、加设的卡板手柄方便了连接卡板的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分隔板与连接底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走线槽1,第一侧板1a,第一连接孔1a1,第一连接挂钩1a2,第一连接底板1b,第一分隔板1c,第二走线槽2,第二侧板2a,第二连接孔2a1,第二连接挂钩2a2,第二连接底板2b,第二分隔板2c,连接卡板3,卡板固定螺孔3a,卡板手柄3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包括第一走线槽1和第二走线槽2;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槽1包括两块第一侧板1a、一块第一连接底板1b和一块第一分隔板1c,所述第一侧板1a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第一连接孔1a1,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挂钩1a2,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a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一侧板1a的第一连接孔1a1处,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一侧板1a的第一连接孔1a1处,所述第一分隔板1c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分隔板1c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顶面上;所述第二走线槽2包括两块第二侧板2a、一块第二连接底板2b和一块第二分隔板2c,所述第二侧板2a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第二连接孔2a1,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挂钩2a2,两块所述第二侧板2a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二侧板2a的第二连接孔2a1处,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二侧板2a的第二连接孔2a1处,所述第二分隔板2c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分隔板2c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走线槽1与所述第二走线槽2沿纵向并排布置,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挂钩1a2与所述第二连接挂钩2a2内卡接有连接卡板3。通过在两个走线槽上分别加设连接挂钩,这样,当两个走线槽并排布置时,两个走线槽上的连接挂钩可通过连接卡板3连接,从而保证了两个或多个走线槽安装时的整齐度;同时,通过将走线槽设计成分体式拼装结构,这样,当走线槽部分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部分即可,从而节约了资源;而且,通过将分隔板设计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分隔板与连接底板拼接后可形成结构牢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走线槽的强度。上述连接卡板3为长条平板结构,所述连接卡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板固定螺孔3a,所述第一走线槽1和所述第二走线槽2上对应所述卡板固定螺孔3a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卡板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对应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走线槽1和所述第二走线槽2上。加设的卡板固定螺孔3a能防止连接卡板3从连接挂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走线槽(1)和第二走线槽(2);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槽(1)包括两块第一侧板(1a)、一块第一连接底板(1b)和一块第一分隔板(1c),所述第一侧板(1a)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第一连接孔(1a1),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挂钩(1a2),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a)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一侧板(1a)的第一连接孔(1a1)处,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一侧板(1a)的第一连接孔(1a1)处,所述第一分隔板(1c)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分隔板(1c)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顶面上;所述第二走线槽(2)包括两块第二侧板(2a)、一块第二连接底板(2b)和一块第二分隔板(2c),所述第二侧板(2a)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第二连接孔(2a1),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挂钩(2a2),两块所述第二侧板(2a)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二侧板(2a)的第二连接孔(2a1)处,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二侧板(2a)的第二连接孔(2a1)处,所述第二分隔板(2c)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分隔板(2c)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走线槽(1)与所述第二走线槽(2)沿纵向并排布置,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挂钩(1a2)与所述第二连接挂钩(2a2)内卡接有连接卡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模块化DC机房用走线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走线槽(1)和第二走线槽(2);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槽(1)包括两块第一侧板(1a)、一块第一连接底板(1b)和一块第一分隔板(1c),所述第一侧板(1a)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第一连接孔(1a1),所述第一侧板(1a)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挂钩(1a2),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a)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一侧板(1a)的第一连接孔(1a1)处,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另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另一块所述第一侧板(1a)的第一连接孔(1a1)处,所述第一分隔板(1c)为底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分隔板(1c)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1b)的顶面上;所述第二走线槽(2)包括两块第二侧板(2a)、一块第二连接底板(2b)和一块第二分隔板(2c),所述第二侧板(2a)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底边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竖边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第二连接孔(2a1),所述第二侧板(2a)的L型竖边上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挂钩(2a2),两块所述第二侧板(2a)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底板(2b)的一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一块所述第二侧板(2a)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嘉鲁银好李雨婷叶何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电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