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亚娟专利>正文

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142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包括电极与电极鞘,所述的电极包括本体,本体为柱状向锥状过渡,底部为锥形尖端,所述的本体外部均匀地设有电镀层,所述的电极的上端设有孔,电极上端还设有端盖,所述的孔位于端盖的下端;所述的电极鞘中心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空间与电极底部相吻合,电极鞘的一侧设有轨道,该轨道内部设有拔杆,所述拔杆的底部设有控制柄;所述的孔与拔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拔杆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法勘探金属电极在不影响使用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电极携带或使用时容易伤人的技术问题,拔杆可以有效帮助电极拔出,且容易收纳。

A Metal Electrode for Electrical Expl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
本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及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该电法勘探金属电极主要用于地质或岩土勘探,以及工程勘察等方面。
技术介绍
电法勘探是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矿体或其他介质的电磁学性质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来解决地质或岩土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金属电极是电法勘探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目前,在工程勘察
,高密度电法勘探是工程勘探的主要方法,高密度电法勘探需要运输和在地面沿测线各测点打入数百个金属电极,当前使用的电极均为棒状金属电极,一般为铁质或钢制的电极,电极一端为尖端,以便打入地下,由于尖端具有一定的伤人能力,且不利于摆放,所以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因仪器受伤的情况。电极一般需要打入地下深处,使用完成后电极的拔出十分困难,一般随身携带短杆来拔出电极,但是短杆等小零部件极容易丢失。同时,金属电极容易生锈,每次工作前需要进行逐一除锈的工作,进一步导致人工成本增大和工程进展滞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旨在解决已上缺陷,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电法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包括电极(1)与电极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包括本体(15),本体(15)为柱状向锥状过渡,底部为锥形尖端(14),所述的本体(15)外部均匀地设有电镀层(11),所述的电极(1)的上端设有孔(13),电极(1)上端还设有端盖(12),所述的孔(13)位于端盖(12)的下端;所述的电极鞘(2)中心设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空间与电极(1)底部相吻合,电极鞘(2)的一侧设有轨道(23),该轨道(23)内部设有拔杆(22),所述拔杆(22)的底部设有控制柄(24);所述的孔(13)与拔杆(2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拔杆(22)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法勘探金属电极,包括电极(1)与电极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包括本体(15),本体(15)为柱状向锥状过渡,底部为锥形尖端(14),所述的本体(15)外部均匀地设有电镀层(11),所述的电极(1)的上端设有孔(13),电极(1)上端还设有端盖(12),所述的孔(13)位于端盖(12)的下端;所述的电极鞘(2)中心设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空间与电极(1)底部相吻合,电极鞘(2)的一侧设有轨道(23),该轨道(23)内部设有拔杆(22),所述拔杆(22)的底部设有控制柄(24);所述的孔(13)与拔杆(2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拔杆(22)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娟高晓杰张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徐亚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