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147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涉及光缆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壁下均固定连接套筒的一端,套筒的内周面滑动连接有光缆插管,且套筒与光缆插管的两端均设有开口,而两个光缆插管伸出套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对接板的一侧面,其中一个对接板另一侧面的上下端均连接凸块的一端,而另一个对接板另一侧面的上下端均开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凹槽,且对接板背离光缆插管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供光缆穿出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两根光缆紧紧贴合,并且连接牢靠,对接快速,大大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在不使用时,挡尘板将壳体密闭,具有防尘功能。

A New Connecting Device for Optic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缆连接装置
,具体是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连接装置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的装置,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普通的光缆长度一般是一至两公里,利用光缆进行长距离通信时,就需要将有限长度的光缆串接起来。通常利用光缆连接组件实现光缆连接。现有的多数光缆连接组件,一方面难以实现光缆快速、高效、方便地,而且另一方面,处于户外环境等环境中,光缆的连接会受到环境中粉尘或水蒸气等微小颗粒的影响,一旦这些微小颗粒进入到光缆的连接装置,将严重影响光缆的连接,进而影响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壁下缘均固定连接套筒的一端,套筒的内周面滑动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腔的两侧壁下缘均固定连接套筒(2)的一端,套筒(2)的内周面滑动连接有光缆插管(3),且套筒(2)与光缆插管(3)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且光缆插管(3)的长度大于套筒(2)的长度,而两个光缆插管(3)伸出套筒(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对接板(7)的一侧面,其中一个对接板(7)另一侧面的上下端均连接凸块(6)的一端,而另一个对接板(7)另一侧面的上下端均开设有与凸块(6)相配合的凹槽,且对接板(7)背离光缆插管(3)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供光缆穿出的通孔(5),套筒(2)的端面与对接板(7)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弹簧(13)且套设在光缆插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缆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腔的两侧壁下缘均固定连接套筒(2)的一端,套筒(2)的内周面滑动连接有光缆插管(3),且套筒(2)与光缆插管(3)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且光缆插管(3)的长度大于套筒(2)的长度,而两个光缆插管(3)伸出套筒(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对接板(7)的一侧面,其中一个对接板(7)另一侧面的上下端均连接凸块(6)的一端,而另一个对接板(7)另一侧面的上下端均开设有与凸块(6)相配合的凹槽,且对接板(7)背离光缆插管(3)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供光缆穿出的通孔(5),套筒(2)的端面与对接板(7)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弹簧(13)且套设在光缆插管(3)的外周面,光缆插管(3)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抵住卡柱(8)的一端,卡柱(8)的另一端穿过套筒(2)的顶面连接升降板(12)的底面两侧,而升降板(12)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滑杆(9),滑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壳体(1)的内顶面与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新喻伟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